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故事
繁体版

第八章 马隆自荐平西凉

    正当孙皓还洋洋得意着明年入洛阳时,羊祜却上书武帝伐吴了!司马炎看完伐吴表很开心,就召来了群臣一起议论。只有贾充、荀勖、冯紞几个说不可以,廷臣很多同声附和,都说秦凉一带的胡人还没平定,不应该又在东南方用兵。武帝因此命令羊祜暂缓进兵。羊祜再次申表固请,大略说道:“吴国一平定,胡寇自然就定了,应当迅速完成平吴大计,若是迟疑只怕有变化。要是吴国又立一个有为的新君,这事以后就很难办了。”武帝还是被那些大臣阻拦,没能同意羊祜的决定。羊祜长叹一声道:“天下的事不如意十之八九,当断不断,现在老天给了一个机会却不把握,日后就怕机会一丢,悔青肠子!”

    咸宁四年春,羊祜病重,武帝听后急忙忙的坐车来看望羊祜,坐在羊祜的身边。羊祜这个时候,依然是向司马炎进言伐吴的事,“老臣快死了,只希望能了断我的愿望,看到国家统一,还希望陛下快快决断。”司马炎看着病重的羊祜不觉流泪,连连说道,一定听从将军的计谋。司马炎不想太过劳累,就先走了,经常派中书令张华去探访羊祜。羊祜对张华说:“张公,能不能帮我去劝劝皇上?”

    张华问道:“将军有什么事需要我张华去办的呢?”

    羊祜说道:“皇上自从当皇帝以来,功德显著,而吴主无道,现在正是可以为民请命攻打吴国的时候了!统一大业,这可是大功劳呀!”

    张华答道:“是呀!但是我观察好像陛下现在很是犹豫,下不了决心。”

    羊祜说道:“如果孙皓早早的死了,东吴又另立名主,到时我们只怕有百万雄师也打不赢呀!介时南有强敌,西北又有胡人,天下怎能安宁呀?”张华连连赞成。

    羊祜唏嘘道:“我只怕见不到平定东吴的盛事了,将来能成就我心愿的,只有你们了!”张华把羊祜的话一一告诉了司马炎,司马炎再让张华告诉羊祜他决心伐吴的意思,不久司马炎又来到羊祜家中,问道:“将军身体如何?”

    羊祜答道:“应该没有几天了!”

    武帝说道:“将军好好养病,打东吴的事朕已经定了。不如卧病躺在床上去指挥将领去平定东吴。”(这宠信够深了!)

    羊祜答道:“攻打东吴就不必我去了,但是平定东吴后,希望你们到我墓前告诉我一声。”不久病情加重,又向司马炎举荐了杜预代替自己。司马炎也答应了,很快杜预就被任命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军事。杜预还没离开首都,羊祜就在家里去世了,享年五十八岁。晋武帝亲自为羊祜送丧,这个时候,正好是寒冬,这泪水流下来马上就结成冰。(可惜了,一代名将功成未就名)

    司马炎正准备攻打东吴的时候,突然凉州又传来打败战的消息,刺史杨欣战死。武帝一筹莫展,仆射李熹这时举荐说道:“臣举荐一人定能斩了树机能。”

    武帝说道:“什么人呢?有什么本领呢?”

    李熹说道:“匈奴左部帅刘渊去讨伐树机能。”

    这时侍臣孔恂一听站不住了,就出来阻谏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刘渊怎么可能专心去讨伐树机能呢?只怕以后西北的战事更加深了!”(其实这话也不对,就算是你族类,也不见得就能专心去讨伐)

    李熹说道:“陛下用人应该看能力,不应该看种族出身,即使是我汉族人也有很多悖逆叛国的!”李熹说的言辞慷慨。然而武帝最后没有听从李熹的建议。

    我们先说说这刘渊,从前南匈奴和汉朝和亲,赐姓刘氏,到了曹操的时候南匈奴单于呼厨泉,被允许入驻并州一带,从此匈奴部落一分为五,左部帅刘豹,是呼厨泉哥哥的儿子,是部落里最强的。后来司马师用邓艾计谋,把左部一分为二,另立右贤王,让他居住雁门。刘豹的儿子名渊,字元海,小的时候就让人感觉奇特,拜上党人崔游作老师,学习经史,曾经对同学道说:“我常常以随陆没有武功和绛灌没有文化而感到耻辱;随何、陆贾、绛侯周勃、灌婴,都是汉初功臣。随陆遇到汉高祖,不能成就封侯的事业,绛灌遇到汉文帝,不能兴教劝学,这难道不是一件遗憾的事吗?”于是刘渊立志兼学武艺,天天去骑马射箭,青年时期就已经已膂力过人,作为人质,在洛阳居住。安东将军王浑父子,常常称刘渊文武兼长,可以作为东南方的统帅抵御东吴,李熹又推荐他督领西北军事,然而都被孔恂等谏阻了。刘渊得知消息后,秘密的对好友王弥说道:“王、李二人常常推荐我,就怕是害了我呀!”因此天天喝酒消愁,常常一边哭,一边流着鼻涕。当时有人把这些事都告诉了齐王司马攸,司马攸进宫对武帝道:“陛下若是不杀刘渊,我怕并州以后不得安宁呀。”当时王浑正好在旁边,却为刘渊解脱说道,“我大晋朝廷现在正是以信义怀柔来笼络胡人,怎能对他们起疑心呢,杀了胡人的人质呢?”武帝因此没杀刘渊,未及豹死,反倒任命刘渊做了左部帅,离开洛阳回去了。

    话说这司马衷此时已经二十岁了,然而朝野上下都知道这个太子,不堪重任。一日趁晋武帝在凌云台召集百官摆下宴席。尚书卫瓘多喝了几杯,装着醉酒的样子,起身到晋武帝的座位前,跪着说道:“老臣有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武帝一向喜欢卫瓘,就说:“爱卿,有什么话,就尽管放心的直说,不必隐晦。”卫瓘欲言又止,如是三次,就用手抚龙床说道:“这个座位可惜了!”

    武帝此时已经明白卫瓘的意思了,权且答道:“公真的喝太多了?是不是喝醉了!”卫瓘也知道这是武帝的托词,叩头退下了。

    等酒宴结束,过了几日,武帝想出了一法子,特召东宫官僚到皇上寝宫吃饭。暗地里却准备了几份文案,叫内侍到东宫,让太子过来判决,内侍当即复命。太子司马衷呆笨得很,看到文案,不知道怎么回答,慌忙召问身边的官员,确是一个人也找不到,那时是手忙脚乱,慌作一团只好去问他老婆贾南风,与她商量。可是贾妃南风虽然读过好几年诗书,略通文墨,但也不能答复,急得只能临阵磨枪,随意抱佛脚,慌忙派侍婢去问外臣,有人代司马衷拟好了草搞,传侍婢拿去给贾南风,贾南风怕忙中出错,再召入给事张泓,问他这样行不行。张泓摇着头说道:“太子不学无术,圣上早就知道的了,可这文稿却处处引用古义,这明明是叫人代写,圣上一看就知道破绽了,这样一来,恐怕太子的位置就不保了。”

    贾妃大惊道:“这怎么办?”

    泓答道:“不如让太子直截了当的说,这样圣上可能就不会起疑心了。”贾南风于是由惊为喜,温言对张泓说道:“麻烦先生代太子写一下,他日富贵了,一定忘不了先生。”张泓因此写了一份,让太子自己又抄了一遍。太子司马衷勉强写完,再由张泓又复查了一遍,才转交内侍拿去给晋武帝。武帝接到文稿看后,这词句虽然很粗俗,然而这建议却很合理,不由得放下心来。过了会却还是不放。就召入卫瓘,让他看看太子的答题。卫瓘才看了几行,就叩头谢过,这是太子左右的人,才知道这是卫瓘的馊主意。就纷纷道武帝那里,称陛下圣明,不受谗言,说得卫瓘满面怀惭,无地自容,还是武帝替他解围,方使卫瓘徐徐引退。这时贾充得此消息,就派人对贾妃说道:“卫瓘这个老奴,差点害了我全家,他日不让他好看。”妃因此常常记恨卫瓘,常想着设计报复卫瓘。

    这时又传来了凉州急报,凉州被树机能占领了。武帝很震惊,说道:“各位爱卿呀?有谁能为寡人把这逆贼给平定了呢?”语音刚落,就闪出一人来:“陛下若是能用我,我一定能把这些逆贼灭了。”司马炎定眼一看,原来是司马督(六品军官)马隆,接着说道:“爱卿要是能把贼寇消灭,当然可以,就是不知道爱卿用什么办法呢?”

    “臣只要招募3000士兵,其他的皇上就不必过问太多了!臣自有办法。”

    “既然爱卿这么自信,那就准了!”

    司马炎就任命马隆为讨虏将军兼武威太守。朝廷里很多人都说,这马隆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下级军官,干不了大事,何况现在我晋国有的是士兵,哪里还要在招募。然而武帝不以为然。

    马隆下了朝,就准备招募新的士兵了!他设置了一些应聘的条件:要能拉开四钧的弓,能挽九石的弩,才能合格。(这就是在精选一支特种部队呀!)又自己亲自到武器库里去选兵器,然而却遭到刁难。马隆又去找司马炎,司马炎下令让马隆尽管随便去挑武器。很快马隆就组建起了一支3000人的特种部队,出发了。武帝给了他三年的军饷。

    马隆进兵到达了温水,只见那树机能布下数万士兵把险要的地方都占据了。马隆见山路很难走,就建了一种叫扁箱车的东西,载着士兵慢慢的走,若是遇到辽阔的地方,就把这扁箱车(就是土坦克)联成一个军营,四面像鹿角一样,互相依靠着前进;若是遇到狭窄的地方,就在车的上方,加装一个木屋,这样可以避免敌方弓箭。胡人虽然有伏兵,然而却无计可施,只好出来阻拦,却被马隆分段一一击退。马隆带领着军队一边战斗一边前进,弓箭手个个是百发百中,只看到那胡人一个个应弦倒下。马隆一路高歌猛进,没有打一场败仗,直到进入了武威。到达武威,马隆向晋武帝发出了捷报的喜讯,武帝听了很开心,武帝笑着对群臣说:“看看,当初朕要是听了你们的,这西北可能就没了!”不久马隆又传来了捷报,生擒了几个鲜卑部落首领,且有几万人归附,不久又传来大捷,马隆乘胜追击,力斩树机能,就这样西北一带暂时安宁了!

    (晋朝时期,多用亲族,像马隆这样才华出众,却出身寒微的人往往很很难施展才华并得到晋升,这也是晋朝廷人才凋零的原因。马隆若是生在曹操时期,应当能和张辽、徐晃并列。当初兖州官员举荐马隆的时候,就向朝廷说,马隆能成为杰出将领,这举荐信一点也不假。)(古有毛遂自荐而不辱使命;今天又有马隆自荐,平定西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