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故事
繁体版

第十章 两王争功

    王濬听说板桥已经得手,马上挥兵直指建业。扬州别驾何恽,听说王濬要进攻建业,就跟扬州刺史周浚说道:“公已经战胜吴军,马上就可以到东吴首都了,建立天下奇功,现在难道还要拱手送给别人吗?”周浚就派何恽去跟王浑讲,王浑摇头说道:“皇上只让我们守在江北,不可以轻进,而且还令王濬受听我的,他要是去打建业,到时让他等我一下就是了。”恽答道:“王濬从巴蜀向东直下,所向披靡,功在垂成,怎么可能会听你的呢?况且公身为上将,应当当机立断,何必事事受诏令呢?”王浑始终未肯信,就让何恽回去了。

    原来王濬开始攻下建平的时候,奉诏受杜预节制,等要进攻建业时,又奉诏归王浑节制。王濬到了西陵,杜预给王濬一封书信,写道:“将军你已经拿下东吴的西部,现在应该进攻秣陵(南京),拯救江左生灵。从长江到淮河,肃清泗水、汴水,然后溯流之上,班师回朝,那可是一大盛举呀!!”王濬看后很开心,马上回书杜预,随即顺流而下,到达三山。吴游击将军张象,带领舟军数万人,前来抵御。看见王濬水军军容气盛,只看见江面上旌旗蔽空,舳舻千里,这把张象吓得魂飞魄散,立马就投降了!王浑立马派使者去邀请王濬到他的军营议事。王濬冷冷的说道:“现在长江风浪很大,等改日再受教。”

    王濬挥兵直抵建业城下,吴主孙皓,听到兵临城下吓得是魂飞魄散,无计可施。只有一个将军陶浚,说道:“晋国的船都比较小,若是我们招两万士兵驾大船,或许能克敌。”孙皓也没办法,只能听陶浚的了!可是这建业城了的人都跑得差不多了,只有一些个,游手好闲的人留在城里,一听说招兵,这些个游手好闲的个个来应聘,在军营里吃了几天饱饭,就又一窝蜂的跑了。陶浚也没办法了,只能如实的报告孙皓情况。这时光禄勋薛莹,中书令胡冲,劝孙皓向晋军投降。孙皓不得已就只能选择投降了。分别向王濬、王浑交了降书,并向司马伷处送交玺绶。王浚接了降书,仍驱舰大进,大摇大摆的进入了南京城。吴主孙皓,光着身子绑着,衔着玉璧牵着羊,让士兵抬着棺材以及亲属数人,走到王濬垒门,流着泪乞求投降。王濬亲自为孙皓松绑,受了玉璧以及烧了棺材,请入军营中,以礼相待。随即驰入吴都,收了图籍,封了府库,严止禁士兵烧杀抢掠,自己也不拿一分一毫,并且向朝廷告捷。

    明日,王浑听说王濬已经接纳了吴主的降表,提前进了南京城,因此王浑愤怒,大声呼道:“来人,给我点兵,我要把那个王阿童给捏碎了。”

    这时参军何攀谏止说道:“将军这万万不可呀!届时要是让陛下知道了,后果不堪设想呀!不如让我去劝劝他。”

    王浑答道:“好吧!先依了你!”

    于是何攀又急忙忙的来到王濬军营,对王濬说道:“足下成此大功,扬名四海。奈何这王将军却妒忌您一个人独自接受吴主的降表。没能和他一起感受这美好的时刻,现在他心里很不服气,还扬言将带兵攻打将军。昔日许由、巢父曾经有让天子的美名。将军不如学学这些大贤人,这不是很好吗?”

    王濬大怒道:“就连着市井小民都知道为了几个铜钱而争利,何况现在是灭吴的大功劳呢?舜是什么人?我又是什么人?他是大丈夫?我难道就不是大丈夫了吗?王浑小儿是什么东西,不就靠着皇亲才有今日,他若是带兵来,老夫就在这里等着他。”

    何攀又说道:“将军既然不肯让,那不如把吴主孙皓交给王浑,到时我去为二位将军讲和,好吗?”

    王濬答道:“这倒是可以。”于是何攀将孙皓带回了王浑军营,王浑就把孙浩囚禁了起来,这是王浑的怨气才稍稍的减了一点。

    晋武帝听到捷报,马上召集群臣,大摆筵席,一同庆贺。晋武帝举着酒杯,流着泪说道:“这都是羊太傅的功劳呀!”晋武帝正准备论功,以王濬为首。忽然接到王浑的上表,说道王濬违抗命令,不听他的节制,应该给他治罪。朝廷里很多人都依附王浑,说应该把王濬用囚车押回洛阳治罪。武帝没有接纳这些建议,但是下旨责备王濬,“说他不听王浑的命令,违抗圣旨,功劳虽然有,但是忤逆。”王濬受到了朝廷的责备,立马上表为自己辩驳。

    武帝看完王濬的反驳后,知道王濬被王浑嫉妒,也就不追问了,立刻下令班师回朝。王浑用囚车押着孙皓,和琅琊王司马伷一路,送孙皓去洛阳,孙皓到洛阳城门时,满身污泥。司马炎下令将孙皓释免了,给了孙皓衣服车马,还赐爵归命侯,拜孙氏子弟为郎。所有东吴旧臣,量才叙用。

    东吴平定,天下一统,晋武帝下令大赦天下,改元太康。一日晋武帝召集群臣会见孙皓,晋武帝对着孙皓说:“朕设这个座位等你很久了。”

    孙皓指着晋武帝的座位也说:“臣在南方,也设这个座位等君很久了!”

    一旁的贾充听后,很不吮,冷冷的说道:“听说你小子在南方一会挖别人的眼镜,一会又剥别人的脸皮,不知那些都是得了什么罪的人呢?”

    孙皓指着贾充说道:“那些都是忤逆弑君,奸邪不忠的人,因而受刑。”贾充听了这话不由得面红耳赤,掉头就退下了,这贾充是自取其辱呀!

    王濬、王浑相继回朝,在路上两人为功劳大小吵个没完。晋武帝就令廷尉刘颂,评论平吴的功劳大小。这刘颂一向依付王浑,就把王浑列第一,王濬第二。晋武帝看后,觉得这刘颂阿谀奉承,就把他贬了官。怎奈王浑私党,充斥着整个朝廷,王浑的儿子王济又娶了公主,那气焰更是咄咄逼人,个个都来为王浑说话,武帝也没办法,也只好委曲通融,增王浑食邑八千户,进爵为公。授王濬为辅国大将军,以及杜预、王戎等,进封县侯。以下诸将,赏赐有差。遣使祭告羊祜庙,封祜夫人夏侯氏为万岁乡君,食邑五千户。魏蜀吴三国乱世,至此就结局了。然而中国的乱世并没有结束,晋朝的统一是非常短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