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丽人行
繁体版

第25章 高冷范儿

    一刻钟之后,婆子出来,把贾瑞带到一个暖阁里面。

    暖阁不大不小,四个火盆里面炭火正旺,室内温暖如春。

    巧妙的是暖阁地面有一个水池,还有一个弯弯曲曲的水槽,上面正漂浮着几个酒杯,缓慢流动。

    贾瑞简单地介绍了自己,妙玉缓缓道:“瑞大爷可知这是什么场景?”

    “天祥孤陋寡闻,还是第一回见到这种景观,还望妙玉姑娘赐教?”

    “瑞大爷也算是读书人,没读过兰亭集序么?”

    “难道是曲水流觞?”

    小桌上摆着落花生,栗子、松子、榛子四样坚果,放着三个觞杯,一个觥杯,一把竹片。

    妙玉手里,则端着一个凤仪。

    现在人的住房、用具,有很多讲究,需要遵守礼制,不能逾矩。

    皇帝喝酒用龙杯,皇后用凤杯,王公大臣用爵杯,读书人用觞杯。

    觥杯,是专门做罚酒用的。

    这些竹片叫做筹,是用来计算饮酒数量的工具。

    这个摆设,说明妙玉刚才很可能就跟走的那三位公子在这里喝酒。

    不过,妙玉手里拿的杯子叫凤仪,这是妃子用的。

    妙玉显然不是什么妃子,用这个杯子,若是有心人揭发,那就是逾矩。

    妙玉敢用这个杯子,或者是关系亲密的人,不会揭发。或者是别人不懂规矩,不认得凤仪。

    贾瑞跟妙玉第一次见面,自然不熟。贾瑞断定,妙玉认为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凤仪为何物。

    凤仪、爵杯、觞杯、觥杯都有,能拿出这些东西,就证明妙玉手里确实有些好货。

    听贾瑞说对了,妙玉嫣然一笑,颇为得意。

    “果然有些见识,难怪能写出人生若只如初见……这样的诗句出来。

    若非瑞大爷这首诗,本姑娘还真的不打算见人呢。”

    “不过,这首诗虽然也算得上佳作,仍然算不上大家之作。在北地或许可以称奇,到了江南,怕是也泯然众人矣。”

    呵呵,这就是套路喽,假装高深,故意贬低我。

    还到了江南就泯然众人。你写一首来试试,你找个江南才子试试?

    若是我自己写的,可能还弄不清这首诗到底什么水准。

    这可是纳兰性德的诗,被广泛承认的传世大作。

    装高冷,浅薄了,未免小气。妙玉也不过尔尔。

    两人一边喝酒,妙玉一边点评。贾瑞虚心倾听,也不反驳,偶尔解释一下。

    贾瑞本来也不是来探讨诗文的,不过是借此机会结识一下妙玉,以便以后交往,从她这里弄点儿古董,也就没必要较真。

    很快过了一刻多,边上的婆子提醒道:“小姐,该打坐了。”

    贾瑞知道这是赶客,就站起来告辞。

    “以后再来向姑娘请教。”

    “随时恭候,希望下次带来新作,向瑞大爷讨教。”

    “不敢,不敢,该向妙玉姑娘请教才是。”

    妙玉没有出来,婆子把贾瑞送到山门。贾瑞刚刚走下台阶,婆子就回去,不见了踪影。

    二十两银子,就喝了一杯酒,会见一刻钟。

    这算什么,付费咨询?价钱未免贵了些。

    看来还是看我是个穷书生,没有跟那三个贵公子一个待遇。

    若是宝玉来,大概会当贵客吧。

    一边往外走,贾瑞苦笑一下。

    妙玉和秦可卿的套路,其实都差不多。不过人设和场景有所不同。本质上,也就是个交际花。牟尼院和书寓都是会所。

    他们的恩主都是高端客户,今天见我,很可能是因为抄来的那首诗,才破例一回。

    否则的话,二十两银子,她还未必放在眼里呢。

    不过这二十两银子也没白花,跟妙玉认识了,以后再来就有理由。

    只是遥遥吸收能量的打算,怕是落空了。

    这里没什么香火,来这里的人也没什么虔诚的信仰。妙玉也就是披了一张修行的皮,谈不上信佛、敬佛。

    现在贾瑞也想明白了,这些和尚、道士什么的,其实也跟自己差不多,都是打工人。

    道士给三清打工,和尚给佛打工,自己给老板打工。

    给老板打工是为了赚钱,可不是把老板当神来敬。

    若是论信仰,还是那些信众更加靠谱一些。

    所以,在牟尼院这种没几个信众的地方吸收能量,遥遥是想多了。

    这一点,遥遥没有出来反驳,就证明贾瑞想对了。

    “明天是腊八,水月庵那里都去上香,信众很多。明天去那里吧。什么?去两府要房子住?不是说好了中举之后再去么?好好好,去,这就去。”

    两府自然不会同意我去府里住,不过也好,就象跟他们借钱他们不借一样,陷他们于无情无义,也方便跟他们切割。

    回到荣国府,贾瑞就打听王熙凤在何处,说是朝西花厅那边去了,贾瑞就过去。王熙凤果然在这里跟李纨、尤氏说话呢。

    进去之后,王熙凤上上下下打量着贾瑞。

    “怎么了,二嫂子,有什么不对么?我还一句话都没说,可没得罪你。”

    “哼,瑞兄弟有些本事,二百两银子捐了国子监例贡,银子哪里来的?是不是劫道打闷棍抢来的?”

    不是你借给我的么?

    “从舅舅那里借的,才捐了例贡。昨天的事情,嫂子就知道了,到底消息灵通。”

    “哼,我知道的多了,还知道你昨天在国子监那里,送给陈也俊一首诗,此时怕是神京许多人都在议论你的诗呢。”

    真的假的?这才一天,就传的这么快?速度不下于网络传播。

    “倒是写了一首,不过是顺手写一下而已,哪里至于如此夸张。

    李纨笑了笑插言道:“瑞兄弟,怕是你还不知道吧。大老爷、二爷昨晚去齐国公府里赴宴,陈也俊在席上宣读了你的大作。人生若只如初见……,就是这一首。”

    “但是震惊四座,给大老爷和二老爷挣了面子。回来就叫人抄录下来,给东西两府各位爷和姑娘们看,激励他们呢,如今府里早已经传遍了。二老爷都说是几十年来难得的佳作,本朝至少排名前五。”

    呵呵,前五?我觉得前三还差不多,第一也不过分。

    “二老爷过奖了,我不过运气好,瞎猫碰到了死耗子,走运了而已。”

    王熙凤哼了一声。

    “算你还有自知之明,你的学问大伙儿也都知道,都说看不出来你还能写出这等诗篇来。”

    “喂喂喂,二嫂子,这么瞧不起我可就不对了啊。齐国公府那么多宾客都说好,想来就是好的。你的意思是说,有人说我学问不好呗?谁说的?我找他理论去。”

    王熙凤眼睛一瞪。

    “我说的,你来理论吧。”

    “嘿嘿,二嫂子说的,自然就是真的,我的学问确实不好。”

    主子丫鬟们就笑了起来。

    “这么老实,一定有什么事情求我。说吧,到底什么事情?”

    王熙凤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