布衣崛起之启程
繁体版

第17章 回到乌拉市

    现场有些混乱。

    林清上大学时就在京都的中关村兼职装电脑,后来在外企工作时,也是从IT支持专员做到了项目经理,在如今的公司也分管着信息化。很快就反应过来这是显示设备的问题。于是他赶紧走到数据电脑前,目光沿着信号线看过去,分线器松了。快步上前,接好,大屏幕又恢复了显示,所有结果依旧。

    应该是刚才几个上前看实验的人没注意,碰掉的。

    虚惊一场!其实这样的故障,很好处理的。

    XA的董事长和鲍老师同时向林清投来了感激的目光,林清点了点头,算是回应。

    鲍老师很快开始组织会场秩序,也请实验台前的人回到座位上。然后安排继续唱读结果和录入数据。

    “肌钙蛋白,低值,CV4.89%”

    “降钙素原,低值,CV5.01%”

    “真是好产品!”

    “这产品绝了,市场前景会很好。”

    “不知道签约政策怎么样,一会儿谈谈。”

    观众席议论纷纷。这时,孙瑞芬带头鼓起掌来,观众席里随之响起了掌声,经久不息。

    林清看了鲍老师,也看了看做实验的小伙子,两人的眼圈都有些红了。

    很快,鲍老师就成为了焦点,一众经销商把鲍老师围在中间,询问其产品的性能和签约的政策。林清很庆幸,从开局就能拿到如此好的产品,他也十分感激孙瑞芬。

    通常,这样的发布会后是有晚宴的,但是林清和孙瑞芬着急回程,于是不打算参加,起身向鲍老师告别。

    鲍老师特意请经销商等待了一下,将二人介绍给公司董事长,几人寒暄了几句,赞扬了产品和这场发布会,交换了联系方式,也就算建立了联系。

    临别前,林清特意去找了下做实验的小伙子,加了微信。小伙子姓何,林清后来一直叫他小何。跟演示实验不一样的是,小伙子没有了当时镇定,而是多了一分腼腆。

    路上,孙瑞芬按照林清的车次时间买了票,只差二十分钟。二人很快到了京都火车站,办完还车手续。距离发车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于是找个地方吃晚饭。

    聚少离多的日子,已经有三四年了,二人早已经习以为常,也就没有什么离别的伤感。嘴里说的,还是今天下午的事情。

    “老婆,鲍老师的产品真那么好么?我看现场的反应非常热烈。”

    “不是一般的好。这个产品如果营销措施得当,会引起轰动的。”孙瑞芬喝了一口奶茶,继续说道:“你知道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就是那些在胸痛中心和心内科的POCT,CV能稳定在15%就不错了。今天这两个项目,对灵敏度要求特别高,现在的POCT根本不满足,也就是对付做,参考一下结果吧。而老鲍的设备,就足够用了,可以跟大型FG作比较了。”

    “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如果不是你解释,我还以为那些经销商是找来的托呢。”林清一脸坏笑地揶揄着。

    “不是没有找托的,很多传统产品,为了追求发布会的效果,真是绞尽脑汁地想各种办法。就像IR的FK产品,发布会的时候为了追求效果,让各省的大代理商现场下订单打款,这些都是有的。不过老鲍这款产品,确实用不着,敢这么做,老鲍也是算业内第一人了。”

    “老婆,收费标准去哪里找?网上能搜到吗?”

    “我这有,发给你。”

    林清收到文件,迫不及待的用手机打开,“天啊,这怎么都是什么,怎么看啊?”

    “用眼睛看,还怎么看。我跟你说……”孙瑞芬拿过林清的手机,向林清解释了一下收费目录的用法。

    两个小时很快过去了,两人分别找到候车室,检票,登车。

    三天的节奏比较紧张,还是很疲劳的,林清躺在软卧上,给兰赫发了车次,然后很快就睡着了。

    夕发朝至,第二天早上,列车进入了乌拉火车站,这次林清多睡了一会儿,临进站时才起来收拾东西。至于洗漱,回到宿舍再说吧。

    兰赫早早地等在出站口,也很贴心地为林清买了早点,送林清到宿舍。乌拉市不大,早高峰之前,路程只需要十几分钟。

    “哥,你听到消息没?”

    “什么消息?”

    “董事长昨天在南城那边联系了一块地,说是可以落实医养项目,你说公司是不是有希望了?”

    “哦,之前有过耳闻,我待会儿到公司了解一下。”其实林清并没有太在意这个,因为一方面他要离开了,另外一方面,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一次了,每次都是无果而终,估计这次也不例外。只是这个时候,就别随便说话了。

    回到宿舍,林清洗漱完毕,吃了早点,时间还早。于是开始考虑这两天发生的事情,也考虑怎么向公司提出辞职。

    林清所在的国企,正式成立才两年的时间,林清也算是企业的创立时的元老,只是在国有企业,不是按照这样的身份进行区分的。

    这家企业是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股份比例国有51%,民营股东方49%,成立的目的,是建设一个大型的医养基地。

    不由得,林清回想起这两年的工作,不免唏嘘。

    彼时林清刚刚从京都回到季城,本来是打算直接创业的。回来后跟几个朋友聚会时,正好其中一个朋友与民营股东方的老板熟悉,介绍了情况后,双方都比较感兴趣,那时节,医养结合项目大行其道,正值风口,于是林清暂时搁置了之前的计划,决定去这个项目试一试。

    在民营老板看来,林清首先吸引他的就是文笔,几千字的报告,两三小时就能完成,修改几个标点符号就好了。于是林清就以民营方总经理助理的身份,介入到新公司的筹备中。

    起初,林清刚进入项目的时候,定位在医疗板块的副职,也就是部门副经理。后来林清开始负责项目定位报告的具体联络工作,明确了部门正职的待遇,再后来,在公司候任常务副总的大力举荐下,林清进入了公司领导班子,担任总经理助理。而这个过程只有两个月。林清觉得,有些儿戏。不过刚刚成立的公司,也属正常,职务不重要,先把工作干了再说。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筹备工作基本完成,很快,第一次董事会就要召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