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书开始成仙
繁体版

第七章:镜子

    “梁师弟的修行耐力如此强大,看来比我等都有天资啊!”陈道勤不无羡慕地说道。

    听了陈道勤的话,梁薪这才明白,陈道勤并未发觉自己已经得炁,只是感慨他的修行耐力而已。

    关于修行耐力这个词,梁薪并未过多关注,但也略有耳闻。

    灵气就像水汽一样,而引导灵气入体,就像把水汽凝成水滴一样。水汽越是浓郁,就越容易凝结出水滴,同样的,灵气越是浓郁,就越容易将其引至体内,化为自己的力量。

    反过来讲,灵气浓度越低,自然也就越难将其引导至体内。

    在这个灵气枯竭的时代,没有丹药、法器等外在的辅助,引导灵气的效率就会很低,往往付出了十分的努力,得来的灵气却连一分都没有。

    这就导致大部分人的修行并不顺利,甚至是一种痛苦。

    在非常消耗精力、耗费心神的同时,换来的收益却远远不足以抵消这种消耗。所以很多人在几次修行之后,就要停下来休息,就像进行了一次剧烈的运动之后需要时间来恢复一样。

    而有些人灵根聪慧,先天一炁与天地灵气的相性比较好,能够更多、更频繁地进行修行,这就是修行耐力上的区别。

    修行耐力也是天赋的一种,这个天赋,梁薪不能说是点满,只能说是点爆了。

    因为说到底,这是灵气供给不足产生的问题,而梁薪完全没有这个问题。

    无穷无尽的灵气,这是梁薪第一次攒满进度条后符文秘眼解锁的能力。这个功能实在太过无解,导致梁薪都暂时忘了进度条的存在,因为即使他忘了这回事,永远不再去积攒进度,仅仅靠着这一个能力,就足以让他独步天下了!

    “陈大哥过奖了,这是多亏了陈大哥昨天为我答疑解惑,让我有了新的感悟,这才勉强支撑了一夜。”

    梁薪决定暂时隐瞒自己得炁的事,在有一定的自保能力之前,还是先苟着发育吧。

    “能从别人的讲解中悟出新东西,这也是天赋的一种啊!”陈道勤依旧笑着,但神情却无可避免地有些落寞。

    他只是忠厚善良,并不是傻子。

    昨夜他勉强练完四个周天后,精疲力尽地准备休息,这时他看到梁薪那毫无滞涩的修行状态,便知道了两人之间的天赋差距。

    自己十年苦修,也才将将摸到这第一道门槛的边。而这个新来的师弟,若是修行顺利,恐怕两三年之内就能得炁。

    两相对比,说他不羡慕是不可能的。

    看到陈道勤落寞的神情,梁薪心底有些难受:“陈大哥,你的传授之恩小弟无以为报。我就把我昨夜的感悟讲与你听,或许对师兄的修行有益,怎么样?”

    陈道勤只把这话当做安慰,天赋的差距,岂是几句感悟真言能弥补的?况且如今灵气枯竭,天赋的重要性更加显著,怕是一百句感悟都无济于事。

    但这是师弟的一份心意,他也不忍拂了别人好意,便强笑道:“那自然再好不过了。修行之事原本就玄妙非常,非一言可以蔽之,各人在修行时都会产生自己的见解,互相交流之间或许能有新的感悟,有助于修行。”

    “那太好了,事不宜迟,趁我的感悟还没忘,咱们这就开始吧!”

    梁薪哪有什么感悟可言,人家经年苦读,书都翻烂了,而他才看了不过数遍,他能想到的,人家怕是几年前就已经考量过了。

    他只是找个借口,胡乱扯上几句,找个共同修行的机会,趁两人一同修行时把自己的灵气分给陈道勤,助他修行。

    别人加害于他,他肯定会报复,但别人若是对他好,他也一定是要报恩的。

    以善报德,以恶报怨。

    这就是梁薪为人处世一直奉行的“镜子”原则——别人与他相处就像在照镜子一样,自己是什么样,倒映在镜中的就是什么样。

    你若是坦诚相待,鼎力相助,那我自然也会珍惜这份情谊,在你需要时为你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你若是心胸狭隘,暗箭伤人,那我也绝对不会心慈手软,一定要找机会将你除之而后快。

    “不必这么着急,咱们先吃早饭。”陈道勤若是知道梁薪真正的想法,一定会迫不及待,可他并不知道,也就不抱什么希望,因此并不心急。

    梁薪又不能说出这个秘密,不好再劝,于是只好暂时作罢,与陈道勤同去吃饭。

    越是看到到其他修仙之人的难处,他就越明白这个世界的灵气枯竭有多么可怕,自然也越明白自己身上这个秘密的重要性。

    看到拂尘院这些人的困境,他已经打定主意,无限灵气这个秘密就是死也不能暴露给任何人。否则,等待他的恐怕就不是一死了之这么轻松的结局了。

    这个秘密一旦暴露,自己绝对会被练成什么人肉法器,被当成灵气源泉供那些修仙之人使用。

    这种下场,只怕比死还要绝望!

    吃过早饭,陈道勤并未听从梁薪的建议回到卧房,而是来到庭院当中。

    不必忙于俗务的弟子们大部分都在这里,除了夜晚的时间,他们通常都会聚在一起修行。这样既能驱散修行时的孤独,又方便众人互相交流心得。

    照陈师兄的话说,感悟分享这种事应该大家一起参与,人越多,思路越广,就越能碰撞出新的路子。况且,大家同门一场,有好处当然要共同分享,自己有了新的感悟,自然要说给众人听听,否则不是太自私了吗?

    梁薪不禁感慨,陈大哥的格局确实大,相比之下,他的想法到显得有些狭隘了。

    “诸位师兄弟,”陈道勤揽着梁薪的肩膀,把他推到身前,“咱们的小师弟虽然昨天才到书院,但他可聪慧得紧!昨夜他修行之时,有了新的感悟,特意来与大家分享!”

    “好!”有人鼓掌。

    “不错不错!”有人点头。

    “来这边讲,大伙儿听得清楚。”有人给他让位置。

    这熟悉的感觉,像极了上学的时候被叫到讲台上发表感言,台上一本正经地说着废话,台下机械地呱唧呱唧。

    梁薪同学站上讲台,顿时有些尴尬。

    因为他实在是没什么感悟可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