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故事
繁体版

第二十一章 司马伦被杀

    却说齐王司马冏带兵到达颍阴,正与张泓是军队相遇,彼此交锋,司马冏军失利,死亡数千人,辎重也损失一半。司马冏收集残兵企图再战,于是分军渡颍水,却又被张泓所遏住,不能前进。张泓遂于颍水一带列阵,日夜防守。孙辅等亦陆续到来,与张泓分地屯兵。司马冏乘夜掩击,张泓军不动,独孙辅害怕退却,逃到了洛阳,入报说道:“齐王兵盛,势不可当,张泓等已战死了。”赵司马王伦不禁害怕,马上去召三子司马虔、许超入卫回来。却正好接到张泓捷报,说己经击退司马冏的军队了,司马伦又派许超他们带兵到前线。

    张泓指挥军队渡过颍水,直攻司马冏营寨,司马冏差点被抓,幸好部众用命截杀,击退了张泓部将孙髦和司马谭,张泓兵退。孙髦、司马谭带着败兵回到洛阳。孙秀假称得胜,布告京城,说已经击破司马冏的营地,活抓了司马冏。朝野一片欢腾。

    过了会孙会失败的消息又到了,吓得司马伦瞠目结舌,不知所为。原来孙会与士猗、许超,去抵抗司马颖的军队,他们刚到黄桥时,一鼓作气,就击破了司马颖的前锋军队,俘斩至万余人。司马颖本想退保朝歌,参军卢志进谏说道:“今现在我们刚刚失利,敌军刚刚获胜,现在的他们多半志得意满,容易轻敌,不如我们马上再进攻,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出奇制胜。”司马颖于是又来鼓励士兵们一番,马上进击敌军。孙会等果然猝不及防,等司马颖的军队到达军营门前,才驱兵出战。士猗、许超,见司马冏的军队如潮水般涌来,不由的胆战心惊,屡战屡败。战了两三个时辰,但见头颅滚滚,血肉横飞,部下士卒,除战死外,多半逃亡,孙会料知不妙,拨马就先跑了,士猗、许超相继逃跑,都一口气跑回洛阳。所有宿卫兵三万人,任由自生自灭。

    孙秀见孙会等逃还,也急得无计可施,只好召集会议:有说收集余众,背城一战的;有人想焚烧宫室,诛杀不依附自己的人,随同司马伦向南投奔孙旂、孟观等人;有人想乘船向东逃到大海,计议不决。这孟观自擒灭齐万年后,由东羌校尉任内调入为右将军,赵王伦篡位,令孟观出监沔北诸军事,齐王司马冏檄孟观讨伐司马伦,孟观懂一点天文,看了天象说紫宫帝座没有变化,还说司马伦应得天象,不致于速败,因此仍为司马伦固守,不愿响应司马冏。

    孙秀怕孙旗、孟观二人,未必可靠,所以迟疑不决,那外边的警报,却纷至迭来。不是说司马颖渡过了颍水,就是说司马冏军逾过了黄河。洛阳城里的官员乱成了一锅粥。左卫将军王舆,与尚书广陵公司马漼(琅琊王司马伷第四子)。乘风转舵,号召营兵七百余人,自南掖门入宫,倡言拨乱反正。三部司马也乐得依声附和,联同一气。王舆就令三部兵分卫宫门,自己率兵至中书省,去捉孙秀,孙秀慌忙将中书省的大门关闭。王舆纵兵放火,霎时中书省浓烟滚滚。孙秀与士猗、许超冒烟出走,刚好遇到左部将军麾下的赵泉,只见赵泉舞刀就砍,三个头颅就应声落了地了!又搜杀了孙秀的儿子孙会与前将军谢倓,黄门令骆休,司马督王潜,尚书左丞孙弼。

    王舆带兵守住云龙门,派人入宫告诉赵王司马伦,让他速速迎还惠帝。司马伦不得已,宣令道:“我为孙秀所误,激怒二王,今已诛杀孙秀,可迎太上皇复位,我当归老农田,不问朝事。”令既发出,一面派人至宫门外宣示罢兵,一面又带着家眷退回自己家去了。

    王舆就带着士兵去了金墉城,迎回了惠帝。惠帝下诏送司马伦父子至金墉城,派兵监守,改元永宁,且分遣使臣慰劳司马冏、司马颖、司马颙三王。梁王司马肜首先上表,请求诛杀司马伦父子以谢天下。惠帝诏令百官议论,百官都说杀司马伦。于是派尚书袁敞去责备司马伦,赐饮金屑毒酒。司马伦拿着就喝了,用毛巾盖着脸,一边哭着喊道:“孙秀误我!孙秀误我!”不久就毒发身亡。司马伦的四个儿子一并捕杀。此外司马伦孙秀的私党一律免官,所存无几。

    成都王司马颖派部将赵骧、石超,去协助齐王司马冏,讨张泓等。张泓等听说司马伦已被杀,无心应战就投降了。自出兵兴师六十余日,两下战死,差不多有十万人。

    河间王司马颙与齐王司马冏先后入首都,司马冏部众约数十万,威震京师,复传令襄沔,令诛杀孙旗、孟观。襄阳太守宗岱,承檄斩了孙旗,饶冶令空桐机,承檄斩孟观,皆传首洛阳,并夷三族。

    惠帝封赏功臣,授齐王司马冏为大司马,加九锡殊礼,备物典策,如宣景文武辅政故事。(这是杀了个司马伦又来了个司马伦呀!)成都王司马颖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并假黄钺,录尚书事,亦加九锡。(两个加九锡那不是更乱)河间王司马颙为侍中太尉,常山王司马乂为抚军大将军,兼领左军。进广陵公司马漼进爵为王,领尚书,加侍中。新野公司马歆,也进爵为王,都督荆州诸军事。授梁王司马肜为太宰,领司徒。原司徒王戎为尚书令,王衍为河南尹,立襄阳王司马尚为皇太孙,仍为吴王。大司马齐王司马冏,向惠帝请恢复张华裴頠及解结兄弟原官,又诏令廷臣会议,廷议未决。过了一年,司马冏再请,才下诏为张裴二解昭雪,复还官阶,拨归原产,且遣使吊祭。

    然而大晋朝的内乱还没结束,东莱王司马蕤与左卫将军王舆,共谋要杀司马冏,却被发现了。先是,这司马蕤是齐王司马冏的庶兄,性格粗暴,一喝酒就打人,司马冏以前经常被他打,只因是兄弟才格外包容。等司马冏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收司马蕤下狱,尚未加刑。惠帝反正,司马蕤就被放出来了,听说司马冏至洛阳,就去路旁迎接。司马冏没有理会他。司马蕤愤怒的说道:“因为你我差点就死了,太无情了。”等到司马冏入朝辅政,司马蕤只得了个散骑常侍,嫌弃官太小了。冏答说道:“你想要多大的官呀?要不要做皇上呀?”司马蕤听了这话,气不打一处来,恨上加恨,就秘密的弹劾冏专权不道。惠帝却不理会。而那边左卫将军王舆,自认为有复辟大功,也没得到厚赏,于是两人联手,想在司马冏上朝的路上埋下伏兵,把他刺死。却不料被司马冏得知阴谋,立即就去捕抓了王舆斩首,诛及三族,废司马蕤为庶人,把他软禁在上庸。上庸内史陈钟,得司马冏授意,就将司马蕤谋杀了,司马冏亦不复过问。

    新野王司马歆,即将去荆州,与司马冏一同去拜帝陵,就对司马冏说道:“成都王司马是至亲,同建大功,应该留下来和你一同辅政,否则就应该撤掉他的兵权,以免发生祸乱!”司马冏点头会意,不再答言。常山王司马乂,也和成都王去拜帝陵,乘机对司马颖司马道:“天下是先帝的天下,王爷应该好自为之,别让齐王得逞呀!”司马颖与司马乂同是武帝庶子,因此有这话。司马颖也以为然。

    成都王司马颖回家后,把这话跟参军卢志说了。卢志进言道:“齐王拥兵百万,却和张泓等在颍水相持;王爷却直接渡过了黄河,首先进入洛阳,两下相比,朝野共知。现在齐王想和王爷共辅朝政。我卢志听说一山难容二虎,何不就说太妃生病要人照顾,请求回去,得收物望?这上策。”司马颖是武帝的才人程氏所生,太妃即指程才人。司马颖素信卢志,就同意了。

    第二天上朝,就上表称颂司马冏功德,宜委以重任,并说自己家中老母生病,需要回到藩地,为老母颐养天年。一面又匆匆的收拾行装就上路回蕃地了。相随的只有卢志等数人。司马冏知道后,急驾马去追赶,一直追到至七里涧,才追上司马颖。司马颖停车叙别,满脸流泪,只说老母病苦,内心忧虑,故不辞而别。说完,就驱车走了,毫不谈及时政。司马冏也回洛阳了。

    司马颖回到邺城,上表称:“讨逆功臣,应该都封公侯。以前大司马屯兵颍水一带,日久民困,乞运河北米十五万斛,赈给饥民”云云。又自制棺木八千余口,安葬在黄桥战死的士兵,并安抚家属。又命温县瘗埋赵王司马伦战死士兵的尸体,得万四千余人。成都王司马颖这些主意,都是卢志替他划策,教他笼络人心。果然,两河南北,都对成都王交口称颂,一个个都说他是贤王。还有中书郎陆机,从前是赵王府中的参军,齐王司马冏进入首都后,得司马伦的受禅诏书,怀疑是陆机所为,即欲加诛杀,亏得司马颖出力解救,方得免罪。司马颖喜欢陆机的才华,上表为陆机得了个平原内史,陆机的弟弟陆云为清河内史,然而陆机友人顾荣、戴渊,都说中原多灾难,劝陆机回吴地。然而陆机却深感司马颖的厚恩,认为司马颖众望所归,可与立功,乃逗留不去。谁知兄弟二人后来皆死司马颖之手。

    司马颖正在收买人心,但是这司马冏却结党营私,将葛旟、路秀、卫毅、刘真、韩泰五人,皆封为县公,号曰五公委以心腹。并扩建他爹齐王司马攸的故居,所有邻居家的房子,不问公私,统统拆毁,房子的规模和西宫相等。又沉湎酒色,常不入朝。又封长子司马冰为乐安王,次子司马英为济阳王,三子司马超得为淮南王。过了一年,太孙司马尚夭折了夭,梁王司马肜相继去世,诏复封常山王司马乂为长沙王,领骠骑将军,起东平王司马楙为平东将军,都督徐州军事,去镇守下邳。召还东安王司马繇恢复官爵,繇且拜为宗正卿,再迁至尚书左仆射。

    齐王司马冏想专政治国,见皇孙死亡,成都王司马颖为众望所归,于自己大有不利,因上表请立清河王司马覃为太子。覃系惠帝弟弟司马遐的长子,年才八岁,当即择日册立,入居东宫,使司马冏为太子太师。这个时候,还有东海王司马越,是宣帝司马懿侄子,司马越的父亲司马泰曾受封高密王。司马泰死后司马越得袭爵,改封东海。

    司马越小的时候就很有名气了,不慕富贵,像一个普通百姓一样。永康初年,任中书令,司马冏想拉拢他作为臂膀,就进拜司马越为侍中,不久又授职司空,领中书监。

    侍中嵇绍,看到惠帝和以前一样昏庸,权力都交给了齐王司马冏,看看外面成都王司马颖又众望所归,经常收买人心,将来朝廷只怕又要大乱,于是上疏,大概说是:陛下不要忘记金庸城的耻辱。

    要是这司马衷真能看懂,这晋朝恐怕也不会有那么多战乱了!殿中御史桓豹,因事上奏惠帝,由于没跟司马冏打招呼,就被罢了官;南阳处士郑方,上书劝谏司马冏,说司马冏有五大过失,司马冏就把他赶走了。主簿王豹连续上奏劝司马冏滚回蕃国。掾属孙惠也上奏劝司马冏功成身退。

    连连有人上奏弹劾,司马冏就问记室曹摅说道:“有人让我回蕃地,你怎么看?”曹

    摅答道:“王爷若能居安思危,早早回家颐养天年,这是上策。”司马冏始终不醒悟。

    适才长沙王司马乂过访司马冏家,看见司马冏书房的奏章,便顺手打开看了,看到王豹的奏章,不由的发怒道:“这小子竟然敢离间我们家骨肉,怎么不把他拉到铜驼下,打死了事?”

    司马冏听到这话,不觉怒火中烧,愤然起身,这司马乂看形势,又添油加醋,把这司马冏气的,恨不得生吞活剥了王豹。便上奏请求诛杀王豹,略云:王豹为臣不忠不顺不义,应该杀了。

    这奏书一上,这惠帝也是没注意的人,照办了事,马上就把王豹拉到菜市口,让人用鞭子活活的抽死了!王豹临死前,曾对监刑官说:“我死后,就把我的头颅挂在大司马门的上面,日后让我亲眼看看外兵进城,诛杀齐王!”说完行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