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位,父子齐上阵
繁体版

第9章 要军饷

    许正青深呼一口气,他知道虞子晋是在为自己着想,这书上写下的小字心得,太学先生可不会教,有了这些,他在太学考核上胜过韩家的机会又大了些。

    “辛苦你了。”许正青朝虞子晋投去了感激的目光。

    “没事,今日还早,许哥儿要不我给你讲讲先从那篇看起?”虞子晋笑问道。

    许正青摇摇头:“今天先不了,我带你去个好玩的地,说不定有好戏看。”

    “好啊。”虞子晋顿时兴奋起来,平日不是在家就是在太学,都快成一个书呆子了。

    “那我们现在去那?”

    “太府!”

    许正青合上书册,待让灵儿服侍自己穿好衣裳后,领着虞子晋朝太府的方向走去。

    待两人出府后,虞子晋没忍住内心的疑惑,问道:“许哥儿,太府不是朝廷发军饷的地方吗?襄州一仗大胜已经一月有余,许叔叔这么晚回长安都是在处理韩将军屠城的事。一月前捷报抵达长安当日朝廷就将军饷和赏赐拟旨下发,难道军饷到现在都没发放下去?”

    “不错。”许正青点点头:“军饷到现在还没运去军中,我爹昨夜特意嘱咐我来看看。出征襄州大捷,不能寒了将士们的心,故今日要来问个明白。”

    “军饷都有人敢扣?”虞子晋惊道:“这事太府不敢做,朝中应该不会有人敢去触及底线,军饷应该还在太府内,就是不知道为何没有运出去。”

    与许家过不去的,只有韩家,难道军响还未送去军中的原因是被拦了下来。

    倘若真是韩家所为,他爹派他来,未免太高他了。韩家既然敢这样做,难道还怕他不成。

    先前府内章高谊章先生已经提前出府,应就是奔着太学来的,这位一向代表自己爹行事,那今日要军饷何需他?

    许正青思虑间猛然惊觉,这是他爹在给自己造势。

    韩家军饷被罚减半,韩斯肯定不甘心,本来出征前朝廷需要配备的战马兵器等都是由他自己和名下将军先行垫资购买,朝廷发放的银子与其说是军饷,不如说是归还欠款。

    可眼下朝廷欠韩家的钱只还一半,韩斯毕竟是一位柱国,多有不服气的地方,定然会派人对许家取军响施加阻碍。

    虽不能真正拦住这笔军饷的下发,能拖延些时日,给许家制造一些麻烦也算出了口恶气。

    许家只要派人代表他爹去问,军响自然可以领到,他爹之所以回京才让他去做这件事,想是让自己与许家名下的两支军队有个接触的机会。

    只要他不犯大错,太学考核之后,依仗他爹的功劳也会被封个小将军,父子两人终有齐上阵的一天。待他建功立业之后,未必没有从他爹手中接过统帅名下将军的机会。

    他爹在这事的安排上,用心良苦。

    不多时,两人已经走到了太府前。

    许正青放眼望去,太府府邸外两道人群泾渭分明,吵吵闹闹争斗个不停,他不由呵呵一笑;“看来今日要军饷并不会一帆风顺啊,过去看看。”

    太府前。

    章高谊再次对着府门外的一位官员拱手道:“我等今日前来只是想替许将军向大人问个明白,为何我拿着司会府的军饷批文却领不到该有的军饷。襄州一战,许将军名下士卒伤亡近千,这军饷是对那死去儿子千户人家的慰问,还有军队的封赏。二十万两白银,难不成是太府私吞了不成?”

    章高谊话说的极重,字字铿锵有力,在气势上就已压过了太府官员。

    司会府作为一个大型机构,不仅负责国家财政,还具有监察百官,考核官员晋升的权利。司会府的主官更是当今大冢宰最信任之人,司会府的批文,相当于是得到了大冢宰的授意。

    大宁权势滔天之人的授意,大宁国土之上,岂敢有不服者。

    “章先生此话言重了,私吞军饷这事就算给我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府内准备的军饷仅有三十万两。您二位都拿着司会府二十万两白银的封赏,这事还需查证。”

    府前名为崔源的官员急的满头大汗,早已汗流浃背。本来不归他管太府账簿,就在前几日原先管账簿的官员被调走了,这差事就落到了他头上。

    手中权力虽更大了,但却不是个美差啊。自己刚上任,就遇到了军饷十万白银的亏空,那十万两总不至于自个长翅膀飞走了吧。眼下两家都不可得罪,得想出个万全的法子来。

    同样领着一队人马,与章高谊对峙着的韩家二公子韩楼呵呵一笑:“兴许是你许家手中的批文有疏漏,别什么罪都怪在太府头上。大人不妨将我韩家的军饷搬出,将士们都还等着。”

    “这...”崔源欲言又止,接过韩家的批文仔细瞧了瞧,依旧没能看出端倪。

    两家都是二十万两白银军饷,可府内要发下去的军饷只有三十万两,司会府出错不太可能,难道真是府内账簿填错了?

    崔源思虑间,章高谊也陷入深思中,韩家军饷扣半只有十万白银,现在却拿着二十万两的批文,唯有一种可能。

    韩家二公子是在装傻。

    早在一月前襄阳城破后,朝廷封赏就已经下达,后来许将军上报韩家屠城,韩家的封赏这才少了一半。

    如此一来,韩家手中便有两份司会府的批文,现在韩楼递出去的,应是之前那份。

    批文并未造假,任凭崔源如何查验,许韩两家批文都为真。但迫于韩斯柱国之名,韩家的军饷只会比许家先行发放,即便事后查清,军饷会归还给许家,韩家也能以一句韩楼并不知情掩盖过去。

    此举对韩家并无益处,为的就是拖延许家下发军饷的时间,给许家多找一事。

    千户人家经历丧子之痛,又不见朝廷抚恤,只会认为是许将军并不关切下属,军中难免会有闲言流传。

    还好今日将军派他前来领军饷了,要是换做他人,不知韩家军饷下发了两份批文,那二十万两白银,真要被韩家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