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时空相亲:从三国开始
繁体版

第二十五章 救援李智云

    李秀宁回想起李平安提过的,自己弟弟李智云被押往大兴后才处死,由此她可以断定,自己还有机会救人。

    如今已经进入六月,李建成和李元吉已到太原,那留在河东的李智云恐怕也已经被当地官吏抓捕了,正在押来大兴。

    李秀宁言辞恳切的说道:“我得到消息,我家五弟李智云已被朝廷官吏抓捕,君处事机敏,故而愿以此相托。若能救得五弟性命,日后父亲入主大兴,定有厚报,拜将封侯也未尝不可。”

    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马三宝虽然是个下人,但也懂得这个道理。

    李秀宁将他从柴家的仆僮中提拔起来,又给予他这么大的信任,让他去救自己的弟弟,马三宝又不知道历史,自然认为是李秀宁识人有道。

    “三娘子言重了,您不以我地位低下,而加以任用,我正愁没法报答您的恩情呢。我这便前去大兴,不救回小公子,我马三宝誓不回来!”

    李秀宁看到马三宝接下来任务,心里也稍稍安心了些。

    想了一下,她又安排道:“如今,我等虽已逃出大兴,然我一介女流之辈,想必隋朝官吏也不会提防。君可于河东到大兴的沿途,广查消息,伏击之下猝然发难,成事不难。如今园中诸人,可尽你挑选。”

    听了李秀宁的话,马三宝心中也有了主意,又仔细查看了一番地图,他便转身出去挑选人手去了。

    接下来的半个月,李秀宁一边发卖家中财物,招募工匠,一边也在安排练兵的事宜。

    这隋末的这个乱世,大大小小的山贼盗匪可谓是层出不穷,有些可能是故意为恶,但更多的还是官逼民反。

    在李通的四面出击下,刚组建的义军剿抚并用,半个月后便渐渐壮大了起来,人数也达到了上千人,算上老弱妇孺则人数更多。

    这一天,李秀宁如常对着地图开始思考下一步的发展策略,目前这一千多人良莠不齐,只能说是乌合之众。

    打打顺风仗,欺负欺负盗匪还行,要想拿来作战,还是力有未逮。

    李秀宁每每想到这里,都有些疑惑,那个历史上的自己,是怎么做到举兵七万余人的。

    这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李秀宁刚抬起头,就见房门外一个少年走了进来。

    “三姐!”少年喊了一声,眼中噙着泪水。

    李秀宁也是惊喜万分:“稚诠!”

    姐弟二人终得相见,李秀宁也放下了心中的一块大石头。

    这时马三宝从后面走上前来:“三娘子,不负重托,小公子救回来了!”

    李秀宁定了定心神,拉着李智云一起走了过去,姐弟二人弯腰就要行礼拜谢。

    马三宝赶紧扶住李智云,又对李秀宁说:“三娘子再如此多礼,我就跑了啊?”

    几人相互对视一眼,哈哈大笑。

    笑完之后,李秀宁又询问马三宝具体经过。

    “还真让三娘子说中了!那些个官吏毫无警惕之心,一路上虽然说不上大张旗鼓,但也算是招摇过市了。我们还没接近小公子,便已经知晓他们的行进路线。”马三宝对李秀宁是佩服的很。

    李秀宁说那些人不会提防她一个女人,事实果然如此。那些个官吏抓到了李智云,自觉立了大功,反贼李渊的亲儿子啊,那不铁定是大功劳。

    因此各个都以为即将升官发财,得意之下自然是毫无防备。

    马三宝轻易探明了他们的消息,在僻静处埋伏,那些人遇到攻击,瞬间便做鸟兽散了。杨广一个月才发多少钱啊,不值得他们玩命。

    对于绝境中的李智云来说,马三宝的出现,就仿佛黑暗中的一束光。一个十四岁的少年,突然之间遭逢大变,大哥和四哥又突然消失不见。

    少年正在茫然无措之间,隋朝官吏杀上了门,家中虽有忠心侍卫努力抵抗,然而终究还是寡不敌众,李智云被抓。

    然后就是迅速的抄家,杀人,他因为是李渊的儿子,因此才被奉命送往大兴处置。

    在少年绝望之际,马三宝的神兵天降,和李秀宁的挂念,让他铭记在心。而同时,抛弃了他的大哥李建成和四哥李元吉,也在他的心里也留下了一根刺。

    在马三宝将救回李智云的事讲了一遍后,李秀宁也下定了决心,她确信了,史书无误,马三宝有那样的能力。

    “你可知道何潘仁此人?”李秀宁突然发问道。

    马三宝一愣,话说的好好的,李秀宁怎么突然提起了这个人?

    但他还是回答了:“自然知道,此人乃是一胡商,早些年便已经聚兵万人,占据了朝廷的司竹园。司竹园易守难攻,朝廷也拿他没办法,再加上昏君杨广远在江都,就更没人愿意去剿灭此人了,赢了没好处,输了还要受罚。”

    “我想让你出使此人,劝说此人投向我们,如何?”

    马三宝觉得李秀宁多半是想多了,先不说自己并不擅于口才,就说实力吧。人家何潘仁早就造反了,还占据了朝廷的地方,朝廷都拿他没办法。

    如今何潘仁手下聚拢万人,兵强马壮,甚至还有骑兵。而反观李秀宁这边,一千多的乌合之众,还有老弱妇孺为拖累,人家怎么可能会投降?

    是,李秀宁她爹是李渊,隋朝唐国公。可李渊一旦起兵,那就和何潘仁一样都是反贼。虽然说李渊名头大,可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还两说呢。

    眼下隋朝天下烽烟四起,还是雪中送炭者少,锦上添花者多。

    马三宝心中这么想着,可嘴上却不能这么说,毕竟他已经上了李渊这艘船了。

    他只能委婉的劝道:“小人并不擅于口才,庄园之内又无文人士子,劝说何潘仁之事三娘子还是再缓缓吧。”

    可李秀宁却是主意已定,如今她就这么点人,不去得到何潘仁的支持,就始终都是小打小闹,在大兴附近她永远不能打开局面。

    李秀宁是自信,更是相信史书写的无误,在她的强烈要求下,马三宝不得不再次出发,前去出使何潘仁,劝说他投向李秀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