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不是你这样搞的
繁体版

第四章 花花世界,不必当真

    和本·洛佩兹的会面过程中萧浔并没有说什么话,王立君也只是沉默的倾听。

    现在,王立君亲眼看见了一位先驱,早早的入场开始对赌米国房市崩溃。

    萧浔不知道这位勇士能不能像《大空头》里的迈克尔·巴里那般撑到属于他的黎明到来,虽然他的黎明,将会是无数人的永夜。

    临走前,本·洛佩兹紧紧握住了老萧的手:“你知道我是正确的对吗?可惜,GCE背后的合作伙伴是固定的,否则我一定会邀请你一起加入。”

    回去的路上,王立君开口问道:“你们也打算利用订做CDS的方式来做空吗?”

    经过一个下午的长谈,王立君已经不像初闻此事时那般笃定自己的判断。

    “不,CDS的保费不低,赔付杠杆又不高。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本钱,而且,我们短时间内可变不出一家属于自己的、有足够资质的私募基金。”

    “那你打算怎么做?”

    “先不着急,我们还有不少事情需要确认。”

    第二天一早,王立君带着老萧父子来到纽约的一家银行,他们预约了一位专门办理贷款业务的银行职员。

    “王叔叔,看你表演了。”

    王立君向那位员工道明来意,说为了减少通勤时间,他想在曼哈顿购买一套公寓,需要办理一笔贷款,大约需要80万刀。

    银行职员在随意瞟了一眼王立君提供的个人资料后,很热情的回复他:大兄弟这么客气干啥?我给你贷85万,连保险费用一块儿给你办了。

    说着话就递给王立君一张申请表让他填,然后就去倒咖啡去了。

    回来后这位职员很肯定的说你这样的情况贷款很容易批下来,这事儿交给我,指定给你办理的妥妥的。

    不光如此,这位员工话里话外还不断暗示王立君可以办理第二笔甚至第三笔贷款,毕竟曼哈顿的房子买到就是赚到,以后肯定还会涨。

    至于为什么?因为这里是他妈的纽约!

    老萧在旁边看的啧啧称奇,其实就老萧的第一感觉而言,这位员工说的很有道理。

    如果你和王立君一样,生活工作都在纽约,拥有一份不错的收入,信用评分也很良好,面对这样的贷款几乎没有拒绝的必要。

    你甚至只需要填一个表,剩下的一切银行会帮你搞定。

    面对你这样的客户银行非常希望你有购买第二套或者第三套房子的意愿,因为你有不错的偿还能力。

    如此火热的房市,不断上涨的房价,轻而易举的贷款,这一切都太诱惑了。

    资本家们在切实的利益面前可没有任何歧视。

    无论你是黑人还是白人,亚洲人还是欧洲人,移民或者难民,只要你想买房,我们都愿意提供帮助。

    毕竟这花花世界,除了利益其它的大可不必当真。

    大量的次级贷款,就是这样被催生的。

    离开了这一家银行,王立君又去往好几家银行咨询贷款业务,得到的结果大差不差,大家都很愿意给他提供贷款。

    随后,一行人离开纽约,沿着新布朗斯维克、阿伦敦、哈里斯堡、兰开斯特的路线一路抵达费城。

    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让老萧和王立君大开眼界,这些老萧闻所未闻的小城镇中的每一家银行,都对他们的到来表现出了热烈的欢迎。

    贷款买房?没问题。

    绿卡还没拿到?没事儿,不影响。

    华国人?华国人怎么了?你要在这里买房那就是我们的好朋友。

    等王立君再次回到公寓时,他迫不及待的拿起老萧从GCE那边拿到的资料开始查看,三个人就这么一起研究起来。

    “所以,一旦明年浮动利率到期上调,就会有不少经营着次贷业务的公司暴雷。他们暴雷了,那些包含大批次级贷款的房贷证券就会跟着贬值。”

    萧浔摇摇头,对王立君解释道:“不用等到明年,就是今年。”

    “再有三个月左右吧,那些经营着次贷业务的公司就要公布一季度财报了。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违约率,这些公司的财报必然是亏损的。”

    “但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米国不同地区之间的违约率差异很大。这种差异已经大到不合理的地步了:房价涨幅越高的地区违约率越低,而这些地区的MBS中次贷占比最高。”

    “那只说明一个问题,这些地区的违约率被更多的贷款给覆盖掉了,因为房价在涨,还卖得动,还在有人不断地办理贷款来融资买房。”

    “可次贷公司们各季度年报是必须要经过审计的,今年一季度年报一披露,这些公司的亏损情况就瞒不住了。那他们基本上,不,是必然都要暴雷。一旦这一情况发生,那房价必然持平或者下降,再之后,房屋销售数据就该见顶了,那相关的次贷债券风险溢价也会开始上升。”

    “那时候,真正的危机就开始了。”

    王立君像看怪物一样看着萧浔,他想不通这么个半大孩子是怎么搞清楚这些事情的。

    国内的义务教育已经这么牛逼了?

    “那也就是说,今年只是小菜,明年利率上调的时候才是正餐?”

    “是的,王叔叔,你应该能搞到不少投行内部的分析报告吧?”

    萧浔恬不知耻,希望王立君利用职务之便搞来一些普通人很难拿到的信息。

    其实从本·洛佩兹那里搞来的资料保密等级就很高,萧浔为什么敢言之凿凿的做出这些判断?因为萧浔除了是马后炮之外,还在这些资料里看到了大批贷款人的详细信息。

    这些贷款人在哪里工作,在哪里买房,什么消费水平之类的信息萧浔现在通通知道。

    如果不是达到了一定规模和资质的私募基金,是根本不可能接触到这些信息的。

    王立君艰难的点点头,最开始他以为老同学是带孩子过来玩的,顺便考察点投资项目,没想到一考察就考察出这么个吓死人的结论。

    米国房地产要完蛋了?绝大多数人都会把这句话当成是放屁。

    可充足的证据摆在眼前,足够支撑这个判断。王立君在想,如果这个判断是错的,那么错在哪里?

    他找不出来。

    既然如此,那就拿出行动,不单是为了老同学,也为了自己。

    要是将来灾难真的发生,自己工作的投行会不会随之破产?自己会不会跟着被裁员?

    于是王立君按萧浔的要求,利用工作便利,拿到了一大波对冲基金的资料和一大堆在各个投行内部流通的房地产分析报告。

    萧浔将这些宝贵的资料拿在手里,感叹着这个世界信息的透明。

    本·洛佩兹是一个本地土著,王立君早早的拿到了米国绿卡,他们两个人将一批机密信息交给了一个华国商人。

    请问这属于什么行为?

    会不会出现那种“FBI!Openthedoor!”的抓马剧情?

    萧浔恶趣味的想着,将手里的资料细心传到U盘上。

    2006年1月26日,结束了第一波考察的萧浔父子回到华国,准备迎接新春。

    做空,不是萧浔说的有模有样就能决定的。

    哪怕老萧如今已经信了八成,可前面还横着何美芝那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