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倚天:明尊无忌
繁体版

第17章 清平长恨

    说着朱九真便拿起了桌上写的字。

    朱九真写的是自己的名字“真”,她将写好的字展示给张无忌,笑着说道:“怎么样?好看吗?”

    本来她还想着,张无忌会夸赞她几句。

    但张无忌看完之后,面无表情的说道:“真丑!”

    朱九真听到这话,一下子便变了脸色,她问道:“喂!你懂不懂得欣赏啊。这可是我临摹的魏碑的字体!”

    其实张无忌说朱九真字写的丑,确实也有点冤枉她。朱家的家传兵器便是判官笔,朱九真虽然人品丑恶,但是她的字写的确实很有水平。

    不过在张无忌眼里,她的字就颇有“班门弄斧”之嫌了。

    毕竟张无忌见过比她写的更好的,这个人就是真正贵胄出身的赵敏。

    赵敏生前对书法颇为喜爱,也对丈夫张无忌多有传授。甚至两人恩爱闲暇之时,便会比试书法来调情。张无忌如今的书法造诣,远胜乃父。只是“知音已死”他多年未曾卖弄罢了。

    望着眼前的纸笔墨砚,往昔的思念再度浮现在脑海中。一时间万千思绪在心头。

    张无忌心中感慨,他没有说话,他直接走到了朱九真的面前。

    他提笔便写下了一首诗。

    看着张无忌,行云流水,笔走龙蛇的字迹,朱九真当即自愧不如。

    待张无忌写完,朱九真满脸惊讶,鼓掌说道:“好!没想到无悔弟弟除了武功和医术不错,这文采也是非常。你这笔字学得是前朝徽宗皇帝的瘦金体字。”

    而朱九真拿起宣纸,吟诵张无忌写的诗:“玉露凝香秀非常,压得宫苑满庭芳。若得佳人倾城笑,我亦烽火戏诸王。”

    朱九真看完之后,脸色一红,她笑着赞叹道:“好诗,好诗。只是不悔弟弟,你写这种诗给姐姐我,是不是有些早了点。”

    听到朱九真的话,张无忌不由得愣住了。

    这首诗确实是张无忌写的,但却不是写给朱九真的。

    这首诗是前世他和赵敏游历骊山前唐华清宫旧址的时候,赵敏问及自己和杨贵妃比起来谁更美的时候。张无忌一时心血来潮所写。

    其中前两句取自前唐李白的《清平调》和白居易的《长恨歌》,将娇艳的牡丹比作杨贵妃,形容她的美。而后两句则是“烽火戏诸侯”的典故。

    而张无忌则是将牡丹花比作赵敏。本想借着褒姒,杨玉环的倾国之美来衬托自己的爱人,但没想到一语成谶。张无忌虽不曾似周幽王,唐玄宗一般掌乾坤定社稷。但他和幽王,玄宗一样。最心爱的女人都是亡于那“失国之恨”。

    张无忌看着朱九真那怀抱着自己那幅字的自恋模样,直接给他整无语了,他着实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既然不知道怎么解释,那索性张无忌就什么也不说了,转身便离开了。

    时间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张无忌依旧是采药炼丹。但是朱九真自从上次“写诗”的事情之后,她便像个狗皮膏药一样粘着他,只要张无忌有半点闲暇,她便直接贴过来。

    这天又到了朱九真和武青婴相约比武的日子。

    张无忌被朱九真拉着去看他们的“菜鸡互啄”。

    卫璧和张无忌分别坐在两张太师椅上,观看着院中两个姑娘拉开架势的比试。

    因为上次自己凭借内力的优势胜了武青婴,如今的朱九真更是信心满满。加上张无忌近些时日的调教,她的武功更上一层楼。

    朱九真如今并未将武青婴看在眼里,而是时不时的回头望向自己的情郎张无忌。

    看到朱九真对张无忌那含情脉脉的眼神,卫璧不由得咬牙切齿,以前表妹这种眼神都是给他的。他懊悔自己之前无意间说错话了,得罪了表妹,被这个该死的毛头小子钻了空子。

    尽管卫璧如今连杀了张无忌的心都有了,但他打不过张无忌,也只能像一只斗败了但不服气的猎狗一般低沉。

    而张无忌也是看了卫璧一眼,他不知道怎么的,他现在很喜欢这种别人看他不顺眼,却又对他无可奈何的眼神。

    尤其是宋青书,灭绝师太,卫璧这样看他。

    而观看这场比武的,不止是张无忌与卫璧。

    还有三个人躲在远处的高楼上,俯视观察着。

    这三人自然是朱长龄,姚清泉,武烈。

    武烈看着端坐在太师椅上的张无忌,呢喃道:“大哥,这人就是打伤青儿的那个小子?”

    朱长龄回答道:“不错。最近真儿的武功提升进步这么大,全赖他的帮忙。对了三弟,你们武家先祖传承了郭大侠的武功。郭大侠之前也曾出身全真,你看他的气态可是全真一门的内功吗?”

    武烈摇了摇头说道:“这个小弟倒是不敢肯定。全真一脉如今流派甚多,小弟也看不出这小子是哪一派的路数。不过看他这幅气态,他的内功修为怕是不在你我之下。”

    朱长龄看着姚清泉问道:“对了姚二弟,你外号千里追风,这武林当中,论轻功的话,怕是只有魔教的青翼蝠王韦一笑可与你相提并论,你对这世间轻功路数多有研究,这段时间,可看出他的轻功路数?”

    姚清泉面色凝重的说道:“大哥,休怪小弟多嘴。眼前这个小子虽然年幼,但绝非是我们可以抗衡的。”

    武烈问道:“哦?二哥,这是为什么?他不过是个娃娃,就算能胜得过我那不成器的徒弟,但你我,大哥三人联手连昆仑派的铁琴先生夫妇都忌惮三分,难道咱们还胜不过他?”

    姚清泉肯定的回答道:“肯定胜不过。单凭对武功的阅历,我们就远不及他!”

    听到姚清泉这面色凝重的回答,朱武两人皆是一惊。

    于是姚清泉便将今早来时,无意间看到的事情告之二人。

    姚清泉说道:“小弟方才来时,途径昆仑山腰,正巧看到了他背着药篓采药回来。当时相隔甚远,他似是急于回来并未注意到小弟。他的轻功之高世所罕见,在小弟看来哪怕是青翼蝠王韦一笑,怕也不过如此了。他在悬崖峭壁之间宛若飞仙,灵猿一般迅捷。尽管他的速度很快,但小弟手搭凉棚恍惚之间还是看清楚了一些他的轻功路数。就他背着药篓,攀上山崖的几个动作,小弟便看出他至少使出了四五种不同的轻功步法。”

    “啊!?”听到这话,武烈和朱长龄均是不由得大叫一声。

    尽管是在阁楼上,相隔甚远。但他们两个的惊叫声还是传到了张无忌的耳朵里,张无忌抬眼看去,看到三个微小的身影在连环庄的阁楼上说着什么。

    他见状也叹了口气,自己现在内力还未到巅峰之时,尽管发现了他们,但距离甚远,却不知道他们说些什么。

    不过张无忌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他们说的绝对不是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