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咋还学医呢
繁体版

第28章 我治病,你监督

    杨鑫交代一通,苏传军赶忙借了纸笔全部记下。

    有些不懂的,苏传军也一一询问杨鑫。

    比如肥甘厚味是哪些食物等等。

    说完了注意事项,杨鑫继续讲道,“中医在控制乳腺癌时,有六个标准,这些标准既是我们治疗的方向,也是你们判断癌细胞得到控制的因素,记一下……”

    苏传军再次拿起笔。

    “第一,睡眠,现阶段阿姨的睡眠质量不好,总是失眠,接下来的治疗过程中,会逐步改善她的睡眠情况,直至能一觉睡到天亮。”

    “第二,手心脚心温度,正常人的手心脚心都是温热状态,阿姨的手心脚心在平时是凉的,到了夜里就会发烫,这显然是不正常的,所以,手心脚心的温度达到长期温热的状态,就是第二个标准。”

    “第三,大小便正常,这个正常的标准是大便一天一次,或者两天一次,超过三天就是不正常,当然,一天多次也不正常,小便的话,一天在四到七次是正常范围。”

    “第四,食欲,治疗过程中,阿姨的食欲会慢慢恢复,既要做到想吃,又要做到能吃,还要做到吃了可以顺利消化不恶心胀气。”

    “第五,精神状态,当每天醒来,精气神逐渐比以前更好,没有动不动就觉得累,浑身也有了力气,不疼了,那就证明身体的各项功能正在恢复。”

    “第六,硬块软化,这最后一个标准,也是最难达到的,硬块软化也就意味着癌细胞彻底得到了控制,甚至有根除的可能性,不过只要能够达到上述五个标准,阿姨带瘤生存就绝无问题。”

    杨鑫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但每一项都让苏传军的信心增加一分。

    这治疗思路说得太清晰了。

    苏传军完全可以根据这几个标准来判断魏熙宁的病情是否有所好转。

    换言之,杨鑫完全是将自己的治疗方案,赤裸裸地放在他面前,让他充当质检员。

    一旦魏熙宁吃了杨鑫开的药,没能达到上述标准,那无疑是在打自己的脸。

    至于标准的真假,苏传军根本用不着怀疑。

    他是不懂中医,但他懂一个健康的人究竟是什么样。

    甚至,看到这些标准,苏传军都有些疑惑。

    如果一个人能吃能睡,精神好,身体也不痛,体内却藏着癌细胞,那还算是病人吗?

    他注意到,杨鑫似乎从始至终,都没有提到应该怎么杀癌细胞。

    看来中医和西医对待癌症的方法,的确是不一样。

    苏传军拿出了在单位开全体干部大会的认真态度,一字不落地将杨鑫说的话全部记录下来。

    站在杨鑫身后的刘继阳在思考。

    杨鑫所说的这六个标准,看似很简单,实则囊括了一个正常人的所有状态。

    睡眠好代表五脏六腑有充足的恢复时间。

    手心脚心温热,则是心脏功能逐渐好转。

    食欲正常代表营养摄入没问题,脾胃功能正常。

    大小便正常代表排泄没问题,这一点很关键。

    身体排出浊物就靠这两个地方,中医很多时候不关注吃,就关注拉。

    排泄如果出了问题,就等于身体的排污设备出事了。

    垃圾出不去,积累在身体里面是非常危险的。

    同时,排泄这个动作牵扯到了五脏六腑,也就是说,任何身体内部任何一个器官出问题,都会导致排泄不正常。

    但相比而言,肾管的最多,黄帝内经有提到,肾主二便。

    大小便正常,无疑是说明五脏六腑趋于稳定,肾阴肾阳已然恢复。

    肾属水,乃生命之源,这是每个人的根本所在。

    刚才杨鑫一再强调情绪问题,其实就是担心魏熙宁害怕自己时日无多,这一点刘继阳尤为清楚。

    五情之中,恐伤肾,当人陷入极度恐惧的情绪中,所有的气都会下行,这个时候,身体里本该向上走的气全都下行后,向上行的血就会因为气的下行而形成淤堵。

    就好比一个城市的部分主干道形成了拥堵,但这个时候并没有人来处理交通堵塞,渐渐地,这些堵住的主干道就会影响其他主干道,甚至是各种小路。

    当一个城市的交通瘫痪后,各大机构还能正常运转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很多病,不害怕就已经好了一半。

    这最后一个标准,应该就是彻底根治的开始。

    刘继阳觉得杨鑫应该很难做到。

    “刘医生,咱们开方吧。”杨鑫道。

    “好。”刘继阳坐下,拿起纸笔。

    杨鑫便开始念道,“柴胡,黄芩,川芎,丹皮,三七,续断,炮附子,阳起石,白芍,枳实,瓦楞子,乳香,炒麦芽,玉金,当归,牡蛎,龙胆草……对了,您今年多大?”

    魏熙宁回答,“37。”

    杨鑫问,“月经还有多少天?”

    魏熙宁想了想,“都不太固定,但算算的话,应该就这几天了。”

    杨鑫点头,随即看向刘继阳,“刘医生,再加桂枝。”

    一共十八味药,自此方子就开完了。

    中医界有句俗语,叫作“药过十三,大夫不沾,药过十八,大夫该剐”。

    意思是,如果中药方剂超过十三味药材,开药的医生水平不行,一旦超过十八味药材,医生没有良心,开的药最好不要吃。

    这样的言论其实出自黄帝内经。

    在黄帝内经的至真要大论篇有这样一句话,“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

    中药配伍讲究量少力专,配伍要根据君臣佐使的规律来制定,这句话就明确表示了,三味药叫小方,九味药叫中方,十三味药叫大方。

    在古代,中药开到大方,就是治疗很严重很严重的病了,宋版伤寒论中,超过十二味的方子,只有一个。

    但这十八味的药方,就说明杨鑫水平不行吗?

    这显然是需要考虑时代背景的。

    古人那时候可没有电,每日的生活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最大的愿望可能就是年年都能吃饱饭。

    生活规律,没有那么多的欲望,吃的也是白粥青菜,哪里会生出这么多稀奇古怪的病来。

    在当时的条件下,饿死的比病死的,可要多得多。

    很多人都觉得古代死那么多人,平均寿命那么低,就是因为中医不行,医学不发达。

    有没有一种可能,中医只能看病,看不出粮食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