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幽谷
繁体版

第五章 变的意识

    在一个周六的上午,子良接应宁来家中小叙。应宁见到子良家中阔气的别墅和精美的装饰心生感叹,生活都已经达到这么高的水平,但古至诚仍然坚持求变,到底是为私心欲望还是公心宏愿?我们自家祖传的安贫乐道之心究竟是真自欺还是假境界?饭后,应宁,子良,古至诚三人在古至诚的书房喝茶聊天。

    应宁:“古叔叔,您的藏书实在不少!这些书您都读过吗?”

    古至诚:“勉强读完。”

    应宁:“惭愧之至,我好像毕业之后一本囫囵书都没再看过了。”

    子良:“彼此彼此,不用自责。”

    应宁:“据说诸葛亮和周瑜的书房都没有书,不知道是真还是假?”

    古至诚:“对于天才来说他们的任何怪异行为都不足为奇,也不值得常人借鉴。我一直认为自己仅仅是个普通人,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天赋可以比肩那些天才级的人物。”

    应宁:“能感受到您的谦卑是真实的。”

    古至诚:“这些书都是我多年积攒下来的,如果有想看的书不用客气。”

    应宁:“谢叔叔!您读书的动力是什么?”

    古至诚:“现实中难免遇到困惑而又无处可询,这时候就会发现读书的神奇之处,体会到书的力量。”

    应宁:“上学那会时间多,全靠读书打发时间,中断之后感觉有点难续上了。”

    古至诚:“这事儿得长时间坚持下才会找到其中的乐趣。”

    应宁:“坚持一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坚持阅读那更是挑战中的挑战了。”

    古至诚:“你可以在自家马桶边放本书试试。”

    子良:“我还是觉得看手机更方便一些。”

    古至诚:“电子设备搜索获取信息可能更加方便,但若想深刻领会神妙还是纸质书更胜一筹。”

    应宁:“我认同叔叔的话,并有同感。”

    子良:“这个时代节奏那么快,几个人有那个耐心。”

    古至诚:“就‘耐心’两个字都够你领会琢磨很久了。”

    应宁:“古叔叔,现在搞新团队做新研发,是您主动求变,还是被迫改变。”

    子良:“结果都要变,有什么区别吗?”

    应宁:“有,出发点不同结果也会大相径庭。”

    古至诚:“看来应宁是在用心看事和物,而不是用眼睛和耳朵。”

    应宁:“我还没有在真正的事情中得到历练,看问题的角度本就单一,现在一紧张都有点心口不一了。”

    古至诚:“紧张什么?”

    应宁:“我没想过这么快就能和您这样的企业家坐在一起对话,不知道哪句该问,哪句不该说。”

    古至诚:“问你最想知道的,说你最想说的就可以。”

    应宁:“来这里前一直觉得求变意识是一个组织的首脑关心的问题,自己只要跟随执行即可。”

    古至诚:“看来即使是草台班子,也给你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应宁:“从自己的意识,知识,社交以及应对时事儿的能力上上来讲,确实带来很大冲击。”

    古至诚:“所以你现在对求变只有模糊的概念而不能清楚的认知?”

    应宁:“正是这样。”

    古至诚:“你先说说你现在的感受。”

    应宁:“我现在只知道自己必须求变,才能适应现在的环境和工作需要,但一时竟不知该从哪里开始。”

    古至诚:“我觉得你知道从哪里开始。”

    应宁:“和大多数人一样,深知求变的关键因素是巨大的勇气。”

    古至诚:“聊读书和求变,恐怕也只是想看看我是不是正儿八经的生意人,所求究竟是私欲还是公心吧?”

    应宁:“古叔叔也是在验证子良对我的一些判断吧?”

    古至诚:“我现在已经有基本判断了。”

    应宁:“我相信古叔叔所求也并非仅仅是个人名利,您书房的这些书好像可没有教人谋取个人名利的。”

    古至诚:“看来你很是厌恶追名逐利,但公私善恶还须谨慎辩证看待。”

    应宁:“我现在的确还不能清晰辨别公私善恶,但若能借助实事体悟,假以时日一定可以理解您的话。”

    古至诚:“你的基础很好。现在可以踏实参与这个项目了吧?”

    应宁:“是的!我想知道您下定决心求变的深层逻辑,因为至少我觉得您并没有必要冒这个险。”

    古至诚:“有那么点钱用,不再用为温饱担忧而已,但我不想自己的心被手中的物质所掌控。”

    应宁:“看来是我狭隘了。您做出求变决策的关键支撑是什么?”

    古至诚:“去掉私心即可。”

    应宁:“那该如何去掉私心?”

    古至诚:“求变的风险无非是惧怕空耗自己的时间,损失自己的财货,背负不好的名声。这些是求变时最难根除的私心。想要根除这些私心需要巨大的勇气,勇气来自心志,心志越坚勇气越足。你有什么样的心志?”

    应宁:“我目前的志向是成为一个优秀的新材料研发工程师。”

    古至诚:“为何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新材料研发工程师?”

    应宁:“以此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古至诚:“说到人生价值,你又会联想什么?”

    应宁:“自我存在的意义,成就带来的名声和财富。”

    古至诚:“依然会不由自主的去想名声和财富吗?”

    应宁:“很难不去想名声和财富。”

    古至诚:“自己的人生价值,既有公心,也有私心,还有执念。”

    应宁:“我也知道不该有私心和执念,或许是因为概念不清,所以都混杂在了一起,一念出百念来。”

    古至诚:“私心和执念只有在自己心里厘清了才是真的清晰,外界映射到心中的不算。你如果试着祛除私心和执念,心就会愈发感到宁静,通透,敞亮。信念便会越来越越强,心志自然会越来越坚定,勇气也随之越来越足。”

    应宁:“这个似乎比较难体会。”

    古至诚:“你觉得如何成为一个出色的新材料研发工程师?”

    应宁:“持续的学习和坚韧不拔的耐性。”

    古至诚:“不要和前因后果关联,也不要考虑私心,公心,执念。”

    应宁:“那样的话,我只是想成为一个出色的新材料研发工程师。?

    古至诚:“再回答上面的问题,你觉得如何成为一个出色的新材料研发工程师?”

    子良:“时时求变,事事求变,处处求变,没有边际,没有限制。”

    古至诚:“和我体悟到的感觉基本一致了。如果你能坚定心志,勇气自然越来越足。”

    应宁:“我似乎已经能感受到应对阻力的勇气。”

    子良:“为什么要想那么复杂,顺其自然不就可以了吗?“

    古至诚:“顺其自然的境界恐怕凡人很难达到,到达那个境界之前心早就被私心蒙蔽而且还不能自知。”

    子良:“实在理解不了。”

    应宁:“顺其自然是是顺着事物本来的性质自然发展,可不是跟着私心妄念肆意驰骋。”

    古至诚:“先贤圣哲为什么总是教人去私心?因为人在无私心时候才能看清周围的人事物。”

    应宁:“我一直都以为圣人教人去私心是为导人向善,实现道德上的进步。”

    古至诚:“那是更高的境界了,但几千年来真正能做到祛除私心的人有多少呢?”

    应宁:“从看清周围人事物的角度入手,似乎更有实际指导意义。”

    古至诚:“我求变的底层逻辑能大概了解了吗?”

    应宁:“您求变的底层逻辑就是没有逻辑。”

    古至诚:“再详细说说。”

    应宁:“该变时求变,求变就是求变,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也不是为了更大的名声。”

    古至诚:“对,就仅仅是求变,不掺杂任何别的东西。”

    应宁:“您的求变本就是心志,只要坚定这个志向即有求变的勇气。”

    古至诚:“正是。我们还要让求变的意识融进自己的血液,常变常新,常新常变,永不止息。”

    应宁:“想到这些还是挺让人心累的。”

    古至诚:“让你心累的是什么呢?”

    应宁:“如果追求变,追求常变,恐怕就永远无暇享受人生,身心都会劳累,更怕有花无果。”

    古至诚:“你这私心很明显啊!”

    应宁:“想做好研发的事情,却要先做求变的功夫,正打算做求变的功夫,又发现祛除私心才是关键。”

    古至诚:“你觉得是心里的路好走,还是现实中的路好走。”

    应宁:“恐怕是心里的路难走吧?”

    古至诚:“你可以再想想。”

    应宁:“都一样,心里的路也是现实中的路,现实中的路也是心里的路。”

    古至诚:“你是怎么想明白的?”

    应宁:“现实中的路就是自己心里要走的路,心里的路和现实的路都走过去了才算真正走过去。”

    古至诚:“所以私心就是心里的坎,就是心里的山。”

    应宁:“这恐怕是终身的自我修养。”

    古至诚:“求变不也是终身要有的意识吗?”

    应宁:“在您的这个求变过程中会有竞争吗?”

    古至诚:“当然。”

    应宁:“激烈到什么程度?会比影视剧中的更凶险吗?”

    古至诚:“只会比影视剧中的更凶险,不会比那些桥段更简单。”

    应宁:“那您的求变的代价有点高啊!”

    古至诚:“好像首当其冲的是你和子良那?”

    应宁:“我们那么弱小,不会有人关注我们吧?”

    古至诚:“所以让你们独立在我现在的公司之外。”

    应宁:“看来求变也需要策略。”

    古至诚:“这个社会是讲规则的,好的要遵守,不好的也得兼顾。”

    应宁:“看来求变也是要做好规划的。那我们那边会涉及到商业竞争吗?”

    古至诚:“要看你会不会开发出新技术了,越是颠覆性技术,阻力就会越大。”

    应宁:“看来光是一个出色的研发工程师很难应对这么多复杂的事儿。”

    古至诚:“这个可以先不考虑,你眼前的求变之心会把你提升到另外一个高度。那时便是此一时彼一时了。”

    应宁:“该求变时再求变?”

    古至诚:“时时求变,事事求变,处处求变,你刚说过的,很正确。”

    应宁:“您看我行吗?”

    古至诚:“你比子良强多了,我看你完全有这个潜力。”

    应宁:“叔叔谬赞,我还得好好琢磨琢磨如何最短时间内能开发出新产品。”

    古至诚:“只要你心志足够坚定,人人,事事,物物都是你的导师,你的阶梯。”

    应宁:“立志得道恐怕有点痴人说梦,立志成为一个比较能打的新材料研发工程师可能比较务实。”

    古至诚:“希望你不会沦为庸才。”

    子良:“以后那边的团队就以应宁为主吧!”

    古至诚:“我看可以。”

    应宁:“叔叔您选的那十个人也都不是等闲之辈,我何德何能。”

    古至诚:“他们的专业知识,情商,智商堪称上佳,但悟性平平。”

    应宁:“我觉得我没有他们那么优秀。”

    古至诚:“我需要你点亮心里的光,指引他们不断求变,不断前行,不会像之前招来的人那样沦为庸才即可。”

    应宁:“我做足了提升专业知识的准备,没做修身的打算,又得求变了。”

    古至诚:“时时变,事事变,处处变,你不已经悟到了吗?”

    应宁:“意识到和做到之间恐怕还隔着千山和万水!”

    古至诚:“你们的磨炼才刚刚开始,记得我的期望。”

    应宁:“不要因为私心生出的情绪沦为庸才。”

    子良:“爸,今天聊到这可以了吧,我看你们这样聊下去,三天三夜都不一定够。”

    古至诚:“好吧,子良带应宁出去转转吧。”

    应宁和子良向古至诚道别后走出书房,走出客厅,朝着子良的车走去。车子还没开出大门子良便问道:“兄弟,上学时候怎么没发现你还有这嗜好啊?”

    应宁:“什么嗜好?”

    子良:“喜欢哲学。”

    应宁:“这不都是被现实逼出来的吗?要是有人能替我们负重前行,我只想安安静静地做一滩烂泥!”

    子良:“好吧!看的出你心里有压力!”

    应宁:“确实有点。”

    子良:“我怎么没感觉到什么压力。”

    应宁:“我来时以为是单纯开发新产品,来后发现是咱俩主导就有点懵,今天你又让把这主导的活引到我身上,更是让我无所适从。现在我是从头倒脚,从里到外,需要变的东西太多了。”

    子良:“好吧!你这么说我也可以理解。”

    应宁:“怎么都没感觉到你有任何求变的意思?”

    子良:“我就没有主动求变的意识,只有被迫改变的命运。”

    应宁:“你倒是省心了,我这弄不好不光是丢自己的脸,还要破坏你在你爸心中的形象。”

    子良:“这不是私心又是什么呢?”

    应宁:“你也听进去了。”

    子良:“我从未感觉到自己与身边的人有多么大的差距,但现在感觉怎么追都有点追不上。”

    应宁:“你这不开着车呢吗?”

    子良:“看你这么替我着想的份上,今天带你狂欢一下。”

    应宁:“又来,上次跟着你的节奏是一杯接一杯,喝到最后差点就断片了,幸亏我意志够坚定!”

    子良:“时时求变,事事求变,处处求变,刚说的又忘记了。”

    应宁:“我说的可是正经事。”

    子良:“哪有什么正经事和不正经的事,只要对结果有利的事,都是正经事。”

    应宁:“这不会是你古叔叔那里学来的吧?”

    子良:“他要是肯向我学习,现在公司的规模最起码要比现在的大一些吧!”

    应宁:“那要看你立的是什么样的志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