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无道
繁体版

第十七章 法与术

    “欸,别这么说嘛。要是争执这个,那按你的意思,就应该放着不管,顺其自然?那是稳妥了,但靠着那块地方讨生活的百姓怎么办……哎你先别急,我知道山洪什么的是小概率。但有我们看顾帮衬,齐家女娃捅篓子也是小概率啊。怎么,难道你还想说那些百姓不如整个灵州重要这种话?”

    青宇宗老者狠狠瞪了对方一眼,最后还是没继续这个有些危险的话题。再说下去,就是“少数生命和多数人哪方更重要”了,虽然自己是多数派,正因此最开始才不认同宁王妃的行为。

    不过这种选择每个人心里有数就行了,实在不适合公然拿出来争辩,更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在他人身上。

    “再说了,这丫头又不是真的心里没数,这不是把我找来了么?可怜我一把老骨头,千里迢迢从皇都赶来。不过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啊!”说着说着,官服老者还伸手锤了锤背,一副“我好累啊”的模样。

    青宇宗老者无视了对方的装模作样。四灾境寿元五百载,直到死亡之前人体三宝都会保持在巅峰状态,所谓“青春不老,长春永驻”说的就是他们。这人还说自己累?真好意思啊。

    不过他却不再纠缠宁王妃的事了。毕竟涉及到这种伦理、道德、哲学层面的问题,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避免它发生。而且事情已经结束,要是看结果,这次宁王妃的行为从结果来看简直堪称完美。而且那个该死的道德问题也是建立在“万一出问题”这种小概率事件上,既然事情已经完美解决,那再纠结这种“万一”也没意义了。

    不过现在想来也是自己小看了对方,不相信一个年纪能当自己孙女的小辈有能力能做到这种程度。看来还是自己犯了高傲自大的错啊……瞧瞧,这都逼的人家带着自己儿子来表决心了。

    青宇宗老者在心里反思自己的错误,想着以后找机会去找个时间道个歉。最近是没什么时间了,不知道怎么回事,峰顶那样东西不怎么平定。偏偏因为种种原因又不能有人上去查看,愁的他整夜睡不好,最近脾气都大了不少。

    想到自家宗门的问题,青宇宗老者不由得抬头向峰顶望去。此时峰顶灵气汇聚,各方气脉相互沟连下已经成为了一处生命绝地,隐约只见重重流光游走峰顶。没有四灾境那般以微缩洞天自成一体,隔绝内外的神通,就算是通神境大成,进去了也必死无疑。要想处理问题,非得四灾境不可。但四灾本就难成,更是个个神龙见首不见尾。若非机缘巧合,短时间内哪能寻到?

    “不过现在倒是巧了,这老头刚好在这,不如就让他看一看?”青宇宗老者的心思不知不觉间又歪到自家禁地上,看着面前这位楚国当今第一风水师,平日古板的脸上此时不由得漏出一抹笑容。

    被对方这样盯着,贵为楚国第一风水师、当今祁州温家家主、钦天监退休员外的温程理不禁打了个寒战。隐隐作痛的神识告诉他,对面这人没在想什么好主意。

    暂且先不管天宇峰上两人的扯皮,再度将注意回归转回山脊处。秋雨来的快,去的也快。更何况此雨本就因地脉变化而降。如今随着地脉渐渐安定,秋雨也渐渐散去。

    即便如此,当宁王妃二人回到宁王府时,灵州城内仍然还在飘荡着丝丝细雨。对通神境大成而言,这不足百里的路程也就一炷香的时间罢了。白鹰不知何时便已经回来了,不知是因地脉之变受惊而回,还是玩腻了才回来的。

    吃过晚饭后,楚时随着宁王向书房而去。自己即将突破化气境,也是时候多学些“法术”了。

    所谓“法术”,在人间界,并非指话本里那些奇门遁甲、呼风唤雨之类的手段。按照人间界的划分,这些都属于“术”,“术”与“法”两者应当被分开看待。

    所谓“术”,是为达目的而使用的手段。要想控火那就使用驱火术,御风施展御风术,想要对敌那就用杀伐之术。无论是开山断海的大神通,还是朝堂之上搅动风雨的权术,或是江湖儿女快意恩仇的刀剑之术,都属于“术”的范畴。

    而“法”,则近似方法、手段层面,相当于“术”的深层次,例如据说曾有一户富贵人家找人为去世长辈写一篇悼词,最终找到了个经常为人写文章的老秀才。结果老秀才平日里写的都是贫苦人家成婚、婴儿满月时的贺词,丧葬时的悼词许久未写过。最后写出来的悼词别扭至极,这就是老秀才的“写法”、“文风”不适应。

    据说屈越当初听过这个故事,评价说是这老秀才“专业不对口”,所以“法”有时也会被称作“专业”。虽然这词初听时莫名其妙,但听久了大家也就习惯了。

    简单来说,所谓“法”更偏向于原理、本质,而“术”则偏向表现、外在。不过在修士中,所谓“法”则大多指修行功法。一部顶级功法永远有价无市,正因其是修炼之方法、原理的总结。其中气血凝聚之法、灵气化丹之法、铸造灵台之法、神识通达之法甚至……四灾之法。

    天赋或许重要,但若独自摸索终究寸步难行。只要有了完整且高层次的功法,就相当于拥有了攀登顶峰的许可证。

    更重要的是术法互为表里,自然便可转换。要是两人修炼相同的功法,一人擅剑,一人擅刀,同样会领悟各自的剑法、刀法,各有所长。而且两者同出一源,只要付出精力学习,同样能掌握对方的术。由此可推,要是成百上千人修行同一功法,又能积累何等底蕴!而这也是楚国众多宗门势力存在的理由之一。

    如今楚时即将突破化气境,所需要的,也正是化气之法。这也是楚时第一次学习功法,之前炼体境时,因为炼体之法都大同小异,都是强身健体,化气血为精血。自家父王母妃为了让自己探索自己的道路,也就只教导了相关原理,让自己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炼体功法。不过到了化气境,没有具体的功法可就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