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吃好东西不用藏起来啦(昨天欠的一章的利息)
大队上没粮了,公社也拿不出粮食来。
这是杨开泰,对安广夏和荣国宇两人说的实话。
“啊?那怎么办?没粮食,我们……这个……”
不会被饿死吧?
这六个字安广夏没说出来,但意思到那了。
“娃儿啊,别着急,我还没说完呢,大队、公社没粮,不代表其他地方没粮。”
“叔知道你们俩有钱,所以,叔觉得吧,你们买粮实际上比用公分在大队上换粮,更划算。”
“叔给你们算算。
一年口粮,大概需要六百到八百公分,你们现在肯定拿不出公分吧?那就要先欠着大队,等七八个月后,再来还上。
但是七八个月后,又要换明年的口粮了,又得拿出七八百公分,到时候,还了今年欠明年,永远都没有尽头,而且越欠越多。
不是叔笑话你们,估摸着一年到头,你们这些城里娃,连五百公分都攒不到呢。”
“这欠了大队公分还不上,可都是要记在个人档案上的,影响以后前途。
所以叔才说,自己买粮,真要比用公分换粮划算的多。”
理是这个理,但两人初来乍到,也不知道去哪儿买粮。
县里粮站吗?那儿不仅要定量粮本,还要粮票。
粮票,安广夏和荣国宇都是有的,但两人下乡那一刻,就吃不上定量商品粮了,根本拿不出粮本。
安广夏那叫一个着急。
反之,这时候就能看出荣国宇成熟、镇定。
“既然大队长给我们提这个解决方案,那肯定是已经替我们考虑好可以去哪儿买粮了,安广夏,你别着急。”
杨开泰点头,笑道:
“荣知青说对咯,不过不是叔能告诉你们去哪儿买粮,是你们这北屋,里面有人能买到大量细粮。
具体我也不知道,反正顶顶够你们俩娃一年的口粮。
你们去找范许勤,范知青,就和她说,是霍同志让你们找她帮忙给买粮的。
到时候范知青自然会帮你们把粮买回来。”
这些话,杨开泰下午交待给两人,同时也知道,男知青那边没有接收余下的蔡军伟,这才有了傍晚给送火盆那一出。
晚饭桌上,杨开泰摇头叹气,惹的他媳妇好一顿恼,连着追问是怎么回事儿?
杨开泰把今天接来三个知青情况讲一遍,最后做出总结:
“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一个挺懂事的,一个性子有点儿急躁,还一个……以后估摸着能是知青院里最事儿精的。”
“这有啥好叹气的?
一样米还养百样人呢。
再说了,那院里以前又不是没有过事儿精,惹到村里人头上,被教训几次,现在不是乖得很。”
婶子满不在乎,再事儿精,别惹到她头上就行。
“你说的倒轻巧,你这婆娘从哪儿看出知青乖得很了?他们是不敢再在大队上闹事儿了,可屋里闹起来,不一样要我出面管?”
大队长的事儿又多、又麻烦,公社成立才半年呢,杨开泰感觉自己,至少老了十岁。
“谁叫你要当好人?还有牛娃那崽子也是,你们理会知青做什么?我看呐,自从村里来了知青,就数你们两个活得最累。”
这两年多,杨开泰确实为知青操心不少,比如每年年底去为知青争取回乡探亲假。
至于霍奇林,那只能说是巧合了。
他刚好在两年多前开始,将早市和大集的买卖铺开而已,每天忙忙碌碌,全是为了自己。
刚开始那段时间,到县城里,确实会顺路搬知青一点儿忙,后来,看清了每个人的本质,也就逐渐疏远了那院儿里的人。
直到去年那批知青到来。
杨开泰是知道真相的,但从没往外说过,做生意这种事儿嘛,还是三缄其口比较好。
所以婶子有所误会,实属正常。
听媳妇这样说,杨开泰也不反驳,他为知青做的事儿,确实要比其他大队上大队长做的多,这是不争事实。
知青院那边。
北屋,晚饭依旧是八个人一起吃,看上去比中午那顿还要丰盛,因为有肉。
中午剩下的芹菜,被范许勤重新切了肉丝,炒成芹菜瘦肉丝,肉还切多了,便又弄了道肉末茄子。
“呀,有肉?”
“那个……我会不好意思吃的。”
安广夏虽然家庭有身份、有背景、有地位、有钱,但还真没办法天天吃肉。
她家父母俩加起来,每月定量供给十斤,给已结婚的大哥家割三斤,每月也就能吃两三顿红烧肉。
她家都没法敞开了吃肉,因此也明白,普通城里职工,每月不一定能吃上一顿肉呢。
知青院里,饭桌上能出现肉,那是想都不敢想。
“没什么好不好意思吃的,放心吃就是,你要觉得不好意思,下次你请我们吃肉就行。
把钱给范知青,不用票,你想吃多少肉,她就能给你弄来多少肉。
对了,这句话,仅限我们北屋这几人知道,传出去,影响不好。”
严仝敢这样说,也是在试探安荣两人的人品。
虽然看上去是两个好的,但谁知道是不是在做表面?
北屋这些人互相之间接触了几个月,彼此信任,而且有细粮吃、有肉吃,是个利益共同体。
就是没出钱的人,要帮着出钱的人干活儿,打扫卫生、洗衣服之类。
只能说,冼小凤等五人,跟着霍奇林赚到钱,又被他打开格局,已经不在乎这点吃的小钱了。
看上去不可思议,但利益捆绑,的确就是这样子的。
安广夏猛然反应过来,以后吃好的可以不用藏着掖着了?只要不出北屋,就不用担心别人嫉妒。
荣国宇若有所思,继而笑笑,北屋知青们算是把生活玩儿明白了。
也就顺嘴说出下午杨开泰说起的粮食。
范许勤一口答应下来。
“明天我去县城,就帮你们买来。”
刚好明天是农历二月十二,按着计划,范许勤该去早市上摆摊的。
现在全国粮食紧张,优先供应京市、哈市、沪市等等镇治、工业重城,以及部队战士。
浑城这儿,包括下辖镇县,比京市还要更早,就下调了城市居民口粮定量。
现在,县里每顿吃的还不如公社社员们,买粮肉的越来越多。
早市、大集上,看到的军人也比去年多得多。
言而总之,即便浑城这儿没受旱灾直接影响,但也已经感受到全国受灾的紧迫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