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朝开始,历代君主陆续降临
繁体版

第5章国人暴动

    金光消失,圆台上出现一个中年男子,四十余岁,身穿朱色衣服,尽显英气。

    姬囏看见姬辟方大惊对姬辟方说:“怎么是叔父你,我儿姬燮呢?”

    姬辟方有些发懵,说:“侄儿,这里是何处啊?”

    姬发说:“你们不是父子关系?”

    姬囏说:“回禀先祖,叔父是父亲的弟弟”

    姬诵说:“这倒是有意思”

    姬囏单独与姬辟方解释

    姬辟方听完后说:“后世见过武王先祖、成王先祖、康王先祖、昭王先祖,爷爷,父亲”

    姬发说:“有些礼节,我且问你,大周如何了,你又是如何继位的?”

    姬辟方明显有些慌张,支支吾吾。

    姬发皱了皱眉,说:“快说”

    姬辟方说:“当时侄儿已死,侄孙未能继位,宗室大臣都拥立我继位”

    姬囏说:“当真?”

    姬辟方说:“叔父还能骗你吗?”

    姬发说:“罢了,他既然来到此地,就说明他有资格来到此地,让他继续说,任何人不准打断”

    姬诵等人都说:“是”

    姬辟方说:“我继位当年不忘周朝遭受犬戎入侵之辱,命令申侯率军,大起六师西征。申侯向我建议说:“从前我的祖先娶骊山氏之女,生下一个女儿,嫁给西戎的胥轩为妻,后来生下一个儿子名叫中潏(战国时秦国和赵国的祖先)。中潏因为母亲的缘故归服周朝,使周朝西部的边境不受侵犯。现在我把女儿嫁给中潏的后人大骆,生下嫡子成。如果大王能保证让我的外孙来继承大骆的嗣位,申、扈两族就能保证让西戎人顺服,使西周西部边境永远安宁。我在位第三年,命非子为王室养马,非子为王室养马三年,马群大增,我因非子养马有功,将他封于秦邑(今甘肃清水县境),我在位第十六年,还没有完成中兴周室的大业,我就病死了,可惜没有把大周恢复啊!唉,我尽力了,奈何寿命不够啊!”

    姬发说:“不错,你做的够好了,这也许是天命吧!”

    周孝王登基是西周王位继承史上的特例,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西周王朝内忧外患情况下的结果。孝王死后西周王位继承又恢复了嫡长子继承制。这种制度不仅影响着整个周王朝,也影响着后世王朝的继承制度。正是由于西周完善的继位制度,使得周王朝在一定时期内避免了王位的争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了内部的稳定。

    周孝王虽违反了周朝宗法制,但他励精图治,打击了西戎对于周王朝的威胁,一定程度上使西周王朝的国力得到恢复。其死后谥为“孝”正是对其在位时期贡献的最好总结。

    八日后

    一声龙吟响彻

    字体显示:西周第九位君主:周夷王姬燮(?—黄帝纪年1819年)

    金光落下,出现了一个年纪四十的男子,正是姬燮。

    熟悉的解释

    姬燮拜说:“后世见过武王先祖、成王先祖、康王先祖、昭王先祖、穆王先祖、父亲、叔父”

    姬发说:“说说你的情况,切记不可隐瞒”

    姬燮说:“是”

    姬燮说:“我在位第二年(前884年),蜀国与吕国派遣使者向周王室进贡,进献琼玉给我,我在黄河边上用宾客之礼接待。

    我在位第三年(前883年),纪国国君纪炀侯向我进谗言,陷害齐国国君齐哀公,我于是烹杀齐哀公,并改立齐哀公之弟吕静为君。后来,我派遣虢国国君率领六军之师攻打不服王命、常来侵扰的太原之戎,一直打到俞泉,获得一千匹马,我在位第八年患病,不能治理国事。同姓诸侯十分忧虑,祈求天神保佑,但是依然不能挽救我的生命,我最终病逝”

    姬龙说:“当时,一些异姓诸侯国,乘国家衰落之际,便不来朝见进贡,甚至进攻周王室,起兵叛逆,态度十分嚣张,楚国国君熊渠便是其中的代表。熊渠僭越制度,仿效周天子,将其三子分封为王。”

    姬发脸色苍白,一口老血吐了出来,姬诵等人连忙上去扶住。

    姬发说:“给我,我,狠狠的打,真是不孝子孙啊!”

    五十天后

    众人正在吃东西,姬发问说:“多少天没来新任君主了?”

    姬诵说:“孩儿记着呢,五十日了”

    姬发说:“五十年了,下一任周王干的不错啊”

    就在这时

    一声龙吟响彻

    字体显示:西周第十位君主:周厉王姬胡(?—黄帝纪年1869年)

    金光落下,出现一个年纪四十的男子,显得很清瘦,身穿朱色衣服。

    姬胡还在纳闷,自己已死,这是何处啊?

    姬胡眼前,站着九个人,姬燮说:“还不下来见过祖宗”

    姬胡说:“你是我父王”

    姬燮回答“正是”

    解释完毕,姬胡作揖行礼,说:“后世拜见武王先祖、成王先祖、康王先祖、昭王先祖、穆王先祖、共王先祖、孝王先祖、爷爷、父亲”

    姬发说:“说说你的功过,尽力而为”

    姬胡开口说:“后世禀告武王先祖,我继位后,贪图财利,亲近荣夷公。大夫芮良夫劝谏我说:“王室恐怕将要衰微!那荣夷公喜欢独占财利,却不知大祸临头。财利,是从各种事物中产生出来的,是天地自然拥有的,而有人想独占它,那么祸患就多。天地间生成的一切事物,人人都可以分享,怎么能一人独占呢?一人独占必然招致天怒人怨,却不知防备大祸患。荣夷公用财利来引诱您,君王您难道还能长治久安吗?作为君王,应该是开发各种财物分发给上下群臣百姓。使天神、民众和万事万物都能得到所应得的一份,即使这样,还要每日小心警惕,恐怕招来怨恨。所以《颂诗》说:‘我祖后稷文德盖世,功高能够与天神相配,你使民众自立生存,没有谁不以你为标准。’《大雅》上的诗篇也说:‘普遍地赐福民众,成就周朝天下。’这不正是说要普遍地分配财物,而且要警惕祸难来临吗?正是因为这样,先王所以能建立起周朝的事业,一直到现在。而如今,君王您却学着独占财利,这怎么可以呢?普通人独占财利,尚且人们还称他为盗贼,如果一个君王这样做,那么归附他的人就会减少。荣夷公如若受到重用,周朝肯定要衰败。”我不听劝谏,还是任用荣夷公做卿士,掌管国事。我在位第三十七年,百姓不约而同起来反叛,袭击我,我于是逃到彘地(今山西霍县东北)。”

    姬龙说:“周厉王暴虐成性,奢侈专横,百姓都公开议论他的过失。召穆公劝谏说:“百姓不能忍受暴虐的政令!”周厉王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让他来监视那些议论的人,巫师告谁议论,周厉王就杀掉谁。这样一来,议论的人逐渐减少,在政治上,周厉王改变周、召二公“世为卿士”的惯例,起用在经济、军事上有专长的荣夷公和虢公长父。这一做法自然遭到贵族们的强烈反对。被认为是召穆公哀伤周室大坏的诗《荡》,就抗议周厉王用“贪暴”之人而不用“旧章旧臣”,说周厉王的品德不明,因此不知道谁做辅佐,不知谁做公卿。然后话锋一转,用训诫的口吻讲起历史,说商朝的灭亡不能怨上帝,是商王不用旧臣的缘故,周厉王现在的做法可是有商朝的“典型”。这类意见还见于《诗·大雅·板》,说王族及世族的子弟才是国家的栋梁。诗中一再强调“大邦”、“大宗”,意在不要打破旧的政治秩序。《诗序》说:“《板》,凡伯刺厉王也”,郑笺曰:“凡伯,周同姓,周公之胤也,入为卿士”。魏源还认为这个凡伯就是共伯和。无论其是否为共伯和,但其人为“周同姓”的大族是确定无疑的,而且曾一度入为王朝的卿士高官。懿王以后,国力日渐衰弱,四周方国部落交相发动对周朝的进攻和侵扰。周厉王时,原来臣属于周朝的噩国(在今河南南阳东北一带),乘机反叛周朝并企图侵占周朝的疆土。于是噩侯联络淮夷和东夷部落,出兵进攻周朝的东部疆域和南部国土,声势浩大,气势凶猛,一直打到成周(今河南洛阳)附近,严重影响京畿安危。为保卫京都和周朝的社稷,从宗周调来西六师的部队,还从北部调来殷八师的大军,从西、北两个方向向河洛地区聚集,企图形成夹击之势,一举歼灭噩国的军队。周厉王依靠贵族大臣的亲兵来抵御噩国的进攻,周朝将领禹率领大臣武公的私家兵车百乘,厮御二百人,徒兵千人参战,经过激烈的战斗,周厉王最终击败噩侯,保卫了成周的安全。周厉王攻噩之战后,居住在今安徽北部淮河流域的淮夷,再次发兵向周朝进攻。周厉王命虢仲率兵反击,未能取胜。淮夷气势更为嚣张,又一次发动更加凶猛的进攻,一路浩浩荡荡,深入到周朝的中心地带,打到伊水、洛河之间,并掠杀无辜平民,抢夺财物。周厉王亲临成周指挥反击战,命令周将率领精兵反击。

    所率的周兵自洛水上游连续发动多次反攻,使淮夷无法招架,只得败退,纷纷逃窜。周军乘胜追击,最后彻底击败淮夷,斩俘一百四十余人,夺回被淮夷掳去的周民四百人。

    由于周厉王攻噩和平定淮夷的胜利,大振军威,周朝的军力有所增强,周朝国威也有所振作”

    姬发脸色黑的难看。

    姬龙说:“史称国人暴动”

    姬发说:“说完了吗?”

    姬胡说:“没有”

    姬发说:“你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