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每月一个新规则
繁体版

第七十章:贵族的穷

    瑞珠端来茶水,放在贾蔷的声旁桌案上,笑着:“老爷,夜深了,该休息了!”

    贾蔷却是摇了摇头:“烂账,糊涂账,这些宁国府的奴才当真是中饱私囊的高手。”

    宁国府剩下来的遗产,对于贾蔷来说,是必须要理清楚的。

    当家作主如若连自家的基本情况都不了解,那么这个家也算是白当了。

    不求精确到具体的一个铜板,至少从银子的总数上来看,应该要有一个心中有数。

    紧接着,贾蔷端起茶水来喝了一口茶水后,顿觉身体好了不少。

    他放下手中账本来,皱眉:“宁国府如今有九个庄园,一个庄园每年至少要交五千两银子。也就是说宁国府一年地租的收入接近五万两银子。”

    瑞珠倒是不太清楚这宁国府的总务账本。

    但是,在她想来,一年躺着就有五万两银子,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

    瑞珠:“老爷,五万两银子,着实吓人。”

    贾蔷摇了摇头:“二十两银子足以让一家五六口吃一年的,依你丫鬟的身份来看,五万两银子的确是天文数字。

    普通若要靠替人卖力气,做针线活等等工作赚钱,至少也得不吃不喝数百上千年才能够赚到这一笔钱。

    但是,这样的收入,放在京城权贵当中,属于低等收入。

    便是田庄比我们宁国府还要大好几倍的荣国府,每年收入,我粗略估算一二,也有几十万两银子。

    可我那琏二婶子管家,不也整日哭穷喊穷,说没有银子花。

    在我算了一下荣国府的资产之后,少说也得百万两银子起步。

    百万两银子,在荣国府的老太太眼中,也只是中等人家。

    你可知道那上等人家是何等风光?”

    此刻,贾蔷的一番话语,却是让瑞珠这个丫鬟深切体会到这个世界的恶意和阶层差距。

    上层人物:“朱门酒肉臭。”

    下层人物:“路有冻死骨。”

    瑞珠想到自己的父母,又想到自己现在丫鬟的身份,不就是当初活不下去了。

    才会主动卖身到宁国府来当生生世世的奴才。

    不然的话,谁家能温饱,活下去,会将自己变成被人奴役的奴才呢?

    盛世太平犬。

    虽说盛世安宁太平,但是,人如猪犬,日子仍旧不太好过。

    瑞珠看向贾蔷,便问:“我观荣国府那吃穿用度之奢靡,便是我们宁国府都比不得的,又怎么可能穷?”

    在外人看来,王熙凤所说的穷,就是家中只有约莫一百多万两银子的存款。

    每年数十万两银子的收入。

    太穷了,着实穷的吃土了。

    在贾蔷看来,这就与前世那些大明星哭穷一样,看着自己银行卡里面的数百万存款,嚎啕大哭,太穷了。

    只是现在贾蔷乃是宁国府的老爷,自然也有更多的看法:“其实按照荣国府的收入来看,根本就不穷,但是,家业再大,也经不住奢靡浪费。

    荣国府上下几千号人,每个月的开销,你知道多大?

    吃最好的,用最好的,还有各种人情往来等等,收入虽多,但是支出更多。

    收入高,支出更高,反而显得入不敷出,每况日下。

    就跟一个穷人每个月只有一两银子的入账,偏要花完这一两银子还不够,还得超额支出,找朋友借贷一些才可度日。

    如此亏空,长久下来,岂能久乎?

    更何况,现在的荣国府也与咱们宁国府一样衰落的厉害。

    想当年,荣国府与咱们宁国府的府库当中,那一家没有数百万两银子的存款,搁置在库房吃灰?

    只是今时不同往日,到底是落魄了。

    我估摸着现在荣国府的府库里面的存银,与咱们家应该差不了多少,甚至还要更差一些。”

    瑞珠听闻贾蔷的分析,不明所以的点了点头,偏过头来,又问:“那荣国府有多少存银?”

    贾蔷思忖片刻后,回应瑞珠:“至少七八十万两银子是有的,如若算上家中的古玩玉器等等,只怕可得高算几十万两银子。”

    荣国府内储藏的各类珍宝可不少。

    这些珍宝都是值钱货色,随意拿出去典当,都可换几百上千两银子。

    更有一些稀罕物,少说也得万两银子起步,数十万两银子停价。

    家底是有,可入不敷出。

    王熙凤她们是有多少银子就花多少银子不提,还要亏空一些,自然也就难以为继。

    贾蔷知道接下来贾元春会被封为贵妃娘娘,紧接着,荣国府还要修建大观园。

    只怕至少数十万两银子预算,实际要用百万两银子的大观园,会将荣国府给彻底拖垮,成为那压死荣国府经济体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贾蔷心头琢磨却也并不打算出手有所作为。

    宁国府自己的事情都还没有理顺,他那里又有闲心去管荣国府的事情。

    旋即,贾蔷打了一个哈欠,伸了伸懒腰,站起身来,望着瑞珠:“快去给本老爷打水过来洗漱,爷困了,要睡了!”

    瑞珠闻言连忙下去为贾蔷打水洗漱,忙前忙后,伺候着贾蔷入睡。

    翌日。

    荣国府的贾母与王夫人打发人过来,询问贾宝玉的去向,遂找上贾蔷。

    贾蔷面对来人,就问:“老太太,太太有什么事要吩咐?”

    那小厮弯腰低头:“老太太与太太关心宝二爷的身体,说最近几日接连下了几天的阴雨,湿冷入骨,命我过来传信,让宝二爷多穿两件衣服,如果没有什么紧要的事,可回去荣国府居住。”

    贾蔷点了点头:“现在宝叔叔不在我这里,他与琏二婶子居住在不远处的馒头庵内,你可去馒头庵寻他。”

    那人得知又连忙转头去了馒头庵,寻了王熙凤,叙述原委。

    王熙凤遂命人将贾宝玉喊来,告知此事:“你留在这里左右也无事,要是你不愿意在这里受罪,就可回去。也莫要有心理负担,大家不会怪你的。”

    贾宝玉则是连忙摇头。

    昨日他才与智能儿风流缠绵,食髓知味,已晓得那风月美味。

    而今他又那里肯回去,忙央求王熙凤:“嫂嫂,我不回去,我还得留在这里陪着嫂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