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丽人行
繁体版

第22章 殷人东渡

    贾瑞完成例贡捐纳,算是获得科考第一关。

    接下来,是去礼部报名。

    这一关也简单,登记一下就行。不过,还要进行资格审查,提供县教谕的同意参考证明,以及两名秀才或者廪生的担保。

    京城处于顺天府,分成长安县和万年县两个县,贾瑞所在地方是万年县。贾代儒跟万年县的教谕认识,也联系了两个秀才作保。这两关也算是过了,只要给两个秀才送点担保费就行。

    已经事先打通了关节,明天就去这几个人那里取来相关证明,送到礼部完事。

    几关当中,国子监捐纳是最难的也最为主要的一关。

    现在这一关完成,最大的障碍消除,接下来就等通知下场了。

    从礼部出来,贾瑞就去了兴隆街。这里是京城达官显贵的集中居住区。后来贾雨村到京城任京官,就住在兴隆街。

    兴隆街在皇宫西边,走了不到一刻钟就到了。

    因为达官显贵多,这里经营古玩字画的铺子也比较多,足有20来家。

    刚进去不远,贾瑞就遇到了冷子兴。

    “这不是瑞大爷么,真是巧了。听说明年春闱要下场,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刚刚才在国子监捐纳了例贡。我这点事情,你也知道?”

    “我媳妇从娘家听说的,恭喜,恭喜。瑞大爷下场,一定得中。”

    冷子兴的媳妇是周瑞的女儿,周瑞媳妇是王夫人的陪房,主管荣国府女眷出行、王夫人的采买事务,算是个比较关键的岗位。

    周瑞主管荣国府的地租收缴,店铺租金,庄子收成的收缴事务,也是个有实权的关键岗位。

    周瑞两口子原本是王家的奴才,跟着王夫人一起进入贾家。所以是王夫人的亲信。

    如果把贾府看作一个公司,那么主子们就是股东。赖大、周瑞之类的奴才就是负责经营的高管,权力也很大。代表主子对内管理,对外经营交往。

    周瑞两口子虽然是奴才,但是权势也不小。也正是因为如此,冷子兴才能在古玩这一行立足。

    若是以往,冷子兴也不大瞧得起贾瑞。但是现在贾瑞捐纳,成了国子监的监生。虽然是花钱买的,也不一定中举,但起码有了做官的希望,至少也能做个入流的小吏。

    这就跟以前不一样了。

    于是就强拉着贾瑞进屋喝茶,试图拉近关系。

    做古玩生意必须有靠山,否则在这一行很难玩得下去。不少买家和卖家都是难缠的人物,若是没有靠山,生意很难支持长久。

    贾府就是冷子兴的靠山。

    这一行水很深,必须是内行,若是外行,很容易被骗。

    这年头作假,作仿都很普遍,一不下心走了眼,就损失巨大。

    这一行也跟黑道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在豪门大户内部,也要有内应。

    比如宝玉房中有一件古董,就可以通过宝玉房的小厮茗烟,或者丫鬟晴雯把真古董偷出来,偷梁换柱,换成赝品放回去。

    冷子兴就跟贾府中的奴才时常这么干。

    冷子兴不仅跟贾府做这种生意,也跟其他豪门做这种生意。可着一家薅羊毛,早晚要出事,所以也要多头下手。

    他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各个豪门的丫鬟、婆子内外勾结,里送外运。

    虽然讲究男女大防,但那是指的勋贵、官宦、富商家的女眷不轻易外出,需要回避外男。对丫鬟、婆子这些普通人,劳动妇女,是不受这规矩限制的。她们可以满街走,抛头露面,市面上很多女子做生意,乡下女人也出来种地。

    即使官府,对这些人也没有多少限制。这叫做礼不下庶人。

    作为一个打工狗,贾睿在蓝星也跟古董这一行无缘,就是个外行。

    他来这里,主要是想熟悉一下。

    蓝星的古玩行当水也很深。但是把这里的古玩弄到蓝星去,在保真这一点上,还是有很大把握的。便是仿品,也是这个时代的仿品,也是值钱的。

    况且,就蓝星的古董鉴定,有几个真正的内行呢?

    跟冷子兴聊了一会儿,贾瑞故意露出手腕上的手表,立刻被冷子兴注意到。

    “瑞大爷,你这个是什么宝贝?能不能让我打打眼?”

    “这叫做手表,看吧。”

    贾瑞毫不在意,摘下手表,递给冷子兴。这家伙立刻翻来覆去看起来,一边看一边啧啧称奇。

    这是一块夜光机械手表,折扣式表带,带指北针,金黄色的手表看起来金光灿烂。

    这是贾瑞在手表摊上买的,花了150元。虽然是国产货,也不是什么名牌,但是质量很好,走时很准。

    现在大德已经有钟和怀表,但是没有手表。无论做工的精细还是样式,都无法跟这个手表相比。

    贾瑞讲解了一下,冷子兴还特意到了暗处,试了试夜光功能。

    “夜里真能看得见呢。”

    “那是当然,用的是夜明珠。”

    “只凭用了夜明珠,就一定价钱不菲。还有这司南,可以辨别方向,外出行商,行军打仗都用得上。瑞大爷,你从何处得来如此宝贝?”

    “”当年先家严到泉州带回来的,说是偶然救了一个扶桑人性命,那人赠送的,一直作为传家宝留着。今日我要下场,每天温书计时,太爷才把这夜光表传给我。”

    “很贵吧?”

    “太爷说,当年先家严回来说,便是在扶桑那里,也值一千两银子呢。”

    “古书上说过扶桑,我也听读书人说过扶桑,这个扶桑究竟在何处?”

    “当年先家严也曾经问过此事,那扶桑人说在万里汪洋之外。便是乘船,也要走好几个月。因为波涛汹涌,行船极难,所以少有来往。那个扶桑人,还是因为遇上大风,船被吹到了南洋。听说殷商故土如今已经是大德,才来到泉州,想要一览数千年之前的故地。”

    “我倒是糊涂了,你说的好像是这个扶桑的故土就是我大德?”

    “是啊,就是大德。也难怪你不知道,便是如今许多读书人,也不知道此事。据那扶桑人说,他们乃是当年殷商之后。先祖在殷商灭亡之时,正好在山东、河北一带用兵。他们不愿做周臣,于是15万军士和二十万家眷出海东渡。海上遇到大风,吹到了扶桑之地。那是一片膏腴肥沃之地,就在那里定居下来,繁衍生息。”

    “因为是殷地故人,每每见面,互相问候,就常常问‘殷地安否’?久而久之,就称印第安人。但是文章制度,风俗习惯,仍旧是殷商传承,倒是跟我大德有许多相似之处。那里农工兴盛,工业尤其繁荣,能制作很多不可思议的器物,这手表便是其一。”

    “因为是殷人漂洋过海过去,他们便自称殷人东渡。虽然远隔重洋,仍是我华夏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