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天命之年
天命三年四月十四,作为后方重地及军事大本营的燕京府举办了一场大丧。皇帝王启的发妻陆氏,是这场丧礼所吊唁的对象。
半个月前,随军巡抚山东的陆皇后遭到叛军的袭击,为了保全身为皇后的名节,陆氏引车远遁,最终自绝于山崖之间,坠入河中。当地驻军搜寻数日,几近延误战机,也未能寻得皇后的尸首。此时,皇帝仍在中原地区领兵作战,为了安抚军心,特令燕京知府和礼部操办这场丧礼。由于战事紧迫,这场葬礼操办得匆忙,不仅皇帝本人没有到场,就连一众皇亲贵胄也没能出席。唯有皇后的父母,丰国公陆良和夫人杨氏主持。
有人如此唏嘘孝慈皇后的命运,认为天妒红颜,令她如此薄命。在世人看来,皇帝与皇后是从小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后来成婚,亦是良缘。燕王夫妇的爱情佳话写在士人编撰的话本里,让人羡慕。若不出什么意外,等到燕王日后光复江山,陆氏地位本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不想出了这段遭遇。
至于燕王王启,当今乃天命皇帝,本是大兴的一位藩王,不该有争夺天下的意愿。然而,天命有变,神器更易,随着李世成领导的义军攻破京城,燕王不得不以“奉天靖难”的名义起兵勤王,且在先帝力竭战死后承袭大统,重整朝纲。
崇德二十五年秋,王启在燕京称帝,改年号“天命”,自为正朔。同年冬,王启发兵十万,逐鹿中原,与当时自称“永昌皇帝”的李世成争夺天下。通过十年时间,王启不仅消灭了纵横大江南北的天王大军,也兼并了盘踞在江南、湖广等地的叛将、藩镇,最终完成了一统天下、再造山河的伟业。
“臣本天下一藩王耳,本无帝王之志,却黄袍加身,乃顺天应命。”
在顺天府巍峨的紫禁之巅,王启坐在轮椅上,身后跟着一批亲信大臣和内廷宦官,声势浩荡,也引人注目。对自己而言,王启每年都会来到这里,以纪念多年不见的亡妻。他不清楚自己还能活多长时间,根据太医院的说法,皇帝的岁寿,怕是活不过今年的中秋了。
今天是四月十四,恰逢皇后的忌日。
正是在这一天,孝慈皇后坠入山间,杳无音讯。他当时刚刚收复旧都承天府,还顾不上胜利的喜悦,便听闻这一噩耗。本打算赶赴山东寻找发妻的他遭到众部将的阻拦,就连亲弟弟,燕王王恳,也劝告自己不要冲动。离开京城、起兵南下的那晚,便是他与妻子最后的见面。
五十年过去了,也不知道你在天国,过得如何?王启不信神明,对鬼怪之学更是嗤之以鼻,可唯独希望,皇后的灵魂得以安息;若真的有轮回转世,就算是搭上一切,他也要为自己、为她拼搏一番。但这样的幻想,不切实际,更不要说实现了。
“父皇,山上的风凉,不如趁着天亮,赶紧下山吧。”太子亲手扶着轮椅,推着王启一步一步走到这里。殊不知,他们一行人,已经待了整天。还没到黄昏,太阳仍然悬挂于高空之上,却在有心人中,落得寂寞。但凡了解一些皇帝的往事,特别是那些老臣——比如王恳,便知道今儿是什么日子。
皇帝,又在触景伤情,忘却不了过去,牵挂的东西多了,就更不想离开这里。
“沛儿,你先下去,留下燕王爷,还有定国公。”王启支走太子和一众亲贵,他不希望在这个时候有人打扰自己的回忆,但留下燕王和定国公,是他的私心。他们算是自己的“左膀右臂”,还是值得信赖的臣子。
太子见状,只好领着一众闲人离开,但他们并未走远,而是回到山路上的一处凉亭,稍作休息。作为顺天郊外的大山,虽不如西南、西北的崇山峻岭,但这里距关外较近,如果再走远一些,或许能看到那漠南的草原风光。不过,对王启而言,他大抵有心无力。
他年事已高,除了政务还算是得心应手外,其他的活动早就力所不及。上山来到这里,也多亏工部在这座山上修建了宽敞的山路,却劳民伤财。王启任性了一次,但代价真不小。
“弟弟,你说,若雪要还在身边,她会说些什么?”王启没有转头,但问题已经递给了燕王,自己的胞弟。在称帝后,为了践行祖训,王启将燕王爵位册封给他,为的就是令燕王一脉的香火不要断绝。这本不必要,但祖宗之法不可变,有些规矩,他必须执行。
因而有人认为,除皇帝、太子以外,燕王王肯是朝廷的三号人物——作为皇帝的亲弟弟,按照大兴礼法,在兄长王启承袭大统后,弟弟王恳则延续燕王府的香火,世袭罔替。哪怕他已经七十出头,整天不做正事,赋闲在家过着闲散的日子,却没人敢轻视这位王爷。今天,兄弟俩,外加定国公三人,又在这里私会,令人心生好奇。
“陛下……皇兄,臣弟不知道。”燕王咽了口唾沫,对皇帝失落的心情有所忧虑。对病危之人来说,他的心情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当前的情况,燕王经历过生死别离,比如他们的母亲,皇太后张氏,在薨逝前最放心不下的便是他们兄弟俩,还有孝慈皇后。“只是,臣认为,皇兄有些事情,该放下了。这对你不好,对太子、皇嫂都不好。”
燕王称呼的皇嫂,即陆若华。作为太子的生母,孝慈皇后的堂妹,她为王启诞下了皇长子,本该晋封的,皇后之位也不过分。可皇帝的执念令人不解,陆若华至今不过是皇贵妃,两人冷淡相处,更让人猜不透他们之间的关系。唯有燕王等少数人知道,皇帝与陆若华的关系自是“平静”而已。不然,二人也不能只有太子一个皇嗣。
比起已经逝去多年的皇后,燕王对陆若华的印象极为深刻——她也老大不小了,居然在皇家祠堂里祈福求天,希望皇帝的龙体能够痊愈;尽管这只是一种奢想,起不到太大作用。
“皇兄,臣弟……”
燕王尚未说完,王启便挥手停止他的念叨,并转向一旁默不作言的定国公。大兴立国三百年来都算是唯一的女性国公爷,自然在前代历史上,也极为少见就是。洛锦依,初代定国公之后,身份显赫,但在众正盈朝的天命年间,定国公家不算要紧。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那些前兴旧勋大多腐化堕落,有的则被扫入历史的垃圾桶中。定国公府也不例外,但在冥冥之中,皇帝少不了与定国公的联系。至于这种封赏,在往年出现过不小的争议,但王启仍力排众议,将洛锦依封为首要勋臣,至于其中的道理,不可言明。
“定国公,你也说句话。我还是想讨教一番。”王启不在意燕王在这儿,因为他无须对其隐瞒什么。
被召见的洛锦依开始一阵沉默,但接着便道破皇帝的心思:“孝慈皇后福泽深厚,在天国过得欢乐。陛下还是以国事为重”。每次她都是这句话,早令王启心生腻烦。
然而,定国公的回答,他不能反驳;这样的态度,王启身为皇帝,亦不能推翻。不为别的,定国公之身份,乃大兴长治久安的“根基”。有些话不能多说,这关乎皇室的秘辛。“老祖宗,难道这次也不能满足朕的一次心愿吗?”
“老祖宗”三个字一说出口,代表着皇帝与定国公君臣身份的变化。四周早就没有闲人,王启的称呼也不必遮掩,只有燕王试图挡在二人之间,以免出现更大的碰撞。
燕王见势不对,赶忙拉住意欲起身的王启,阻止他做出过激的举动。不过,王启早就站不起来,时刻需要他人的搀扶。身边的曹总管也被太子带走,王启可谓孤掌难鸣。
王启尚未失去理智,对定国公的不理睬只能表达默许,却露出更多的无奈。他大抵知道些老祖宗的传闻,也想要证实其中的真相;但老祖宗拒绝挑明此事,那他身为天子,也不能为所欲为。“老祖宗,告诉我,若雪她在那边,过得好吗?”
定国公微微点头,给予皇帝一个肯定的答案。
既然如此,那他也没什么遗憾了。
该是时候下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