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诸天我一路成神
繁体版

第20章 调动工作

    不说白明川感慨了,贾冰他自己刚知道的时候也是一阵感慨,作为原西县柳岔公社贾家沟出来的文艺工作者,他知道当下农村环境的恶劣,要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文艺创作需要多么大的努力和毅力。(不,你不知道,对外挂狗来说,这太简单了!!!)

    贾冰今天在省城一次文艺界的研讨会上,见到了《延河》总编,偶然间聊到最近黄原地区一些“新人”,总编说贾冰老家原西县出了一名“农民作家”写了一首感人肺腑的诗作,搞得贾冰本人一头雾水,不明所以。

    当总编拿出这个月末要发行的《延河》样刊,指给他看的时候,他大为震动。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

    “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他不自觉的朗读了出来,眼睛微微发红,一时间他感觉整个会场都安静了下来,仿佛都在安静的听着他朗读这首诗。

    贾冰深受感动,确切的说有着敏感内心的文艺工作者们,在这一刻都深受感动,在时代的大洪流之下,这场浩劫之中,每个人都经历着各自的风雨,个中滋味只有体会过的人才知道。

    在这样的浩劫之下,这位诗人依然选择了《热爱生命》,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最后这份样刊被在场的人都传阅了一遍,深受感动之余,也都免不了好奇此诗作者。

    作者:“原西县石圪节公社赵东川”

    大家都很诧异,这原西县是知道,石圪节公社他们却没听说过有哪位诗人在什么公社啊。

    贾冰也是很迷糊,没听说过石圪节公社还有这号人物,他也经常回老家,没见到那个“后生”有这样的才华。

    马上贾冰就给石圪节公社打电话,通过公社主任白明川了解到,原来是城里插队落户到石圪节公社双水村的一名知青。

    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知识青年中不乏有热爱诗歌的,而且也在这场浩劫中经历过苦难,这种经历才能酝酿出“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精神升华。

    于是贾冰马上和地区文化馆馆长做了汇报,馆长安排车让他一定要找到赵东川,慰问一下,同时看看能否做一些恰当的安排,不至于埋没人才。

    司机开着车,一路马不停蹄赶到石圪节公社,再带上白明川,一路朝着双水村驶去。

    等到了地方,已经是傍晚时分,此时村里正是集体收工的时候,大家一路惊奇的看着这个铁疙瘩进村,不知是那个大领导进村要视察工作。

    听到村民报信的田书记马上从家里赶了过来,后面跟着他的狗腿子孙玉亭,以及早年受伤腿部有残疾的副书记金俊山。

    “白主任,上面是有什么新指示么?有新指示我们去公社,开会传达给我们就成了,哪里用得着劳烦白主任亲自跑一趟”田福堂一脸笑容说道。

    “田书记啊,这位是地区文化馆的贾老师,要找一下你们村的赵东川”白明川介绍道。

    “赵东川?那个城里来的知青?”田福堂一脸迷糊。

    “对,对,对,就是他,麻烦你帮我引见一下”贾冰对田福堂说。

    “好的,好的,我带你们去他家找他”田福堂虽然不知道“引见”是啥意思,但是也大概知道是要找人的意思,一旁孙玉亭和金俊山不明所以也没敢搭话。

    于是在田福堂等人的带领下,贾冰和白明川来到了赵东川的那个破窑洞前。

    此时赵东川刚下工回到家,正在洗漱,就听到,门口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以及说话声。

    “小赵啊,领导来找你哩”田福堂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不敢多说,一副公事公办的口吻。

    赵东川就看见院子进来一群人,田福堂带着两个干部模样的人走了进来,其中一个明显不是农民,三十多岁的模样,戴着黑边眼镜,脸色黝黑,头发零乱地飘散在额头。

    后面跟着孙玉亭,金俊山,还有一些看热闹的村民,围在边上。

    贾冰看着这个年轻人,小麦色的皮肤,清秀的脸庞,身体壮实,却不显得粗蛮,真是一个好小伙。

    “你好,我是地区文化馆工作的贾冰,你就是赵东川?”

    “你好,贾老师,我是赵东川”

    “你知道我?”

    “贾老师是咱原西县的大诗人啊,我可是久仰大名”

    我知道的人可多了,可认识的没几个,赵东川内心暗暗吐槽。

    “哈哈哈,不敢当啊,我写的那些诗,在你的《热爱生命》面前,那可真是一文不值哩”贾冰虽然这么说着,可脸上抑制不住的笑容却出卖了他。

    “我也只是偶然之作,比不得贾老师深耕多年,佳作不断”赵东川赶紧谦虚到。

    白明川、田福堂等人听着这两人相互吹捧,内心都在吐槽文化人拍马屁都这么文绉绉。

    “你的诗作,这个月就能发表,不说名扬全国,至少在黄原地区你这绝对是独树一帜了”贾冰笑着说。

    “一首诗而已,当不得贾老师如此夸赞”

    随后贾冰问了下赵东川的一些情况,了解到赵东川目前在队里卖劳力上工挣工分之后,露出了一丝惋惜之色。

    “是这,馆长跟我交代过,你有意的话,可以来我们地区文化馆工作,虽然我们那条件不算多好,但是可以让你尽情发挥才华嘛”贾冰笑着对赵东川说。

    边上围观的村民,一下子“嗡”的一声炸了,都在说这小子要飞黄腾达了,也不乏眼红说他走了狗屎运的,说啥的都有。

    白明川也是一脸的诧异,不过也没怎么感觉到奇怪,他本身也是爱好文学的,知道一首传世佳作的价值,况且赵东川还年轻,未来潜力无限,值得馆长这样捞人。

    田福堂和孙玉亭、金俊山等人可不懂这些,啥东西,写了一首编的娃娃诗,就可以直接调动到地区文化馆了?听有一些人在邮递员口中听说的,稿费都有几十块?

    这一下子可让村里的孩子们遭了殃了,本来还可以没心没肺的玩闹,结果受到刺激的家长一下子跟打了鸡血一样,纷纷逼着自家孩子们要好好读书。

    连那些已经不上学的娃娃们,也没能逃得了,都被逼着去上学了,都希望自家孩子也能写上几篇,不但有稿费,还能调动工作。

    无形中,这让双水村的教育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长大后,这一批娃娃里也出了不少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