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丽人行
繁体版

第6章 给我提亲

    美中不足的,这一科是恩科,不是正科。

    正科是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经过府试、乡试、会试、殿试的正统途径,是科举正途,最为权威。好像高考和司法考试一样,被广泛承认。

    如果中了进士,到翰林院任修撰,编修,选庶吉士,到六部、都察院、大理寺任职当京官,或者外放地方州府,一般都至少从从四品起步,仕途看好。之后升侍郎、尚书甚至进入内阁大学士行列,都有可能。

    恩科是皇帝登基、大婚、立太子、战争取得大捷等情况下的临时加试科举,属于皇帝格外施恩选拔官员。跟正科比起来,恩科就有些水分。即使同样中第,也被正科出身的瞧不起,分量和公信力总是比正科差一些。

    这次太上皇突然下旨操办恩科,来得有点儿奇怪,暗地里不免有一些议论。

    大德王朝立国以来,还没有哪个皇帝举办过恩科。

    几年前太上皇昌明帝退位荣养,当今盛德皇帝即位。有传言说是发生了宫廷政变,盛德皇帝逼迫昌明太上皇退位。

    按说太上皇已经退位,颐养天年即可。现在颁旨举办恩科,有拉拢人才,培养自己势力之嫌。

    难道太上皇还有卷土重来,夺回帝位之意?

    如果是这样,参加这届恩科的人,就可能引起当今盛德帝的猜忌。也正是因为如此,参加这届恩科的士子比正科少了挺多。

    不过有弊就有利。

    正因为参加的人少,中举的概率也会提升。

    中举之后,即使不能参加会试和殿试,仅仅是举人,参加吏部大挑,官职也不会太重要。京官不会是什么肥缺、要缺,外放也是偏远地方。

    这样一来,即使当今猜忌,因为他大力倡导仁孝之道,也不好跟太上皇翻脸。一些不紧要的官职,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来,也没必要太去计较,以免担上对太上皇不孝之名。

    贾瑞选择这条路,除了中举概率大,更重要的是,只有获得举人以上功名,或者当上至少正七品官员,遥遥才能有足够能量启动,把他传送回蓝星去。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在什么空间,就要遵守这个空间的规则。

    即使有了遥遥这个逆天神器,贾瑞也不是万能的,也得从科举开启自己的前途。

    不过遥遥说科考时可以帮着作弊,虽然遥遥不靠谱,贾瑞也宁愿赌一下。

    就他目前能想到的路径,这也是见效最快的办法了。

    因为遥遥不靠谱,贾瑞也要做两手准备,那就是可能永远留在这里。

    荣宁两府表面上烈火烹油,一片繁华景象,但是里子已经空了。

    不仅出现财政危机,也没有什么像样的人才。况且子嗣稀缺,断子绝孙都有可能。最后更是被抄家,一蹶不振,衰落下去。

    过去这些年,除了两府,贾氏宗族的其他族人过的并不怎么样,从两府得到的助力十分有限。

    所以,荣宁两府是指望不上的。

    靠谁不如靠自己,还得自己想办法,升官发财,提高阶层。

    连司棋这样的奴才都看不上贾瑞,更别说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这样的名门闺秀,也难怪王熙凤要把贾瑞玩弄于鼓掌之中。

    所以,即使为了得到林妹妹、宝姐姐,贾瑞也必须走科举之路,提升阶层和门第。

    况且,一旦中了举人,就有机会当官儿发财,作教谕、县丞不在话下,当知县的也大有人在。

    即使不作官,也有资格蓄奴,可以走衙门的正门见县太爷,对方必须见。免赋税、兵役、徭役,有人投献田地、房屋、生意,可以自由游历天下等种种特权。在地方上,也是缙绅、乡贤、地头蛇。

    看看《范进中举》,就知道举人有多牛。

    只有穷秀才,没有穷举人。举人已经属于统治阶层的一员,好处实在太多了。

    即使回不去,穿越一回,如果还是个底层,不仅对不起自己,也给广大的穿越者丢脸。

    还不如到非洲去开拓业务呢。

    贾代儒回到正屋,就跟老妻王氏说了贾瑞的打算。

    王氏虽然表示怀疑,但是贾代儒已经表示支持,况且孙子知道上进,不管能不能中举,也总是好事儿。

    于是赶紧过来。

    “瑞哥儿,科举是好事,可是钱呢?咱家可拿不出200两来。”

    “舅舅已经答应帮我赚钱,若是赚不到,他给出钱。”

    “你舅舅何时有这么多钱啦?”

    虽然心里怀疑,王氏还是希望贾瑞舅舅真能帮着出钱。娘亲舅大,舅舅帮外甥,似乎也是应该的。

    贾瑞舅舅开了间杂货铺,还在口马市上当牙郎,虽说生活还过得去,但是也拿不出200两银子。

    贾瑞也没指望舅舅给出钱,这200两银子,还要他自己来出。

    王氏将信将疑,也没说什么,只鼓励贾瑞好好温书,就要回去纺线。

    “祖母别急着走,孙儿还有一事商量。这两天得空,就去府里给我提亲。”

    “提亲,你看上谁家姑娘了?”

    “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哪个都行。”

    咯咯咯,王氏一阵笑。

    “瑞哥儿,你没发烧吧?快快打消这个念头。连司棋那个奴才都看不上咱家,别说你如今还是白身呢。便是中了举人,那两家的门第也不是咱们高攀得起的。等中举了,给你找个门当户对的。别妄想了,好好温书。”

    王氏走了,遥遥冷笑起来。

    “你和林姑娘、宝姑娘门第差太远,钱财也差太多。现在提亲,就是不知天高地厚,自欺欺人,自取其辱。”

    “我知道。这不是先声夺人,先占个位置,在人们心里留下印象嘛。就好像我是大明星、大老板的同学一样,将来就好说话了。”

    “林黛玉和薛宝钗现在还小呢,这个时候提亲,我怎么觉得你有点儿下流呢。你还是先把那200两银子弄到手再说吧。”

    我知道她们还小,这不是先造舆论么。

    一家女百家求,指腹为婚、童养媳,小时候先订婚,大了再结婚,这不很正常么。

    又不是真的定亲,有什么好卑鄙的?

    至于那200两银子,还要着落在王熙凤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