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崛起之启程
繁体版

第23章 还要再返工吗?

    不到三天,咨询公司的报告很快做好了,这次,汪总老老实实的把报告首先发给了林清。林清也明白董事长的用意,低级错误,就别到处丢人了。

    林清看着报告,再一次哭笑不得了。

    报告没有对业态进行改变,只是大幅度调低了达到盈亏平衡的单床位消费标准,每床位每年10万。而相应的,床位数上调至3500张,咨询公司觉得这样就合理了。

    问题在于,按照这个项目规划,入住老人与各类商业和服务人员的比例是1:7,针对3500位老人,所有业态的配套人员要达到两万多人,加上老人,更是接近三万人。要知道,这已经满足了国家对于建制镇的设置标准中人口规模的要求。

    而拟选地块,只有20万平方米,相当于长五百米,宽四百米的一个长方形地块那么大。怎么可能容纳下一个建制镇的人口呢?滑天下之大稽。

    不过,这也说明了,单靠基地本身,很难经营下去。

    林清在电话中,把问题跟汪总说了一遍,然后加上了一句:“您还要再返工吗?”,直接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但是,汪总的一句话,引起了林清的注意:“陈董事长催的急,我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林总您看这事……”

    林清明白了,有些事情,恐怕不是自己这个层面能知道的,估计是董事长那边有顾虑了。于是,也不再与汪总纠缠报告的本身的问题了,只推说向董事长汇报完再沟通,就挂断了电话。

    思考了一会儿,林清拨通了老板的电话,把情况做了汇报,然后问道:“老板,这事我应该怎么处理?”

    老板已经在来乌拉市的路上,见面后,老板告诉林清,确实是有问题了。

    那块地的土地使用权属于另一家市属公司,董事长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目前仍在兼任,但主管部门已经在考察新任总经理的人选了,这是昨天刚刚得到的消息。

    董事长希望在离任前尽快把项目定位报告落实完,然后把土地使用权的事情落实。

    林清明白了,这确实是大事。

    老板已经约好了董事长,马上带着林清过去。这一次,董事长也非常直接的说出了顾虑,可是当他听完林清的汇报后,也开始为难了。

    因为不靠谱的东西,在董事长的领导那里,也过不了关,这样一来,风险会更高,内部还好办,一旦送审后被否决掉,就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小林,你是做战略规划出身的,有什么好办法么?”

    “董事长,我倒是有些思考,就是还不太成熟。”

    “什么成熟不成熟的,挑重点说。”

    听到董事长这样说,林清也不再犹豫,直接将想法和盘托出:

    “我们可以采用第一版的床位规模1000张床位和第二版的单床消费要求每年10万元,将业态中那些对人力要求比较高的部分砍掉一些。”

    “对,这样的话,盈亏平衡点就降下来了,小林,你继续说。”

    “是的,但是毕竟还是存在亏损的,而且这还没有考虑入住率的问题。综合考虑,缺口应该在一到两个亿。”

    “报告中的营收都来自基地内部,从这点看,单靠基地本身确实很难盈利。既然是医养结合项目,我们可以考虑拿医的部分做文章,因为医是可以在基地以外产生收入的。”

    “嗯,对。”董事长一边在纸上写着,一边应和着。

    “医的这部分,可以做医联体、可以做SPD项目、也可以做独立医学实验室,市场范围至少可以面向黄龙省。”

    “用这些项目,去补足基地自身运营的缺口,商业逻辑上是成立的,至于具体的测算,根据目标调整市场范围就可以。”林清汇报完了,看向董事长。

    “好,有道理。不愧是京都大学的高材生。”董事长有些兴奋,“就这么办吧,多久能拿出报告来。”

    “董事长,我有个请求,能不能您出面,让咨询公司的人配合我做这个事,这样的话,明天下班前就差不多能拿出来。”

    董事长明白了林清的意思,跟老板对视了一眼,马上拨通了汪总的电话,这次,还是比较客气的:“汪总,麻烦你帮个忙,安排两个项目的人,配合林总按照他的意见,修改一下报告。”

    “那我们的合同?”电话里,汪总有些着急了。

    “你别误会,合同照常执行,时间紧,任务重,请你全力配合。”

    “好的,董事长,我马上安排。”

    林清与董事长和老板一起,又研究了一些细节,然后回到办公室,联系咨询公司的人,开始了工作。

    没怎么合眼,终于,第二天午饭后,报告出来了。林清梳理了一下报告的逻辑,然后又仔细核算了关键数据,确定没有问题了,连忙约见董事长和老板,进行汇报。

    看着林清黑中带红的眼睛和疲惫的神态,再听着沙哑的声音,两个大男人未免也感动了。“报告没问题,明天上会,小林,马上回去休息!小张,把林总安全送回宿舍,别忘了给林总准备好晚饭。”

    “谢谢董事长,谢谢老板,我先回去补个觉。”林清确实累了,顾不上过多的客套话。

    这一晚,林清睡得很踏实。其实林清心里也明白,这样的报告,是不是真的具备可操作性,得画个问号。但是,很多事情也是无奈的,因为如果没有开始,就不会有后来。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林清与作为现实主义者的林清,这样的内心争斗是经常会发生的,谁占上风的问题而已。

    是非成败转头空,可是更多时候,还是成王败寇。

    这不是妥协,而是做事的策略。

    第二天,林清精神如初,按时到了会场。会议的议程只有一个,讨论医养结合项目定位报告,流程与之前的会议一样,只是主讲人由咨询公司的人,换成了林清。而咨询公司的人,只是线上参会,并没有安排他们发言的机会。

    只是,一切都会如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