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无道
繁体版

第二十章 突破后遗症

    短暂的喜悦过后,是身体各处传来的剧烈不适。在将注意力从丹田中移出后,之前被强压下的空虚感立刻卷土重来。心头精血不仅是转化后天之气的原料,同时也是修士肉身强化的源头。此刻,楚时本应精血充足、赤金微明的心脏黯淡无光,就连搏动仿佛也不如平日里有力了。

    不过这只是刚突破时的气血不足而已,很好处理。无需多想,楚时便开始继续“压榨”肉身穴窍。大量气血在意识引导下随着血流涌动,很快流入心脏,被凝聚为道道精血,又飞速融入心脏,补充心脏亏空。

    等各穴窍气血下降至三成后,楚时才停止了精血的凝聚。此时心脏搏动虽说不如往日的活泼,但精血也已经恢复到往日的七成。

    一道道血流从心脏流过,再次流出时已经掺杂着些许赤金之色。这些血液将不断流经全身,不知疲倦的强化肉身各处,使流经的各脏器、穴窍都染上丝丝赤金之色。

    先聚全身精血强化心脏,再借由这君主之官潜移默化的强化肉身,为以后修行打下坚实基础。打斗时还可临时调动精血,强化相应部位,这就是炼体境被称作修行之基的根本原因。

    这种强化会不断持续至四灾境,据说度过第一灾的高手外表平平无奇,内里血肉如铜。举手投足间单凭肉身之力便可开山断流,再加上种种肉身神异,已经开始向着“不灭金身”、“不朽天人”的方向发展了。

    这样的境界离自己现在还远,所以楚时很快便回归现实。未来之事未来再说,现在先想办法喂饱肉身穴窍再想其他。

    这方面也很好解决,只要提供足够的气血就行。对于普通修士而言或许千难万难,毕竟单单是聚气成丹,所需的资源就已经是一个大数字了。所以突破后,大多数普通修士都是强撑着,靠长时间的食补来弥补亏空。

    简单来说,就是突破后饿着肚子坚持一段时间,靠着胡吃海喝逐渐消磨饥饿感。这个“一段时间”并不固定,要看个人情况。有的运气好,消耗较少,猎杀一只妖兽说不定就够了。有的消耗多,突破后甚至无力战斗。一个月内各种暴饮暴食才成功恢复。

    楚时甚至听说,有的修士突破后空有灵气但气血几乎全无,要不是搭救及时说不定当场暴毙。即使如此,之后也是花了大半年时间,各种进补才恢复正常。也就是说,这个倒霉的修士,直接一口气饿了大半年,也是一大奇闻。

    正因如此,即使十五岁的身体素质基本就可以突破了,但大多数人还是会多等几年。不为别的,就为了多积攒一些肉身精气,以应对肉身穴窍这可怕的“气血天坑”。

    不过这是对普通修士而言的,对于楚时来说……

    又是一枚精气散下肚,楚时也结束了这次突破起身,任由肉身穴窍吸收气血。这方面就不需要楚时主导了,肉身穴窍自然便会进行。

    这一枚精气散基本可以让气血恢复至五成,剩下的楚时并不打算恢复。过犹不及,过多气血只会加重肉身负担,得不偿失。

    活动了一下由于久坐而有些麻木的身体,这次楚时为了突破直接动用了自身五成精血,这在突破中已经算多的了。大多数修士一般也只要三成就够了,所谓天才一般也是消耗四成成。即使得到了及时补充,楚时还是感到有些疲惫。

    不过楚时还是强撑精神,放出了神识。炼精化气的过程中,意识与先天真灵愈发靠近,楚时便猜测自己的神识必然也会受到加强。如今楚时亲自感受了一下,果然如此。最明显的特征便是神识外放时,意识中的“画面”清晰了不少。上次楚时在宁王妃接通气脉时,看到的场景犹如隔了层雾气,只有气脉才清晰可见。现在虽然还是有些不适应,但这“雾气”已经淡化了不少。

    感受着四周天地之气的流动。虽说要想灵气入体,以天地人大大三才补精气神小三才,自己还需要突破化气大成,打通天地之桥才可以做到,但这也不代表楚时对天地之气就真的束手无策。

    神识引导下,一道天地之气改变了流向,在楚时掌间盘旋。这也象征着,楚时也能像宁王妃那样引脉借势了。

    当然,楚时也知道,自己肯定不可能像自家母妃那样,调动一处山脊气脉为己用,这已经不仅是神识的问题了,更是经验的差距。天地气脉彼此干涉、交织,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幸好天地自有本能,只要变动不大,气脉会自己寻回原位。要不然稍有变动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造成天大祸患,世间早就一片大乱了。

    不过就算气脉会自己回归原位,这也不代表真就万事平安,气脉反震会公平的“回馈”每一个狂妄之徒。所以,此时风水师的经验就非常重要了。经验丰富的风水师能一眼就看出当地风水之局,理清气脉结构,知道干扰哪条气脉后会引发何等后果,从而得出危险度最低、效果最好的最优解。

    就比如自家母妃,能瞬间看出哪道气脉牵扯甚广,属于“承重梁”,敢动气脉就敢疯,无论如何也要躲着。又有哪些浮于表面但又能干涉其他,属于“花柱子”,有些用,但没有对大局也无伤大雅,可以用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自家母妃当初别看声势浩大,实际上也只是动了几根晖山山脉和丘陵间的“花柱子”,又在“柱子”上架了点“横梁”,盖了点“茅草屋顶”。甚至由于晖山山脉和丘陵间本来就够近,连“承重梁”都不需要,“横梁”主体直接盖在两边现成“房屋”的“屋顶”上,给晖山山脉这片“皇宫”多加了一座“稻草屋”。

    但即使如此,也差点害了周围一处“偏殿”,压碎了几片“瓦”。要是三流的“设计师”,说不定“偏殿”和“稻草屋”当场就得倒下,到时候“皇宫震怒”,所谓“天子一怒”都要退避三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