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去支教,你却打造农业帝国
繁体版

第三十一章 修路,我出资

    二高以为文浩云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忙异口同声问道,“文老师你说。”

    文浩云郑重地道,“修路!”

    钱已足够,还会更多,修路正是文浩云接下来最想做的一件事情。

    通了路,人进出、货来去都便捷。

    此谓要致富,先修路。

    “修路?”

    听到这两个字,高大高歌像是听到了什么新词汇,不由得愣了下。

    把村里的路修通,何尝不是他们最大的梦想之一?

    然而他们没人在上面有关系,数次打报告申请,县级财政开始时不予理会。

    后来不耐烦了,终于说愿意扶持一小部份的钱。

    其余大部份的钱得村民们自个出!

    村里早就粗略估算过,三公里多的山路,光是修通毛胚机耕路,需要的资金都是至少一百多万呐!

    这笔巨大的资金……

    关键是对于修路,村里众村民的意见并不统一。

    户口迁出去的村民,话说我户口都不在向云村了,你们修路关我卵事?

    在外买了房,或租房住,长年全家都住在外的村民,一年都未必能回一次村,他们亦对村里通没通路并不在意。

    最有意愿修路的,是这些留守的村民。

    而最穷的,恰恰也是这些村民!

    让他们每户出大几万来修路,他们砸锅卖铁也未必能拿出来啊!

    迁走的认为通不通路与他们无关,长年在外的无所谓通不通路,留守的又没钱……

    这才是向云村路一直没通的最大原因!

    高大高歌以及众留守的村民早就对修路不抱希望了。

    没想到现在文浩云突然提了出来。

    高大高歌对视了一眼,前者思索片刻,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般,“好,修路!”

    “对,修路,修!”高歌亦似下了决心,跟着附合。

    高大顿了顿,又道,“这次在镇里收笋,总利润很容易算,估计得有百八十万。我和老歌商量过,我们一人拿五十万,八十万给文老师你……我的这五十万,全部拿出来修路。”

    “我的也是。”高歌再次附合。

    听到高大的话,听到高歌的附合,听到他们的表态,文浩云有些诧异。

    属实是没想到两位村干部早就商量好了,他们收笋的利润最大头会给他——他们这是喝水不忘挖井人啊!

    更没想到他们愿意把分给他后的利润全部用来修路!

    对文浩云来说,几十万一百多万自然不算什么。但对高大高歌而言,这是他们这辈子都可能没触碰过的一笔巨款!

    甚至他们可能从来都没想过,他们此生还有机会挣这么多钱!

    现在,面对这样的一笔巨款,他们竟然……

    什么叫牺牲精神?什么又叫奉献精神?

    这便是!

    反过头去看看那四个在高大高歌手中接活做“三包头”的村长……

    高下立判是不是?

    ……

    文浩云很满意二高的态度,笑了笑道,“大叔,歌叔,镇里收笋的钱,你们有这份心,我便知足了。钱,还是你们分了吧。”

    “那怎么行,没有你牵线搭桥,我们别说收笋赚差价,连去拨笋卖三块钱一斤的机会都不会有。”

    高大这番话发自肺腑。

    平素不善言辞的高歌真诚地接过话茬,“是啊文老师,你完全可以请人帮忙到镇上收笋赚那一百多万。我和老大,完全就是托了你的福,沾了你的光。你分八十万,其实还是我们占了你的天大便宜。”

    俩位叔啊,你们是不知道我给赵水云的小笋,终极价格是十四啊!

    你们占了我的大便宜吗?

    或者可以说不是,也可以说是吧!

    不管谁占便宜,这八十万文浩云不会要,也不会让高大高歌把那一百万拿出来修路。

    诚如上述,他们有这份心,有这个态度,文浩云比什么都满意。

    文浩云看了看高大,又看了看高歌,正色说道,“大叔,歌叔,镇里卖笋的钱,你们分。修路的钱,不管是在村的村民,还是搬出去的,每户出一万,愿意出的就出,不愿意出的不勉强。其它的钱,我来出!”

    此话说出来,高大高歌直接呆住。

    文老师一个支教老师,能到向云村这个穷山沟里给孩子们上课,已是莫大的恩惠。

    能给村民们提供日入过千的机会,能让他们俩收益百大几十万,更是恩上加恩。

    文老师居然还要几乎自掏腰包,解决村里的最大困难——路不通!

    这……

    这样的文老师……

    精神何其无私,人格何其伟岸!

    高大高歌百感交集,又肃然起敬。

    但这样的恩泽,他们不敢承受。

    高大慌忙摆手,“文老师,让你掏那么多钱来修路,这哪行,肯定不行。”

    高歌忙不迭地附合,“文老师,让你掏钱修路,于公于私,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绝对不行。”

    二高的反应,在文浩云的意料之中。

    同时文浩云也在想:

    要是换到其它有的村去,有人傻钱多的家伙主动来当冤大头,那些村干部嘴上说不行,暗地里怕是牙齿都要笑掉。

    文浩云微微一笑,“两位叔,你们多少也知道我的家庭条件,百几十万对我来说……”

    “这是俩码事……”

    高大急切地打断他。

    文浩云反打断他,“听我说下去……大叔歌叔,实话和你们说吧,经过这十几二十天对咱们村方方面面的观察,我很中意这里……我会在咱们村投资。”

    还要投资?

    高大高歌呆若木鸡,惊得嘴巴都张大了。

    不是,文老师不但要出大部份的资金来修路,还会在村里投资?

    这这这……

    这可是投资啊!

    一个地方富不富裕,先天上的地理位置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有没有人来投资!

    投资,能提供工作岗位,能创造经济效益,能带动消费,甚至能虹吸外来人口!

    看看那些发达城市,哪一座不是因外来投资,吸引外来人口……然后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进而快速发展?

    再看看那些发展不起来的地方,为什么像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先天上的地理劣势其实是可以改变的。

    关键是没人愿意来投资。

    没有投资,其它一切都是妄想。

    当然,这和地方作为不作为,和营商环境,息息相关!

    好,不说别的地方,只论向云村。

    向云村这么个鸟不拉屎的犄角旮旯,怎么看都不像有发展空间与前景的破落小山村……

    文老师不仅要掏钱修路,还要在村投资……

    匪夷所思了啊,文老师一个支教老师,不仅近乎无偿地教孩子们,还要给村里修路,更要在村里投资!

    向云村高家列祖列宗的坟上是冒青烟了吗?

    所以来了文老师这么个稀世大好人?

    ……

    二高想了很多很多。

    良久后,高大这才兀自震惊地问文浩云,“文老师,你说投资,是认真的吗?”

    文浩云郑重其事地反问,“你看我像开玩笑吗?”

    高大高歌灼灼的目光看着他。

    看出来了,文老师不像开玩笑,文老师是认真的,文老师真要出资修路,并在向云村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