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田亩间
繁体版

第十二章:查漏补缺

    板车拉在桥上被人看到,围着又卖了一条鲤鱼一条雄鱼,到街上时已经五点多了。

    能明显看到街上的人逐渐多起来,到市场后也没挤去中间,随便找了个边上的位置停好板车,开始将剩下的鱼分类。

    剩下活鱼最多的就是鲤鱼了有九条,任然留在大桶里,鲢鱼有两条活着放进小桶,雄鱼只剩一条依然坚强着,放进桶里。剩下的就都是死鱼了,直接放地上。

    算起来死鱼占了三分之一了,四条雄鱼、三条鲢鱼、两条草鱼、一条鲤鱼,草鱼还是因为卖的快,不然死得肯定不止两条。

    下午的市场人流量比早上差了很多,不过吴之武的鱼也不多,卖的也便宜,一个来小时也就差不多卖完了,中间还有带着套袖的过来收了三毛钱摊位费。

    那些死鱼全是按活鱼的半价卖的,没办法这都到傍晚了,卖不掉就只能扔,做咸鱼都不好做,苍蝇太多了。

    林林总总加上前面卖给郑壮国的,扣掉秤钱和摊位费一共卖了七十八块,算是一次就回本了,悄咪咪数完钱的吴之武很高兴,这能抵上工人的一个月工资了,将几个桶里的水搬到河边倒掉,又将东西都收拾到板车上就开心的让老三看着东西,自己则是去转转准备买点吃的犒劳下老弟。

    不过转了一会却碰到了鱼贩子张来贵在收摊子,也没觉得尴尬,上前打了个招呼:“张哥,下午也出摊啊,都卖完啦?”

    张来贵看到他也很惊讶,上午才买完网回去怎么下午又来了。

    “小吴啊,你怎么又来了?这是缺了什么东西来补?”

    吴之武摆摆手,诚恳的实话实说:“不是,这是刚买的网嘛,下午回去试了一网,收获一些鱼,想着你让我最好早上送去,所以我就自己拉来卖了。没想到你下午也出摊啊”

    这话说让张来贵很惊讶:“这么快就有收获了?有多少啊?卖完了?我下午一般就是把我两个兄弟打的鱼拿来卖掉,下午买鱼的人没那么多,不敢收别人的,卖不完就要亏本了”

    吴之武挠挠头,谦虚的说:“嗐,就网了一网哪有多少,三四十斤吧,便宜点卖掉了。”

    “哦,那也很不错啊,一般一网也就二三十斤,今晚还去打吗?”

    “今晚不去了,忙一天了,太累了。唉,对了,张哥,你们村打鱼的多,有没有会织网的?自己织的应该要比百货商场卖的要便宜点吧?”

    “有,这个怪我,上午咱们也不认识就没跟你说,我们村里人家自己织的能比去百货商场买便宜块吧多钱,下次你送鱼去我家的时候我告诉你谁家会织,你就可以自己去买了。”

    “那谢谢张哥了,你先忙,我转一转买的吃的回去。”

    “莫客气,你去吧”

    结束对话,吴之武接着转,肉摊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些剔得狗都不愿意啃的大骨头,不过吴之武没嫌弃,买回去熬汤煮粉丝也是很美味的。

    又找到个卖油饼的摊子,买了六张大油饼,摊的薄薄的饼皮,里面是梅干菜加点肉星,油煎的金黄酥脆,相当美味。

    拿着一张饼边吃边走,见到有卖米粉丝的又买了五斤。

    回到板车边上时饼已经吃完了,掏出一张递给老三,拍了拍手拉车回家。

    空车回去就轻松多了,都还有余力让老三坐板车上,不过老三拒绝了。

    到家时天已经完全黑了,在满天星光的照耀下进了家门,吴母自然给他们留了饭,受肉肉诱惑的老四很好的完成了留言任务,可惜今天没买到肉。

    想用油饼抚慰下老四受伤的心灵还被吴母阻止了,在吴之武的强烈要求下老四最终得到小半张油饼,剩下的吴母收起来明天的早饭吃。

    老四虽然馋但并不烦人,没吃到肉也没有闹,拿着小半张油饼也吃的很开心,眼睛都笑的眯起来了,也难为他那么大的眼睛都能笑得看不见。

    吃完饭后没顾上说话,马不停蹄的拉着老大去码头将竹排扛回来。到那发现竹排有人上去看过了但绳子没动,应该是没人撑去用,也是,下午一般南岸这边没人等船,都是从北岸干完活回来的。

    到家后一聊天,吴父老两口和老大听到说今天打鱼卖了八十多都很震撼,这比的上一亩田种一年的收益了。

    三人都对吴之武的打鱼大业表示看好,夜晚就在一家人友好和谐的商议中过去。

    第二天早上吴母用大骨熬汤煮了一大锅米粉丝,熬的略微浑浊的骨头汤配上透明的粉丝,再撒上一些干辣椒和青菜叶,美味无比,一个个吃的碗都不用洗。

    吃过后吴之武没去收地笼,而是去下游里吴家村有五里多路的东水村找老竹匠。

    昨天打鱼的第一网暴露了不少问题需要解决,核心问题就是怎么提高打上来的鱼的存活率问题。

    第一是鱼打上来在竹排上怎么养,加大桶肯定不行,竹排就那么大,不考虑承重问题也放不下,放个竹篮就已经不好走动了。

    吴之武想的是做两个长筒形的竹篓,像翅膀一样平行的挂在竹排两侧,保持大部分竹篓在水下,上面开个可以活动的口子,这样从网上解下来的鱼第一时间就放进去,应该能养活。

    这两个大竹篓顺便还可以解决第二个问题,就是打完鱼到拿去卖这个时间段里鱼怎么样,吴之武想的是竹篓在竹排上做成可装卸的,打完鱼了把鱼倒进大木桶里,拉回家后又放回竹篓然后把竹篓放在后山小溪里,小溪是活水,应该可以养住这些鱼一两个晚上。

    之所以有这个问题是因为他并不准备通宵打鱼,主要是靠白天打,实在白天收获不好或者白天没时间,也是前半夜去打鱼。一方面是晚上黑灯瞎火的在河里不安全,另一方面是实在不愿意熬夜,熬夜太伤身体了。

    然后也不能每次都像昨天一样打完鱼立马拖去卖,太累不说也不是每次都有这么好的运气都卖完,首选还是早上去卖,不管是自己零卖还是批发给张来贵。

    到竹匠家说明白了自己的需求,两个大竹篓、两个大鱼篓(带倒口能进不能出的原始地笼),包工包料两天搞定,十块,吴之武直接把钱给了。

    都是熟人,村里的竹制品大部分都是他做的,一般是上门去做,两三块钱一天主家包材料和两顿饭一顿点心。

    吴之武懒得麻烦,就直接让他做好了给送过去,省了自己去砍竹子,还得忙前忙后的安排饭啊什么的。竹匠也愿意,钱多了,在家干活也方便,竹子让儿子去砍就是了。

    从竹匠家出来往家走的吴之武,一边拿草帽扇着风一边感慨买二八大杠得提上日程了,不然见天这么走,腿都走细了,主要是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