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马达加斯加
繁体版

第十四章 步炮协同

    公元1626年,4月29日,军演第二天,委员会和军事组众军官在一起进行关于后金入侵朝鲜的专题对策研讨会,宋孟明要求大家每个人都要发言,都谈谈自己的想法,力争全面细致。

    虽然六委员都参加了会议,但是最有发言权的人自然是大部队出身的黎海平大校,黎海平看看在座的各位领导说道:“我们康城虽然资源丰富,起步很快,成就斐然,但是我们力量还是很弱小,我们经不起折腾和挫折,所以在军事斗争的问题上,我倾向于在战术上打大型的歼灭战,有效的消灭大股敌有生力量,为我们发展赢得时间,所以,预设伏击阵地,步炮协同就成了两个关键点。”

    有了黎海平定个基调,大家的思路就开阔起来,于是从宋孟明开始,每位领导都谈了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有人说在鸭绿江边半渡而击,有人说直接打到沈阳牵制后金机动力量,也有人说就一直打夜袭和偷袭战,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是这些意见都不能完成成建制地消灭整个入侵敌军的目的。

    黎海平笑了笑说道:“诸位,现在和历史上的后金入侵朝鲜不同,由于义洲和北部朝鲜各城池都有了大批红衣大炮,后金也不傻,不会再和城里的朝鲜兵死磕,他们会围困重要城池,或者直接绕开向南部朝鲜腹地进兵,历史上阿敏的4万后金军队,有3万骑兵,机动能力很强,我们必须在汉城以北伏击和迎击阿敏,这是必然,如果只是其他办法,阿敏就会全身而退,最后会给明朝带来更大压力!”

    宋孟明问黎海平:“黎大校,你的意思是在现有条件下,阿敏很可能直接围困汉城,想逼迫朝鲜签订城下之盟?”

    黎海平点点头说:“是的,这是唯一可能,当然我们也可以在鸭绿江边把阿敏打回去,但关键是战术选择,是全歼还是击退!”

    宋孟明和夏菲以及其他要员交换了意见,最终拍板打全歼战,消灭阿敏这4万人,为明朝和自己争取发展时间。

    随后,黎海平拿出了北朝鲜地图,在演讲台墙上挂起,他说:“根据朝鲜汉城以北的地形判断,我们和阿敏交战的地点很可能都是平原,所以,我们只能在平原上挖两个方向的壕沟,等阿敏的军队到达两个壕沟里,再用骑兵和炮兵封堵其他两个方向的出口,以达到包围全歼的目的!”

    夏菲听到这里,提问说:“黎大校,这里有个问题,平原那么大,我们怎么才能使阿敏正好进入预设阵地呢?他不来或者有所察觉怎么办?”

    黎海平说:“阿敏别无选择,如果他不来,他只能去围困汉城,这样我们就直接在汉城与其交战,至少能击溃他,他达不到目的,只有退兵,这样我们的发展时间就有了,皇太极和阿敏都要通过朝鲜战役提高自己在后金政权里的地位,他们比我们着急,所以,我们可以用朝鲜骑兵诈败,诱惑其进入预设战场,这样我们就事半功倍了!”

    众人听黎海平这么说,心里都觉得此办法可行,于是就在会议上肯定了黎大校的意见,会议议题转向具体的战术安排上来。

    黎海平继续说道:“具体是这样的,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阿敏中计,进入伏击阵地,我们就直接三段击伺候,还有一种是阿敏绕过我们进军汉城,我们就在汉城和他决战,直接分几路去击溃围困汉城的四个方向的敌军,以我们现有的火力是能够办到的!”

    会议最后,宋孟明和委员们都委托黎海平在军训中练习预设阵地和步炮协同,黎海平当天就来到训练场,指挥正在列阵的现代小伙子们,要他们和迫击炮连进行联合演训。

    操作迫击炮的小伙们被告知要打敌方阵的后部和两侧,目的是迫使其只能向三段击方向机动,这样可以达成全歼的目标。

    于是迫击炮连40门60迫击炮就重点训练,力争将炮击误差控制在十几米以内,三个方向都进行火力覆盖,驱逐敌骑兵只能向前冲击。

    武道勤提供的60迫击炮最大射程是2700米,也就是伏击阵地的纵深有两公里多一些,黎海平亲自指导小伙子们使用迫击炮,并在现场画图给他们观看,希望炮弹落点都符合战术计划要求。

    三段击练习,炮击练习,协同练习,模拟预设阵地练习都逐个演训,黎海平对训练比较满意,达到了预期目的,随后的时间就是在净化营地里教会军事组招募的辽民士兵,使他们也掌握相关战术,好在辽民们学的很快,一说就懂,中原古人的智慧还是很高超的,辽民虽然文化不高,多数只会种地,但是都听过和读过三国演义,计谋和战术底蕴还是很丰富的。

    军事组招募的2000辽民士兵很快就会走出净化营,进入军营训练和生活,穿越众的康城防守压力会迅速减轻,好在有人造人参与治安和防御,没有出现人手断层。

    依照现有的移民速度,到了1627年,大概会训练出12000名合格的士兵,加上现有的2000人,就是14000人的规模,委员会的打算是将其中5000人投入北朝鲜战场。

    这天,委员会从2024年时空得到一条消息,有领导层觉的康城所在的新大陆有自己的封建文化,比较接近欧洲古代,将来可能会影响穿越众的文化和生活。

    宋孟明和夏菲等众领导又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是年轻人可能会受影响,于是宋孟明和六位委员一致觉得,应该杜绝现代汉人彻底文化西洋化的倾向。

    康城领导们想出的对策是将大部分年轻的穿越众都调到北朝鲜去,在那里开分基地,完全按照东方人的思维进行管理,康城则由老一辈领导和中年人去管理和开拓。

    于是,从现在起,宋孟明和众文武领导们开始考察海洋之星号游轮上的年轻人,发现活跃的,脑子灵活的,有海外文化嗜好和逍遥派作风的人将被关注和调离康城基地,前往朝鲜进行约束。

    武道勤也得到宋孟明的指示,按照指示挑选这类人群前往北朝鲜,武道勤感觉有点要将康城分家的味道,但他觉得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人尽其才,锻炼成长还是主流。

    没过两天,委员会就草拟了一份名单,钱飞,石良才,候舒文,威斯敏都在里头,也就是说,再过一个月,新兵营训练一结束,他们四人将被调动到北朝鲜,还有就是悟静法师和能晋和尚也在名单中,他们是由于宗教事务需要被调动到北朝鲜。

    名单一出现,三千多现代人们在餐厅,船舱里就议论开了,大部分人都没觉得有什么奇怪的,但是也有人说现代中原人太保守,5000年文明还害怕一个新大陆,害怕被同化,于是有人就嘲讽这种分家的事情,说穿越众也学了联通和移动。

    因为还有一个月的的时间,出现在名单里的人都开始在康城美食街吃喝玩乐,把握最后的潇洒时光,生怕将来没有机会享受人生。

    宋孟明对领导层也开了吹风会,讨论了委员会以及各组领导谁应该去北朝鲜,最后夏菲以及一些各组的年轻的技术人员自告奋勇提出去北朝鲜,宋孟明也乐享其成,不用费时费力去疏通思想工作了。

    宋孟明找来武道勤,告诉小武哥新一批将要去北朝鲜的人群,武道勤表面没提意见,但是夏菲的调动让让他感到意外和不适应,按理说,夏菲不是年轻人,怎么也去了北朝鲜。

    武道勤打算有机会再和夏菲聊这件事情,当下是如何安排北朝鲜基地的建设问题,建多大,用什么技术级别,物资储备和矿产资源问题都还没有落实,小武哥觉得事情繁杂,又要消耗自己的脑细胞了。

    好在宋孟明这位一把手比较细致,给武道勤提供了一些建议和处置原则,说开始不要把标准定高,留有空间让年青人们锻炼和学习,北朝鲜的技术定位就是接近古代,不搞超前,防止出现管理和战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