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泉
繁体版

第二十七章 萌生长远计划,开始储备泉水

    闲暇的时候,朱围庸便来到老码头这里,找个地方坐下来。看着冷落的码头,他想起来了自己初来阳间的日子。

    李仁和胡酹俩人在新码头那里做事很顺利。没有了挑战和困难,俩人渐渐地也被生活的琐碎磨灭了热情。普通人有的亲情和一切,现在越来越吸引着他们三个,甚至是生老病死这种自然循环,也开始撩拨他们的情绪。

    其实三个人知道,就这样长久下去,虽说逃脱了恶灵区的折磨,但是人世间的平淡和没有希望,变成了另外一种折磨。

    朱围庸思考着如何去度过接下来的漫长岁月。

    这天休息,李仁和胡酹相约来到朱围庸家里。吃完饭,相互询问了一些日常事情,三人开始沉默了。那个藏在三人心底共同的想法,开始蠢蠢欲动。

    “大哥,以后我们就这样子过下去吗?我们为啥不能像平常人一样拥有生老病死、亲情和爱情呢?”胡酹第一个说了出来。

    “是啊,大哥,这日子没有个头啊!”李仁说。

    “我何尝不想过普通人的生活,在小顶眼里,我是个恶魔。”朱围庸叹气说道,“然而生命轮回,这种天限,又那是我们三个能轻易突破的。再没想到万全之策前,我们必须踏踏实实地,过好这日子。”

    “大哥,那也得有备无患,现在就要开始准备,咱们先把泉水准备充足!”李仁跟朱围庸说。

    “是啊,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不知道有什么变数。万一泉水没了,我们就很危险了!”朱围庸也突然意识到了当务之急。

    “那这事情先交给我吧,大哥你之前不是建了个储存泉水的仓库吗,我先去弄船,雇几个人去弄泉水,先把仓库都装满。”胡酹说。

    “嗯,好,这事情就交给你来办。另外,李仁你去着手建第二个仓库,时间上不着急,不过这个仓库要更大,更隐蔽一些!”朱围庸说。

    “大哥想的周到,我来办。”李仁回答道。

    “嗯,对了,去牛台山运泉水,要隐蔽。你到了当地,要多找几个人,悄悄收购泉水,不要引起人的注意!泉水收满后,把船开到泊岗镇老码头这里卸货,一定要悄悄地!”朱围庸叮嘱到。

    “行了,我知道分寸!”胡酹说。

    李仁回去,便着手找人去建仓库去了。

    胡酹弄了一条船,喊了两个手下,凌晨从老码头这里起航,往永安镇方向驶去。

    到了码头,找个地方固定抛锚。胡酹和两个手下把船安排妥当后,便找了个旅馆休息。第二天一大早,胡酹便去永安镇集市上买了干粮和水,办了退房手续,起身往牛台山方向赶。

    约莫走了五天,翻越了群山,到了牛台山脚下。连续赶了几天山路,让胡酹和两个手下累的够呛。当晚他们先找了个旅馆住下了。

    胡酹的两个手下,是泊岗镇上的普通年轻人,二十岁上下,一个叫马世元,一个叫季群。因为深得胡酹喜欢,所以很多事情胡酹都喜欢喊上他俩。

    第二天起来,胡酹带着俩人去当地吃了早餐,顺便逛了逛,了解了一下这里的情况,便回到旅馆。胡酹知道采购泉水这事情非同一般,要想做到隐秘,得想个好法子。胡酹便不着急行动,让马世元和季群又休息了一天。

    “酹哥,我们这也休息得差不多了,要不我们去弄水吧!”马世元说。

    “听说这泉水在此地很受欢迎,取泉水的人太多,导致泉水一度紧缺。所以我们这些外地人如果贸然去取,恐怕会惹出些是非来。”胡酹解释道。

    “那怎么办,要不我们雇几个当地人,让他们帮我们取?”季群说。

    “额,这是个方法。但是要隐秘,不能让人知道。你俩这两天出去多逛逛,物色几个合适的人选,我来跟他们商量取泉水的事情。”胡酹吩咐道。

    过了几天,马世元和季群找好了合适的人选,通知胡酹去跟他们谈。

    胡酹先约了其中一个,来到一个餐馆。

    “是这样的,我们听说你们这泉水很好,也想取一点。但是这里泉水有人把守,非当地人不能取。所以,想劳驾您,帮我们取点泉水。为了答谢,我们这里给您一定的报酬。”胡酹说。

    “哦,行啊,那您需要多少,我帮您取就是了,钱您看着给吧。”中年人说。

    “好,不过我们需要的不是一点,而是需要您每天帮我们取,取来交给我们就是了。每取一桶,我给您五十元怎么样?”胡酹说。

    听到五十元,马世元和季群也惊呆了,这价格也太高了。

    “行行行,没问题,我帮您取!”听到五十元一桶,中年人立马答应了。

    “不过还有个条件,此事不要跟任何外人提起,如果有别人知道了这件事,我们买不了水,也就没法跟您合作了!”胡酹认真说。

    “那当然,您放心。”中年人承诺道。

    “那行,您取到了泉水,就到这里,交给他们二位就行了,他们会给您钱。”胡酹指了指马世民和季群。

    按此协议,胡酹又继续约谈了后面几个人,算是把取泉水的事情搞定了。

    几个中年人按照约定行事,马世民和季群负责收水。收完水后,胡酹安排人把水转到当地租赁的一个临时仓库中。

    约莫半个月,仓库中的泉水已经够多了。接下来的任务就艰巨了,胡酹要把泉水转运到永安镇的船上,需要穿越群山。

    为了掩人耳目,胡酹找了另外一拨人,并且把泉水分装到大酒桶中,外面贴上酒的标识。

    马世民和季群在当地买了十几头驴子。驴善于走山路,又有耐力,胡酹就靠着这些驴来运输这些泉水。

    人和运输工具都安排妥当了,不过当地却开始下起来季雨。雨虽不大,但是此时上山,难度陡增。

    胡酹找当地人问了下,这雨按照往年情形,要连续下一个多月,断断续续。胡酹等不及了,他和马世民季群商定,雨停就走,雨下便停。

    胡酹带着十几人的驴队,开始往山上走。第一天还好,大家紧急赶路,比较顺利。到了第二天,雨又开始下了。

    深山里面,胡酹好不容易找了个临时躲避雨的地方,让大家安顿下来。

    虽说这是五六月份,但是大山里下起雨来,气温骤降,人和驴子都受不了。走是走不了,现在要解决生火取暖和过夜的问题。

    好在马世民提前购买了油布,几个人赶紧支棱起来。

    “这雨天,上哪去找干木柴啊?”季群说。

    “你看这是啥?”其中一个伙计拿了几根干木柴来。

    “哎,我说你从哪弄的?”季群惊喜道。

    “这天气进山,我就怕会淋雨,所以自己备了几根干木柴,放在酒桶下面!”伙计说。

    “你可真行啊,来来来,赶快把火升起来”季群招呼着。

    火升起来了,马世民招呼着大家坐下来,吃了点东西。

    胡酹趁大家休息的功夫,赶紧去旁边捡了些木材来,放在火堆旁边烤着。这样大家烤着这些木材,算是度过了第一个雨夜。

    连续走了十天左右,终于来到了永安镇。胡酹一刻不敢耽搁,赶紧让伙计们把酒桶搬到船上。

    付了伙计们工钱,胡酹让马世民和季群立刻开船,朝着泊岗镇老码头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