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丽人行
繁体版

第39章 五魁首

    贾瑞安置妥当,开始观察其他考生。

    此前,贾瑞一直把自己定位成二十岁的大龄剩男。

    从结婚的角度来说,二十岁没结婚,确实算得上是剩男。

    从童生的角度来说,二十岁也算不上年轻。

    但是要从举人的角度来说,二十岁就很年轻了。

    入场的考生,三十多岁占多,四五十岁的也不少。十几二十岁的,就是绝对少数。

    科举中,年龄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年轻不仅意味着今后还可以下场,中举之后当官儿,年轻也占很大优势。

    古人寿命低,五十来岁就是老人了。如果当官儿,也当不了几年。朝廷也会算账,对于年纪大的官员和年轻官员的安排也就不同。

    五十岁的人,就安排到一个不重要的,或者偏远的地方当个无关紧要的官儿。反正你干不了多久就老了、病了、甚至死了,没有多大培养前途。

    把功名给了这样的人,朝廷得到的回报就有限,弄不好还赔本。

    但是像贾瑞这样一个二十一岁的举人,预期寿命还很长,就值得培养。可以安排在比较重要的职位上,今后升迁的空间也比较大。

    把功名给了这样的人,将来就可能给朝廷带了更多的回报。

    科举不仅仅是文事,也是经济事务,要算经济账。

    官员俸禄比较低,读书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成本,也损失了劳动力。跟工商能够即刻产生收益相比,读书在经济上短期内是不合算的。

    为了吸引人才为自己服务,就要在经济上进行适当的补偿和平衡。

    平衡的方法,就是给有功名的人和官员免赋税、徭役、兵役,以此补偿他们在读书上的损失。

    江南比较富裕,但是那里的赋税也重。为了避税,读书就是一条可行的路线。

    不是因为江南人更喜欢读书,而是因为读书好了收益大,在经济上更合算才读书。

    背后还是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午时三刻入场结束,监考官宣布考场纪律和惩罚办法。

    午时正,正式开考。

    兵卒举着大牌子来回走,上面写着考题,考生把考题抄录下来。

    第一场考的是经义,也就是四五五经的内容。一共八道题,四书三道,五经五道,类似公务员考试的申论题目。

    第一道题的题目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义。

    第二道题目是: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第三道……。

    正科的经义,一般是九道题目。这次八道题,比正科少了一道题、

    正科北榜乡试,考生一般都有一万多人。这次恩科,北榜大约四千人参加,比正科少了许多。

    正科乡试的主考官,一般都是翰林院出人。这次恩科,主考官是礼部仪制司的正五品郎中,也比正科低了一截。

    从这些设置来看,昌明太上皇还是比较谨慎的。避开了跟皇帝主持和文官们普遍认同的正科正面对抗。

    这也可能是没有遭到当今盛德帝和文官集团阻挠的原因。

    尽管有遥遥帮助,但是鉴于遥遥的不靠谱记录和贾代儒的督促,贾瑞还是下了不少功夫的,自我感觉学问有所见长。

    不过审题之后,还是心里没底。

    “遥遥,你感觉怎么样?”

    “还不好说。”

    什么叫还不好说?你不说都交给你了,如今下场了,你就给我来个还不好说?

    “这种考试不见人性,确实有难度。不过,我想我还是比别人强那么一点点。这些人里面,除了一些滥竽充数的,大部分其实也都跟你差不多,也是懵里懵懂的,谁也不比谁好上多少。”

    “那些真正的学霸看不起恩科,想走正科的道路,也就你们这些学渣凑到一起摆烂。所以,你也不用太担心。录取二百来人,你还是有希望的。”

    “当然,运气也很重要。这次的五经考官,也不是最好的。礼部仪制司那个郎中王印,就是个糊涂虫。只要你能得到五经魁首中的一个,就有希望过关。”

    “是那一经魁首?”

    “《易经》吧,这个逻辑性比较强一些,能够发挥我的特长。科举这东西,在考生和外人看起来神秘、高尚、庄重。实际操作中,也没那么严肃谨慎。”

    “比如判卷的考官看文,不少时候就是稀里糊涂的。那么多卷子,谁有那么多精力和耐心都去一一仔细察看?有的时候就是大致上看看一眼,有的时候甚至都不看完,有的时候全凭个人喜好。只有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卷子,才会仔细看。”

    “所以,也不是文章最好的就一定中举。文章平庸的中举,也大有人在。”

    “好吧,好吧,你说的《易经》魁首有把握么?”

    “又不是我判卷,我怎么知道。”

    “你能读懂我的思想,就不能读懂考官的思想,操纵他们的思维么?关键时刻,有什么本事都用出来,就不要藏私啦。”

    “你个笨蛋,我要是有那个本事,早就去找皇帝了,何必还跟你在一起?”

    “好吧,你快做题吧。”

    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

    判卷中,考官会选出每一经中成绩最好的文章作为魁首。

    因为一共有五经,所以称为五魁首。

    贾睿在蓝星工地上,经常听农民工们喝酒划拳的时候喊什么五魁首。到了红楼世界才知道,五魁首是从这里来的。

    被选上了魁首,即使其他科目的成绩差一些,只要不是差的太悬殊,最后中举的概率也比较大。

    有点儿一俊遮百丑的意味。

    两天的考试时间,时间虽然够用。但是八道题目,八篇文章,也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还是很考验功底的。没有真才实学,就想鱼目混珠,也绝非易事。

    琢磨了一会儿,贾瑞就开始列提纲,准备打草稿。

    想抄别人是不大可能的,监考很严格,一旦发现作弊,就会被清除出场。反正有遥遥相助,贾瑞还是决定老老实实答题。

    作弊被发现,以后就没有科举资格,彻底断了这条路,

    留下这个记录,今后也不可能当官儿。

    对于个人声誉影响也很大,几乎就等于社死。

    还有一点担心,那就是贾府里面的人。

    贾瑞得罪了王熙凤,跟秦可卿关系也不好。贾蓉、贾蔷、倪二也都对贾瑞恨之入骨,不想看到贾瑞发达。

    王熙凤不过喜欢钱而已,贾瑞不太担心。

    跟秦可卿关系虽然不好,但是贾瑞其实也没有对她做出什么比较过分的事情,不至于拼个鱼死网破。

    但是贾蓉、贾蔷、倪二这几个人就难说了,他们做事无底线,什么事情都能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