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是万历的老师
繁体版

第33章 发财大计

    范凌恒看着手里若半个手掌大小的丸子,感慨道:“这四个丸子就要一钱银子?打劫吧!”

    要知道,范凌远一个月工钱才两钱银子,普通人辛苦劳作一个月才值这八个丸子?

    范凌恒瞬间觉得大明的物价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便宜了。

    月初,他拿着两钱银子买了二十斤大米,两斤猪油,两斤猪肉,半斤盐,能服三天的草药和足够使用一个月的墨粉。

    按照比例来讲,二十斤大米约合60元,两斤猪肉40元,墨粉100元,剩下的杂七杂八算作200元,范凌远一个月大概能挣400元。

    这放在后世连当地最低工资都算不上,但一家三口,再加上有几亩薄田,勉强可以度日。

    但,400元八个丸子?

    这恐怕得在五星级酒店或者米其林餐厅才能卖到这个价格。

    按照前后两世的物价做对比,一两白银等同于一贯铜钱,等于十钱银子,等于一千文。(注1)

    范凌恒之前喝的丸子汤,一碗三四个丸子的丸子汤12元,换算成铜钱也就24文。

    但刚才那个丸子铺,就是普通的一个店面招牌,也不卖其他吃食,在后世随处可见的丸子竟然能卖出如此高价?

    “为什么?”

    趁着范清耀去给几人做丸子汤的工夫,范凌恒问道。

    范凌孟想了想:“潮阳县只有两家丸子店,东边那家做的丸子是北方的大肉丸子,先炸再蒸,口感太糯,我不爱吃。”

    “这家是鱼丸,更合我口味些,而且和掌柜的闲聊,他们两更天就要起来做丸子,这么辛苦,卖的贵些也是理所当然。”

    “你们家中当头不会做丸子么?”范凌恒继续问道。

    “多谢大伯。”

    范凌孟接过范清耀煮好的丸子汤回答道:“会啊,只不过他会的只是那种简单的肉丸子,像这种外层是鱼肉,内里加肉馅的他就不会,要不然我为什么非要买他家丸子吃。”

    范凌恒看着碗里的丸子,若有所思。

    “你尝一尝,他家的丸子确实不错。”

    范凌恒捞起一个丸子,品了品。

    嗨,这不就是福州丸子么!没有科技与狠活,只有盐和少量香料,衬托出口中鱼肉的鲜和大肉的香。

    这碗汤是范凌恒迄今为止尝到过最接近那个时代口感的食物,他目光变动了下,用勺子舀起汁液明透的丸子汤。

    诱人的香气、鲜美的汤汁,再咬一口外形圆润饱满,色泽乳白的鱼丸,鲜嫩的鱼肉在口腔中溢开,细腻的质感让他忍不住闭上了眼睛。

    两个丸子一碗汤很快见底,最后范凌恒把空碗放回,舌舔唇边。

    范凌孟看着他回味无穷的表情问道:“怎么样,味道不错吧?”

    “味道确实很好,看来贵确实有贵的道理。”

    喝完丸子汤,范凌恒对自己的想法更有了几分把握,不过,他还是要找范凌孟确认一下。

    范凌恒此时心情大好,看着范凌孟喝丸子汤津津有味的样子不由调侃道:“你见过那种从高处落下,能弹起数尺高的、吃到嘴里嚼劲十足的丸子么?”

    没成想,范凌孟稍作思考后点头答道:“见过!”

    这下轮到范凌恒傻了眼,他连忙问道:“是那种白色的,纯粹的鱼肉做成的小丸子?大约三四个才抵得上邱氏丸子一个大的那种么?”

    范凌孟听了他的形容,更加用力的点了点头:“对啊,对啊~就是这种,怎么?你想吃这种丸子?这可不好弄……”

    “为什么?”顿时,范凌恒有了紧张感。

    衣、食、住、行,这是人类生活维持所必需的,但衣、住、行都需要一定的金钱或者技巧才能有所产出。

    唯有食,但凡是个正常人都可以做出来食物。

    民以食为天,食物的做法也多种多样,蒸、煮、烧、炒、烤——可以说,只要有火,最起码就饿不死。

    把食物做成毒药的也算,因为那不是被饿死的,是被毒死的。

    所以,打一开始,范凌恒就把挣钱的目标放在了食上。

    范凌恒有着领先时代四百年的美食记忆,但选择一个符合当地人口味,且容易制作的食物并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便是原材料的问题,什么包子、饺子、烧饼一类的面食首先就被他排除掉。

    且不说南方种麦的地方极少,潮阳这儿种的都是稻米。

    就说那白面粉,在这个时间段,只有那些有高门大户才当做主食吃。

    平常入他家,一直是米粉混着野菜吃,最多是逢年过节才会买点白面做些面食吃。

    再者说,包子、饺子、面粿一类的,制作复杂,南方潮湿,又没有冰箱,做好之后相当不易保存。

    至于剩下什么卖酒、炒菜更不用提了。

    蒸馏酒放在唐宋时是个稀罕物,可元朝之后,改良了蒸馏酒器,现在蒸馏酒到处都是,上次他在富春园喝的杜康就是甘肃那边的烧刀子,是40度的蒸馏酒。

    炒菜,范凌恒总不能指望自家哥哥推着木制的小车,下面还架着一个灶台吧?

    没有煤气罐和电的时代,流动商贩压根就没有贩卖即时熟食的能力。

    想来想去,他想到了丸子,而且最先想到的也是潮汕地区最有名气的丸子——撒尿牛肉丸。

    大明有禁牛令,虽然现在已经名存实亡,大家私底下都知道哪家肉摊有卖牛肉的,但牛肉的价格远高于大肉、鸡鸭鱼肉等。

    而且范凌恒之前看过那部名叫《食神》的电影,里面介绍因为牛肉纤维过粗,所以要:“棒两支左右出力将牛肉以蛮力碎筋,约击打两万六千八百多下。”

    开玩笑呢?

    他哥叫范凌远,不叫李元霸。

    最终他选择了一种后世常见,今世未见的丸子——鱼丸。

    简单不过的手打丸子——“选好鱼,然后除鳞、剔骨、剁茸,锤炼、搓打、捏成丸子,再放入30°至50°温水中定型即可。”

    虽然他并没有亲自做过鱼丸,但他之前看过的短视频里,别人就是这么做的,想来自己真上手实操也不会太难。

    这几日他在县城内逛遍了大街小巷,没有发现有哪家出售这种丸子的,这才下定决心要做鱼丸。

    可范凌孟这个反应分明告诉他,这种丸子不仅有,他还吃过?

    “……陆丰县甲子镇有这种鱼丸,不过是人家传男不传女的手艺,一两银子才能买二十几个。”

    “多钱?”

    “一两二十几个。”

    话音刚落,范凌孟看到范凌恒咧着嘴傻笑起来。

    注1:

    明朝的制钱有京、省之异,京钱称为“黄钱”,每文约重1钱6分,70文值银1钱,亦即700文折成银子1两。外省钱称为“皮钱”,每文约重1钱,每100文值银1钱,亦即1000文折成银子1两。一般说来,明代北京的银钱比价,大致为纹银1两,可以兑换制钱600文。自崇祯六、七年(1633-1634)之后,制钱价格渐轻,银价日涨。至崇祯末年,京钱100文,仅值银5分,即京钱2000文,才能兑换1两银子;皮钱100文,仅值银4分,即皮钱2500文,才能兑换1两银子。

    李王逋:《蚓庵琐语》,载《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下册,第89页;顾公燮:《丹午笔记》41《崇祯末年钱价》,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版,第61页;邓之诚:《骨董琐记》卷1《银价米价》,第3页;

    但为了小说方便阅读,就按照1两等于10钱等于1贯等于1000文来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