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们跑赢时光
繁体版

第36章 包饺子

    昨晚吃饭的时候贺扬问明天你们什么打算?又问越越还想去哪里玩?越越一时想不出来,陈笛说明天都六号了,收收心,把作业写完,七号还有钢琴课。

    贺扬说:“我明天六点的飞机,那我上午过来,咱们一起包饺子好不好?”

    陈迪略带为难说:“包饺子我会,擀皮也会,但是我不会和面,不会拌饺子馅。”

    “我会呀。”贺扬说:“拌馅子我拿手,和面也没有问题,就是有一年多没有弄过,稍稍有点手生。不过应该没有问题。”

    陈笛说:“那我明天早上去买面粉,肉馅,和菜,吃什么馅?”

    越越说:“我要吃白菜馅。还要吃鸡蛋虾米韭菜馅。”

    “嗯,两种馅子是不是来不及?”陈笛对包饺子没有把握。嫁个绍兴人,又长期定居上海,平时吃饭烧饭的都是江南口味,饺子这种北方食品主要是在湖城吃,回老家跟着家人一起包,自己从来没有弄过。

    贺扬却说:“没有问题。明天我们分工合作,保证在我去机场之前吃上两种馅。”

    “你的航班不是六点么,三点半走就行。”陈笛诧异。

    “对呀!”贺扬说:“咱们三点半还不能吃上饺子么?”

    本来贺扬说早上早点过来,和陈笛一起去买菜。陈笛没有同意,一来她让贺扬多睡会儿,不用起那么早,再者一大早的她和一个男人去买菜,邻居们看见了不是又要浮想联翩?所以贺扬十点钟到达陈笛家时,陈笛和越越吃好早饭,又买了菜回来。贺扬一进门,就洗手进了厨房。

    “来,我们讨论一下合理分工。”他说。

    分工其实很简单。贺扬和面,陈笛切白菜,越越择韭菜,择完了先去写作业。陈笛切好白菜,又去洗虾米,炒鸡蛋。贺扬揉好面,又去拌肉馅,加料酒去腥,再给白菜捏去水分,加入肉馅里去调。

    再加点胡椒粉吧。

    烧点花椒油浇上去。

    来点王守义十三香吧?

    白菜馅里少加点韭菜提提味,可以么?

    盐放的够么?我不会判断饺子馅的咸淡。

    鸡蛋这么大的块要不要再弄碎一些?

    两个人一边讨论着,一边就把两种馅子弄好了。倒也挺快,十一点多一点就可以开始包了。

    贺扬跑到客厅叫越越:“越越,想不想包饺子?”

    越越说:“想是想的,但是我不太会。”

    贺扬说:“我教你啊!快去洗手。”

    陈笛嫌三个人在厨房太挤,就让贺扬把面板、饺子馅,放饺子的两个小菜板统统挪到客厅餐桌上。三个人围着餐桌而立,陈笛负责擀饺子皮,贺扬教着越越包饺子。先是韭菜虾米鸡蛋馅,又是猪肉白菜馅。陈笛擀皮技术还不错,而贺扬教着越越包,速度就相对慢,陈笛擀一阵皮,再放下擀面杖包一会饺子,皮子包完再去擀皮。

    贺扬看着陈笛娴熟的动作,忍不住夸奖:“不错啊!你真行,皮子擀的又快又圆,饺子包的样子也好看,馅子又填得挺多。”他拿起一只陈笛包的饺子,认真端详,“真好看。样子这么秀气,漂亮,像你人一样。”

    “你。”陈笛没有想到包个饺子还被夸了,又是当着越越的面,很不好意思,又不知多说什么。

    贺扬看看她,又说:“越越,你说,是不是一个人包的饺子和她长得一样,漂亮的人包漂亮的饺子,莽汉就包我这种丑饺子?”

    越越笑,说:“贺扬舅舅,你包的饺子也不丑啊,肉墩墩的,很可爱。”

    陈笛这才特意去观察贺扬包的饺子。果然,一个一个蹲在那里,肉墩墩,胖乎乎,拿起来看,貌似里面也很瓷实,每只饺子肚子上还有一道明显的捏痕。这就是传说中的捏饺子吧?果不其然,这老兄正在饶有兴致地教着越越捏饺子。越越一步一步严肃认真又笨拙生涩地模仿着,尤其是最后那一捏,不知是越越手小,还是力道不足,捏的不太像样,捏痕不太明显,饺子也没有贺扬手中出来的那么壮实。陈笛偷笑,如果按照贺扬的理论,长着洋娃娃脸的越越怎么能去学贺扬莽汉的肉墩墩饺子。

    一个多小时之后,饺子也包好了。贺扬说:“时间才十二点半,距离三点半的倒计时还有三个小时。我们赢了。”

    陈笛接了两锅水,在两个燃气灶上烧,准备分别煮两种馅的饺子,就可以同时端上桌了。贺扬忽然想起来一个问题:“家里有蒜么?我吃肉馅饺子想汁子里放点蒜。你们南方人不吃蒜,是吧?”

    陈笛说:“蒜有的,我不出门时也能吃点蒜的。不过我怎么就是南方人了?”

    贺扬:“你十七岁就来上海上大学吧?二十年了,还不算?你说话都是南方口音。”

    陈笛:“有么?”

    贺扬:“当然。我五月见你的那次,你开口说话,我都觉得你说的不是普通话。”

    陈笛:“瞎说,不是普通话是什么话?我单位我的普通话最标准。”不过她想,可能的确是在上海待的久,加上陆绍晖又是绍兴人,多少带点南方味道吧。但是她也不服气贺扬:“你说的才不是普通话。京腔京味的,你说的那才是北京话哎。”

    “你也瞎说,我说的哪是北京话,我又不是胡同出来的。我这是普通话。”贺扬还把最后几个字加了重音,拉长了调值。

    三个人笑了。贺扬又故意问越越:“你是哪里的人?”

    越越说:“奶奶说我是绍兴人,外公说我是湖城人。我也不知道是哪里人。”

    贺扬说:“嗯,我看,你就是社上海人,上海生,上海长,说着上海普通话的小丫头。”

    陈笛故意找茬:“是小姑娘,上海话不说小丫头。”

    “那!越越是上海小姑娘,妈妈就是湖城小丫头。”贺扬说。

    “谁是小丫头。我多大了。”陈笛反驳。

    贺扬说:“在我面前你就是小丫头,反正年龄你永远大不过我。还有你,那个胆小鬼样,还不如越越勇敢。”

    “喂喂!”陈笛急了,“你这人怎么还找后账,专挑别人软肋踢。”

    “好好,不提了,不提了。”贺扬说:“你快把蒜给我,我来捣蒜泥。”

    热气腾腾的饺子上桌,两种馅料,两种味道,一样鲜美,一样可口。贺扬吃了很多,一边吃一边感叹:“我有一年多没有吃过这种自家包的手工水饺了。这,这是超市速冻水饺比不了的,就算是饺子馆也不一样,饺子的好吃不光是味道,还在于亲自动手包,一家人,包着饺子,聊着天,斗着嘴,那种感觉,才叫人间烟火气……”

    陈笛心想,这人说着话还偷换概念,把这里当自己家了,可真一点不见外。可她又想起贺扬说去年圣诞节离婚后,过年去岳父母家拜了年,放下东西就走了,饭也没有吃。那么可不是他这一年多,连个在家里吃自己包的饺子这种简单的愿望都满足不了么?陈笛看着贺扬脸上那种因饺子而生的真实不虚的满足感,心隐隐地揪了一下。

    吃完饺子,陈笛洗碗,贺扬把没有煮完的饺子分别用保鲜盒装好,放进冰箱。陈笛从厨房出来,泡了一壶红茶,叫贺扬坐下来喝点茶,歇一会儿,忙了几个小时了。

    贺扬说:“我不累。能有个机会和你们一起包饺子,我是真高兴。”

    陈笛笑笑不说话。陈笛知道他说的是实话,但不敢轻易接话。总不能说以后有空常来吧。

    但贺扬又说:“以后有空,我再来看你们,叨扰你们。不过,你们有空也得去BJ玩玩,让我招待招待你们。”

    陈笛还是笑笑没有说话,贺扬又问越越:“小姑娘,舅舅请你和妈妈去BJ玩,好不好?”

    越越点头。贺扬又说:“那咱们可说好了。以后放假你们一定来BJ。现在BJ又开了好多新的项目和景点,你想去哪个都没有问题,舅舅开车带你去,特别方便。”说完他又轻轻拍了一下陈笛:“好不好?”

    陈笛无奈,只能说好。

    “那就说定了,绝对不许食言,不许放我鸽子。”贺扬认真地强调。

    三点二十,贺扬起身告辞。陈笛叫越越一起去送贺扬。越越赶紧换鞋。在小区门口告别。贺扬钻进车子的时候,还说,别忘了我们的约定,又对着越越做了一个手放在耳朵边打电话的动作。车子发动,三人都挥手做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