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马达加斯加
繁体版

第二十三章 明朝的反应

    公元1626年,5月12日,夜里,戌时,京师皇宫,清池宫里一片祥和的气氛很浓,自从年初袁崇焕宁远大捷后,大明朝是锣鼓鞭炮齐鸣,到处张灯结彩,仿佛是盛世一般,清池宫作为天启皇帝的居住的地方,从那时起就在整个宫殿里挂满了红色灯笼,红红的色调加上各种镀金镀银的搭配,更加显得热烈和富丽堂皇。

    此时,大明天启皇帝朱由校正在沐浴,木桶中的花瓣漂浮在水面,香气扑鼻,朱由校刚刚有点困意,突然门外一个小太监就极速跑了进来,大声说道:“陛下,万岁,大捷,天大的大捷!”

    朱由校很是不爽,但是听到是大捷,心情突然就好了起来,他对小太监说:“急什么,速速念来!”

    小太监先是跪拜,而后起身拿出书信说:“大明东江镇总兵毛文龙捷报,天启六年四月十五日夜三更,吾东江镇一万精兵偷袭辽东盖州,斩获鞑子首级六千,解救百姓四万一千六百人,次日夜三更,吾东江镇再偷袭辽东耀州,斩获鞑子首级五千,解救百姓两万三千人,两城非我汉人者三万余,皆伏诛,一万一千首级已运往京师,请陛下明察!”

    朱由校听到这轰动性的捷报,迅速就光着身体从澡盆里站了起来,然后又想起什么,又坐进澡盆,他说:“好一个毛文龙,果然不负众望,打的好,打的太好了,朕要重赏他,对了,传朕旨意,明日早朝廷议辽东大捷,把捷报抄写数份,传阅六部,正五品朝臣都要见到报捷文书,钦此!”

    朱由校给了小太监十两银子的小费,小太监开心地跪拜后起身就跑向清池宫外,去了六部,朱由校则擦干身上的水,更衣后连夜去太庙祭拜先帝了。

    次日早上7点,辰时,京师,皇极殿,众文武大臣对着天启皇帝跪拜三次,并发出声音:“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天启皇帝朱由校很是得意地回道:“众爱卿平身,昨日入夜,捷报报到清池宫,毛文龙在辽东盖州,耀州大捷,斩获鞑子首级一万一千个,摧毁城池两座,满人伏诛者三万余,众爱卿都说说看,这是何等的大胜!”

    天启皇帝朱由校话音刚落,众朝臣就开始拍皇帝马屁,在大殿里说什么的都有,有说皇上洪福齐天,有说皇上英明神武,堪比尧舜,有说皇上国运昌隆,恢复辽东指日可待,听的朱由校都觉得有点恶心,其他头脑清楚的大臣自不必说,朱由校干脆大声咳嗽了一声,朝堂这才安静下来。

    几个呼吸间,兵部侍郎王在晋走到大殿中央,拱手对皇帝作揖说道:“臣,兵部侍郎王在晋有本奏!”

    朱由校总算是把脸面找了回来,看来朝中还是有人能说点正常话的,看了看王在晋说:“王爱卿有言只管说来,朕赦你无罪!”

    王在晋很是受用说道:“毛文龙是一员虎将,有勇有某,特别是他手下吴三桂,耿仲明,孔有德,尚可喜四位参将,都是能独挡一面的国之栋梁,假如能够在财力上予以倾斜,定能迅速恢复辽东之地!”朱由校听到王侍郎这么说,当然是知道此言不虚,但是给与财力上的帮助,这就困难了,明朝每年财政收入才两千万两白银,陕西大旱数年,救灾都救不过来,哪里还有钱可以拨给毛文龙,而历史上的毛文龙就是死在争夺财政拨款上。

    朱由校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要做点什么,不然就会寒了前方将士的心,于是就说:“朕从内帑中拿出20万两重赏毛总兵,并册封毛文龙为辽阳一等候爵,其他参将和兵士都有赏赐,钦此!”

    关于封赏就这么多了,朱由校最关心的是毛文龙下一步的计划,此时的朱由校还不知道有海外客商的事情,锦衣卫也没有什么消息,朱由校觉得王在晋是个人才,就对他说:“王爱卿对当下辽东形势怎么看?”

    王在晋想了想回答道:“陛下,如今毛文龙的东江镇虽有斩获,但还不能与鞑子决战,尚需时日,微臣以为,毛文龙下一步还会偷袭复州和金州,直到把整个辽东都打成白地,千里无人烟,方能遏制鞑子的势头!”

    朱由校深刻觉得王在晋说的非常在理,很是高兴,便说:“王爱卿所言极是,东江镇的家底朕是知道的,不求毛文龙直捣黄龙,只求能牵制鞑子,袭扰疲敌,待做长远打算!”

    王在晋也是蒙在鼓里,根本不知道毛文龙是怎么打赢的,于是就对皇帝说:“毛总兵当下的功劳极大,一战成势,恐怕会招来麻烦,不如皇上下旨,赐予免死金牌,也好限制他人口实!”

    朱由校觉得王在晋真是人才,预见性很强,便说:“王爱卿所言极是,朕准奏!赐予毛文龙10面免死金牌,加太子太保衔!”

    王在晋听到朱由校如此重视毛文龙,觉得大明朝还真有龙兴之兆,王在晋在此时已经62岁了,他当然知道大明现在这个破庙哪里漏水,魏忠贤是毛文龙的靠山,假如魏忠贤哪天倒掉了,毛文龙便失去了翅膀,再难以翻身,魏忠贤虽然贵为九千岁,但是东林党人势必要对他欲除之而后快,将来朝堂上的局势还不明朗,王在晋也没更好的办法,就对朱由校在朝堂上明说:“陛下,微臣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朝堂上的众大臣此时都觉得一阵寒意袭来,不知道这位王侍郎会喷谁,于是都很收敛地站在一旁听着,生怕皇帝板子打到自己头上,天启帝朱由校说:“但说无妨,赦你无罪!”

    王在晋开讲:“自古智者曰,一个篱笆三个桩,毛文龙再能战,终究是一时,倘若其失去臂膀,一定为仇者所害,不如搞个平衡,多方用命,朝堂社稷方才稳固千秋!”

    朱由校这回是完全搞懂王在晋所说的是什么了,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成就感,皇帝虽有生杀大权,但是在历史上几千年被朝臣忽悠的皇帝不在少数,听到王在晋提到朝堂的隐忧,他立刻来了精神头,此时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清楚,要想整顿吏治,还要有合力才行,然而阉党和东林党都不是省油的灯,有王在晋这一句话,朱由校想,不行就再掺和几个势力,平衡一下,没有人可以一手遮天,也许能成事。

    朱由校看看王在晋,王在晋也看看朱由校,两人有了默契,都想到一块,朱由校在朝堂上说:“那就多方用命为妥,朕准奏!王爱卿,你回去草拟个条陈报上来,钦此!”

    次日朝堂上,王在晋就拟好了奏章报给了天启帝朱由校,朱由校就在朝堂上审阅了一下,觉得王在晋挺会办事的,奏章上写的就一个意思,就是学习现代的共和理念,多为辅政大臣来自不同的派系,并加入了无派系者,皇帝就一件事,在众多人中搞无限平衡,不让任何人过于损害其他人群和个人,这样就没有什么机会合伙欺骗皇帝了。

    朱由校也没党争的处理经验,就是觉得王在晋说的很好,于是就批准了王的计划,一场明末改革运动在朝堂上开始了,很多实力大臣都被明升暗降,被架空的不在少数,虽然他们失势,但想打击王在晋也没什么办法,人家没有什么把柄和小辫子在自己手中,也只好自认倒霉。

    毛文龙的一场大捷,引起了朝堂之上巨大的变化,很多东林党都没什么心理准备,想联合起来反击,但又不知道如何反击,王在晋的话,已经被武道勤知晓,小武哥觉得明朝还真有可能自己支撑起来,于是就乐享其成,希望看到更多的精彩变化。

    不过明朝再有人和,财政问题任然是死结,就看王在晋怎么处置历代皇帝都不敢触碰的地主阶级的资源,因为皇帝就是最大的地主,他会向自己人开刀吗?当然不会!

    武道勤现在就是希望明朝的朝堂变得更复杂,不然现代穿越众怎么有舞台呢?明朝人自己的改革已经开始,还不知道朱由校和王在晋能走到哪一步,小武哥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