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道平生
繁体版

第15章 报账

    [吴越地区新版蓝印花布保有者数量:392/1000]

    “今日葛公子的铺子有了多少笔买卖?”城北的梁老头朝迈进中堂正厅的葛洪随口问了一句,脸上些许的不屑。

    梁老头是梅湘坊三十几间铺子各位主管人中年龄最长的,说这梅湘坊的发家第一笔金,便是梅朗梅老爷当年找梁老头拿的养老钱,虽说老本钱早就赚够了、当时也是奔着赚头才投的钱,但这老头总归觉得没他就没有梅湘坊的今天。

    葛洪不过一十六,名下就挂了铺子,在葛老头看来,一个读书人,管铺子,能管出什么名堂。本来做长辈的不稀罕跟小辈计较这些,但这回梅湘坊出新,其他铺子一概不准在城南铺子前,需等城南的铺子十五日讨了开门红,再入染上架,属实是不把他城北的铺子放在心上了。

    如此的关照,又是准许削价,又是准许赠物,又得了新品首售,他倒要看看能赚到几个子儿。若是这好事放在他的铺子,怎么也得一天进个一百多两的流水。

    新铺开张,所有铺子主都需到场开堂会,一来是看新铺的流水,开张首日新人报流水给梅家,若有不足之处,其他铺子需教传经验相扶,二来祝贺新铺开张,干同一票买卖的互相道个喜庆儿,三来见见人气儿,各位主子互相熟络下消息,认识认识新人。

    梁老头心中虽是不满,但第一句只是问情况,殊不知脸上的表情已经出卖了他的不快,老嘴一撅,胡子都翘了。

    “回梁老板,一共八十二笔账。”看了眼梁老头,葛洪志志诚诚回话,又转向梅朗,拱手行礼,递上账本。

    “老爷,今日流水葛洪自知一般,还待次日价涨一成,往上再看。”葛洪对着梅朗,待东家翻了账本再开始报账。

    “只八十二笔?”梁老头心中嗤笑,这回他得好好教育教育后辈,什么是生意、什么是买卖,首日半价的消息人尽皆知,若是八十二笔,估计那流水都不过百两吧。读书人还是心思单纯,以为自己年纪轻轻就能从百姓手里轻轻松松赚到那辛苦费。

    “这回城南铺子削价,我知是少爷做的主意,由此可见梅少爷还是年轻,梅湘坊本就是以品质为名价高同行,如此削价,岂不让买家怀疑梅湘坊品质有降水准?

    仅仅八十二笔,也可给少东家与葛公子长长记性了。我看要不即日起各家铺子就把新品入染,抓捞了这新花样的噱头赶紧上架吧。”

    梅老爷翻开账本儿,看了眼梁老头子,安抚些微有些议论声起来的众主子。

    “洪哥儿先报账吧,等知道细节了,再行那经验互取的活儿。”

    东家发话,厅堂瞬时安静下来,梁老头捋着胡子准备看笑话。

    “是。”葛洪不看账本,他早就记在脑子里了,打小儿也是因为记性好得的名声,这回站在翻看账本的梅老爷边上,转向各位长辈,朗声道:

    “城南一号铺子,五月初一首日开张,共计入账八十二笔,三百七十二两银子——

    衣料二百九十二匹:折219两银子,

    被面儿一百八十八匹:折141两银子,

    除布匹外,成品物件儿诸如扇面儿包裹类店内现货皆售空,共计九十六件,折十二两银子

    库存布匹已调出二百四十匹现货交付客人,剩余二百四十匹五月初五前交付。

    库房剩余5日库存,待初四第二批货出缸后,入染新的批次,将一直维持5日库存,工期出产正常。”

    虽然一共不过八十二个买主,可不少主顾都是跟那杨巳折一样的想法,先把这最低价的布匹屯了,后面看涨价时机加价转手。

    杨巳折不过下了五十匹,有游玩的巴蜀富商来巧了一下定了八十匹,又有黔中辰阳与邵陵的行商者各定了一百多匹,剩下都是二十匹以下的小主顾。

    梅少爷这让利的手段看似折了价,却看涨、悄悄抬了人的囤货心思。

    “葛公子与少东家真是好手段,这开门一日红、竟是销了寻常铺子一年的利润。”李春来听罢开口。

    “是碰巧遇上富商了吧。”梁老头皱眉,仅仅八十二笔买卖,竟有三百余两的入账,竟是叫那俩黄口小儿走了狗屎运。

    “梁老,年轻人还是有门道。要我说,不光是新花样、还有那让利见涨、当街造势,都是咱们这些长辈要刮目相看的机灵。

    别的不说,单讲这排工期的量就足够大胆了,每个花样一百匹,还排了第二批、第三批,放在咱眼里要销上一年才回本吧。

    可见少东家胆识过人,若非提前备货,又怎能及时供上买家的量,稍微保守些的人恐怕就算折了客人的生意、也不敢排这么大的量。”

    杨大姐捧着茶碗摇着香,笑了笑。

    自己这侄子年纪轻轻得了间铺子,自然是要受其他铺主的言语琢磨,她带上少东家一起夸,一来是少爷的主意,不管雷霆雨露,各人都会掂量着说,二来自家侄子确实从小就声名远扬,不能折了这祖坟冒青烟的噱头。

    “东家看来是后继有人了啊,少爷好能耐。”李阿久见叔叔李春来赞从口中来,便跟着夸了夸少东家,总归既夸梅老爷的好话,又不站队,不生事,是他这个小辈的本分了。

    李阿久是李家的长孙,他爹和太爷走的早,偌大的李家,他一个二十来岁的小辈成了宗家家主,言少不失,看碟儿下菜的本领打小儿就练出来了。

    “哼,确实有点儿能耐。葛公子跟着少爷,好好学,兴许没了少爷关照,也能在城南一众布坊里立足。”梁老见大伙儿都一边儿倒,不好发力,有点儿鞭长莫及的感觉,再来这账在这儿,就是得了前所未有的开门红,找不到岔子。再

    来首日告捷靠的是后面看涨的价钱,后几日不见得有多惨淡呢,他就不信等不到公子哥们灰头土脸求教认错的日子。

    人老了,没其他爱好,就喜欢看笑话。

    “嗯,洪哥儿这回是立了功,这日流水别说是寻常的铺子,就是我干了这些年,也未尝能及这样的日账,还需多指教指教梅福那小子,叫他长长见识。”

    梅老爷捧着偌大的梅湘坊,自然是该奖的奖,该罚的罚,看事说话,从不对人。但心中还是欢喜的,不管是葛洪的主意还是梅福的主意,二人时常切磋琢磨,自然都是能耐看涨的,看来梅湘坊往后确实是有了继往开来的延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