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馒头榨菜,我竟被黄袍加身
繁体版

第53章 文字,才是文明的载体(求追读)

    听到教主的问话。

    田见秀愣住了,半晌才说道:“小人失言,还望教主恕罪!”

    眼下大伙儿都知道太极教和朝廷,肯定尿不到一个壶里,但李轩一直没有反意,因此定都、立国、称制之类大逆不道的言论,仅限于教中高层们私下传诵。

    大家都盼望着,教主哪一天始皇帝附体,一扫六合,统御八方,把太极教扩张到全国!

    李轩也不是傻子,这些人的想法,他从刘文秀、孙可望等人那里,也探知了一二。

    他虽然没有反意,但也不能凉了兄弟们的心啊。

    因此他叹了口气:“既然有如此福地,那也不能荒废了,此处先建水坝,再建一小城,缓缓图之。”

    他拍了拍田见秀的肩膀:“田法王,饭呢,要一口一口的吃,事,要一件一件的做,切莫操之过急!”

    被教主拍肩膀?!

    田见秀受宠若惊,立即明白,教主不是不反,而是时候未到啊!

    眼下白水县城人口不过两万有余,地不过数十里,反什么反?

    真当朝廷的军队是吃白饭的吗?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才是造反的王道啊!

    本朝太祖可是用成功的经验,给后世的造反者们,指出了一条明路,可惜人类能从历史上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从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但田见秀不一样,在李轩的“循循善诱”下,他已经“完全明白”了教主的“良苦用心”,知道教主在等待一个机会。

    一个让太极教名扬天下的机会!

    疯狂脑补的田见秀,猛地点了点头:“小人定当把此城,建成万世之基!”

    “那若是不取水了,第一道水坝,你作何处置?”

    听到李轩问话,早有准备的田见秀,侃侃而谈:“第一道水坝处,背靠大塬、面朝河谷,地方宽阔,占据了地利,同样可在此处建一小城,设立兵器作坊,借水力之势,锻打刀剑盔甲等物。”

    《天工开物》上,就对利用水车之力来冶炼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只不过没有冲压之类的现代工艺罢了。

    因此以田见秀的眼光,自然看中了这儿的水力资源。

    “若是朝廷大军来攻,该如何退敌?”

    李轩去过河谷,知道那儿虽有地势之险,但毕竟是个小河谷,又没有第二道水坝那里的地势天险,面对成千上万的明军士兵,完全没有抵挡之力。

    他虽然有横扫千军的“仙术”,但也不可能时时保护河谷中的小城啊,那就没时间做其它事情了。

    至于“用武力抵抗朝廷”的思想觉悟嘛,太极教众人早就有了。

    不然……伸长了脑袋让官府砍掉?

    肯定不可能嘛!

    所以在这一点上,李轩是支持田见秀搞“煤铁联营”这个种田策略的。

    “此事极易!”

    田见秀笑道,“此小城只为打造兵器,城中的工匠、民夫、杂工,平日里都住在县城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留一个总旗的护教卫队据守。”

    “若是朝廷大军来袭,那就烧毁该城,人员、兵器、铁料等,皆撤入县城中。”

    人才啊!

    李轩立即明白了田见秀的用意。

    两道水坝,一道饮用水,一道工业用水!

    这两日,系统又刷新了两次,再次提供了一千吨水泥,以及50支万古霉素针剂。

    李轩早就把水泥给了田见秀。

    前后两千吨水泥,修两道简易石头水坝,也差不多够用了。

    “行,就这么办!”

    李轩听见对方早就盘算好了一切,也就点头同意了。

    身为上位者,他逐渐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要什么事都亲力亲为,很容易跟诸葛丞相一样活活累死的!

    得放手让下属们去做。

    田见秀、宋康年,在他看来,都是大才。

    虽然没有在中学历史教材里读到他们的名字,也没在电视剧里看见他们的英姿,但也许只是运气不好而已,未能在明末乱世中扬名立万。

    其实并不是“大顺萧何”田见秀、“矮子军师”宋康年(也叫宋献策)没名气,而是他们的事迹,压根就不受后世编剧们的喜欢。

    当然,连李自成都只有不到一页纸,他们身为李自成的下属,确实还没资格上中学历史教材。

    ……

    在确定了两道水坝的修筑事宜后,李轩在第二天,带着系统刚刚刷出来的50公斤活鲤鱼,来到了第二道水坝所在的山谷。

    最近几日,投奔太极教的各州、县饥民,多达万余人。

    其中有六百多名童生和秀才。

    “孟亚圣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让这些读书人,到百姓中去,用修建水坝、开挖沟渠,来换取馒头!”

    李轩一句话,就把这些人扔到了第二道水坝的修建工地上。

    他是伟人的崇拜者,一直牢记伟人说过的诸多名言。

    读书人嘛,肯定要用,毕竟在这个文盲率极高的古代王朝,能够识字,就已经是人才了,不过使用之前,得先改造!

    不然他们肯定会出幺蛾子!

    读书人,喜欢发牢骚,喜欢自命不凡,喜欢眼高手低,接受劳动改造,非常有必要!

    当李轩一行人到达山谷时。

    六百多名读书人,已经被挖掘引水沟的工作,累得东倒西歪。

    引水沟是修建水坝必备的前期工作。

    看到李轩,这些人骨子里的逆反心理,以及优越感,立即又出来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教主啊?看起来,也平平无奇嘛。”

    “彼何人,吾定可取而代之!”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这些新来的读书人,私下里议论纷纷,都是些对李轩不敬的言论。

    他们虽然落难了,但皮肤白净,从语言、行为等方面,都能看得出来,跟穷人不一样。

    最近王二、王嘉胤等人流窜于延安、西安、庆阳诸府,所过之处,无论士绅,还是富户,均被屠戮。

    很多以前的富人,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亡。

    他们只是听说过教主的神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因此完全没有敬畏感,这也是大多数刚进太极教的灾民们,统一的想法。

    因此看见被一群教主亲军簇拥着的李轩后,这些人的眼中,充满了羡慕嫉妒恨。

    心想,也就是个普通人嘛,自己上,也能成!

    李轩没有听到这些人的言论,他走到一个山谷深潭边,这里有田见秀早就搭好的祭坛。

    在刷到50公斤活鲤鱼后,他就吩咐田见秀,做了精心的准备。

    必须让这群读书人,亲眼见到他的“仙术”,让他们彻底折服在他的仙术之下。

    李轩需要很多识字的人,来解决太极教中居高不下的文盲率问题。

    他没兴趣征服天下,但有兴趣改造这个天下。

    要想改造,就必须要有足够多识字的人。

    文字,才是文明的载体!

    跟文字这种神器相比,宗教,顶天算是麻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