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救了天启皇帝
繁体版

第四十二章 满门忠烈

    魏忠贤怔住了,他的面色苍白如纸,显得异常憔悴。

    他未曾料到这背后的阴谋诡计竟如此错综复杂,他自语般地低吟道:“怎么会这样?这怎么可能?”

    随着思绪的深入,他越想越是难以置信,眼中带着一丝血丝,激动地说道:“不对,你说的不对。”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东林党那群人耍嘴皮子倒是可以,你让他们揭竿而起,他们绝对不敢。”

    “他们都是读圣贤书的,难道圣贤之道都喂了狗吗?”

    “天地君亲师,陛下就是天,他们胆敢做出这样的事,他们就不怕五雷轰顶吗?”

    朱由校嘴角微微一扯,他简直不敢相信地看着魏忠贤。

    他没想到魏忠贤这个太监,一个未曾涉猎过经史子集的人,一个恶贯满盈的家伙,竟然还会信奉这套教条。

    他目光转向赵鹤天,赵鹤天也有些头皮发麻,察觉到朱由校的表情变化。

    朱由校缓缓地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赵鹤天叹了口气说道:“圣贤之书教导人们向善,这是无可置疑的。”

    “许多人深信不疑,确实没有错,但若所有的读书人都相信这套道理,那世间怎会有那么多奸佞之臣。”

    “古往今来,比如秦桧等官员,他们难道不是文官出身吗?他们所学的难道不是圣贤之道吗?然而他们所行的却是鸡鸣狗盗之事。”

    “我们大明官员也是读圣贤书的,也出现过贪得无厌之人,祸害百姓之人,不忠不义之人。”

    “这些人读的同样是圣贤书,同样的米粮却养出了各式各样的人,读圣贤书的人并非都是善良的。”

    “太祖皇帝时期对贪官剥皮宣草,然而还是有无数的贪官,这些人所学的,难道不是圣贤之道吗?”

    “道理都是一样的,圣贤书可以用来治世,但是自己却千千万万不能够信这一套。”

    “有人说过,千里做官只为财。”

    “天高三尺,那是因为刮了民脂民膏,地皮都被刮薄了。”

    “这些说的,不都是文官吗?”

    “咱们现在你看那些东林党人还没有反水,还没有惹出更大的祸端,那是因为朝廷现在还没触及到底他们的底线。”

    魏忠贤喃喃有些不解,问道:“他们的底线是什么?”

    赵鹤天看了他们一眼说道:“他们的底线是他们的土地,是他们的财富。”

    “只要我们侵犯到了他们的土地,想要夺走他们的财富,他们一定会想办法反抗。”

    “九千岁言之凿凿,士子们若起而反抗,三年难成气候,他们断不敢亲自揭竿而起。”

    “然而,若只是让他们捐献银两,布匹,乃至生铁以资助那些叛军,促使其壮大力量,与朝廷为敌,那他们可就肆无忌惮了。”

    “正是因为这诸多的缘由,朝廷无法对东南地区的东林党人大肆开刀,想要触及他们的财富,唯有另辟蹊径。”

    赵鹤天不禁叹息一声。

    前世之时,无数人针对大明的困境提出见解,只需对文官举起屠刀,哪怕只杀一人也是收获。再将其家财悉数充公,交由朝廷统一管理,便可破解大明目前所面临的重重困难。

    但明朝的皇帝中并非无智者,譬如朱由校。

    他非但不愚,若有简单之法可行,他早已行动,不至于步步深陷绝望之境。

    正因如此,赵鹤天能轻易筹集百万两银子,实乃令朱由校惊讶,眼前顿时一亮。

    朱由校望向魏忠贤,轻叹一声。赵鹤天虽年少,但洞察力远超魏忠贤。

    然而,赵鹤天并未因此自满。魏忠贤自有其优势,那便是他的不按常理出牌。

    有句话说得好,财大气粗,武力难言。

    魏忠贤正是如此,文官遇他也只得任其摆布。

    但魏忠贤协助朱由校重新掌控朝政之后,想要为朝廷筹集资金的手段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魏忠贤深深地凝视赵鹤天,虽然他对赵鹤天所言有些保留,但大部分还是认同的。

    赵鹤天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可为何这样的人才却不愿做他的干孙呢?

    若有赵鹤天这样的人才作干孙,远比他手下那些无能之辈强得多,他定会将赵鹤天视如珍宝。

    朱由校并未过多责怪魏忠贤,因他知道魏忠贤的能力有限,若强求他如赵鹤天般深思熟虑,行事独具匠心,未免过于苛刻。

    魏忠贤的价值并不在此,他如今的表现已足以让朱由校满意。

    朱由校凝视着赵鹤天,温声说道:“赵爱卿,上次的事务,你为朕带来了无尽的惊喜,朕必须予以赏赐。”

    赵鹤天察觉到关键时刻的到来,脸上不禁流露出一丝期待。

    朱由校捕捉到赵鹤天的这一神情,心中更是满意。

    若是赵鹤天始终一副淡然处之的模样,那他内心或许会有所犹豫,会觉得赵鹤天心思深沉。

    但赵鹤天此刻展现出了一个年轻人应有的渴望,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而这恰恰是朱由校能给予的。

    “赵鹤天,听旨。”

    赵鹤天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臣在此。”

    朱由校宣布:“赵鹤天,朕任命你为锦衣卫千户。”

    赵鹤天再次行礼,感激地说:“谢陛下恩赐。”

    朱由校轻轻挥手,继续说道:“朕的话还未说完。”

    这确实让赵鹤天有些意外,他没想到后续还有更多的内容。

    “派去找你的太监已经回来禀报,你现在仍居住在一座单进的宅院,与父亲和两位堂兄同住,连一名仆人都无。”

    赵鹤天有些尴尬地说:“家中只有这座街边的老宅,这是祖上的遗产,能在京城拥有这样的住所,臣已心满意足。”

    朱由校感慨万分,赵鹤天的祖先曾随太宗文皇帝征战沙场。

    然而,世代传承的锦衣卫百户,最终只换来了京城的一座单进宅院,可见赵鹤天家族一直是忠诚正直的。

    锦衣卫百户尽管只是六品小官,但锦衣卫本应油水丰厚,几代人的积累绝不应该只有这些。

    唯一的解释是,赵鹤天家族家教严谨,世代清正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