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修复师
繁体版

第39章 失传的蒸画古法

    在书法写成之后,李老先生自己简单装裱了一番,与那幅书法初成的册页一同放在书房欣赏。

    后来将书法拿到阁楼上方的露台观看时,意外将书法初成的那本册页,遗落在了阁楼角落之中,只拿了那本书法大成之作。

    直到去世之后,又过了十余年,由于这本书页装裱过于简单,再加上存放条件,使得画心受损,李老先生的儿子,也就是李柏明的爷爷,选择将这本册页送到杭州装裱。

    因为他明白,这本书法册页,对于自己的父亲来说,意义有多么重大。

    就这样,在册页器灵的记忆画面中,一路跟随着汽车来到了杭州,到达了书画社。

    在后续与其他人的谈话交流中,这本册页也是随身携带着,让一些朋友观看欣赏。

    这个过程中,通过他们的谈话,叶舟知道了其中有几位著名的书画家,张宗祥,潘天寿,程十发等等,仿佛让他有了一种穿越时光的感觉。

    器灵的记忆可不只是在脑海中显现一个画面那样,而是让他以梦境的方式,进入器灵的记忆之中,通过器灵的视角,观看其在岁月中的经历。

    只可惜,这一段交流的记忆画面,并没有持续太久,画面便直接变幻,最后,这本已经破损的册页,被送到了书画社的装裱师陈雁宾的手中,潘天寿也一同跟随。

    根据一些史料记载,潘天寿和陈雁宾关系甚好,其作指头画的宣纸,都要由陈大师亲自加工制作。

    许多拿去书画社交由陈大师装裱的,都是潘天寿的重要作品。

    在书画社中,叶舟甚至还看到了潘天寿亲自以指头作画的画面,这是华夏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特殊画法,以画家手指代替毛笔蘸墨作画,称之为指画。

    据说指头画始于唐代,只是从唐至清的千年岁月里,不但找不到古代名家中的指头画遗迹,也不见指画这个名辞,以及相关的议论。

    直到清初康熙年间,高其佩大量的指画作品问世,才有了指画的端倪,由此,他也被称之为指画的开山祖师,其以指所画钟馗尤为著名。

    看到潘天寿的指头画,叶舟不禁心想,其他的画家,还有机会获得他们使用过的毛笔,以此来获得绘画经验的传输。

    这以手指作画的画家,不使用毛笔,也只能从那些指画中,来得到器灵的经验了。

    接下来,叶舟以器灵的视角,观看了陈大师等人的交流,通过一些话语,他得知了这位装裱修复大师还没有接到《妙法莲华经》的修复任务。

    只是最近装裱任务繁重,无法确定修复好的日期。

    而李柏明的爷爷,也是毫不在意的摆了摆手,说这本册页并不着急,让陈大师自行安排即可。

    就此,这本册页留在了书画社之中。

    在李老先生还在世的时候,这本册页的器灵,就已经能够在本体周围自由的活动了。

    同样,在书画社中,叶舟也跟随器灵的脚步,见证了这里工作的忙碌,几乎每天都有书画作品拿过来修复或是装裱。

    很多摹名而来的收藏家都说,在圈子里流传着这样的话,要在杭州找最顶尖的裱工,一定要去书画社。

    在这近千平方米的房屋中,有六间是门市营业部,五间是裱画工场,不仅仅是前来裱画的书画家,就连一些书画爱好者,都喜欢到裱画工场。

    因为,在工场的裱板上,经常会有好画出现,潘天寿、黄宾虹、吴笰之等名家画作,都能够见到。

    叶舟也在器灵的视角下,看到了这些名家画作,在后世,也只有在博物馆内,才能看到这般多的名画。

    就在陈大师忙完手中的装裱任务,准备开始修复装裱李老先生的册页时,忽然,一群人走进了裱画工场,手中提着一个箱子,有些人的身上还带着泥土。

    看到这一幕画面,叶舟精神一震,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妙法莲华经》的历史时刻要到来了。

    在当时书画社社长的招呼下,众多裱画师傅都围了过来,看到了箱子中那满是泥土的几卷纸质文物。

    通过社长还有省博物馆领导的介绍,他们都明白了这些文物的来源,充满了震惊,竟然是五代北宋年间的经书,这可有一千多年了。

    当看到这些文物和泥土黏结在一起,变成了一卷卷筒状的硬块时,许多师傅都不禁面色一变。

    而且,这些纸质文物的纸质已经变得酥朽,箱子里都有着被触碰过后掉下来的残片,裱画师傅们都有些发愁,这可怎么修复。

    最终,书画社的领导经过了综合考虑,研究后决定由陈大师主导,其弟子作为助手,来完成这几卷《妙法莲华经》的修复任务。

    在接下了修复任务后,陈大师还给李柏明的爷爷打去电话,讲明了经书的修复任务重要性,同时也表示,他会抽出空闲时间,去修复那本册页。

    而李柏明的爷爷,依然是毫不在意,让陈大师先修复重要文物即可。

    随后,画面一转,陈大师和其弟子将这些经书拿到裱画工场中,开始探讨起如何修复,同时也翻阅着一些书籍。

    经过反复的研究,陈大师找到了一条线索,也就是旧时裱画中的蒸汽蒸画的古法,只是年代久远,具体方法已经失传,蒸多久,湿度,温度如何控制,谁也无法得知。

    正如同那位老者器灵所说,它对于莲华经的修复十分好奇,所以,从放置书画的地方,穿越到裱画工场中,观看整个修复过程。

    经过了一番反复试验,陈大师师徒二人,成功掌握了蒸汽法的关键所在,他们依旧十分谨慎,将经卷放入蒸汽环境中,然后照着经卷宽度在外面松松的围上两层薄纸。

    这样,便可以使得蒸汽只从两端透进去,让这些经卷慢慢的接受蒸汽的浸湿,一边蒸,他们一边揭开黏结在一起,成了硬块的经卷。

    蒸软几层就揭几层,终于成功揭开了七卷经卷,虽然已经碎成了上万块,但是只要能够揭开画,碎得再多,都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之后,他们将这上万块碎块修复成完整的文物,交还给了博物馆。

    叶舟也跟随着器灵的视角,见证了这一个历史时刻,见到这七卷完整的经卷时,博物馆的领导,都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

    在修复的过程中,陈大师也亲自将这一本册页修复,重新装裱,只是李柏明的爷爷一直未来取画,打了几次电话都打不通,也只得作罢。

    直到一年后,李柏明的爷爷才将这本册页带回云安,一直存放在家中的收藏室,偶尔拿出来让客人观看。

    由于不注重保存条件,这册页也是有了一些破损,被李柏明带了过来。

    在器灵的记忆画面中,他也听到了李柏明与张管家的对话,这次来工作室,确实是验证一下他们的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