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穿越,主角都是我的作品
繁体版

本纪贪欢正文第一章

    “世本无道,因我而存。虽成不朽,不谓永恒。”

    大圣人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从何说起,…

    世界是相对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合,前后相随。恒也。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今不论正邪,——世人从不知。道境——为远古大能所辟,或大或小,凡人皆不能入内。

    窃道——夺天地之造化,明天地之至理。

    今,世有修道者三类。

    为仙、佛、魔各执道、念、情。

    仙不染因果斩七情除六欲。

    佛不染红尘平心性修金身。

    魔只为顺心宁为恶不弃情。

    …

    “太元年间,帝下当政,万民臣服。帝下一统文字、货币、器具,又筑路基、修水利,诛文(儒)士千人,曰:‘儒以仁(又一曰义)乱政。国以法,方天下。’

    末几,太初二宰出、方平百官,又有柏齐王伏北邙大戎,时万戎归。

    如今,太平了已二三十年,正兵马放肆、井市喧哗、小贩走私、官贪厉辣、人命无几之际。

    大仙人曰:‘大合山墓。’

    ‘山上行人一叶秋,山下人行不归流。’

    ‘三千王将迁山东,八百诸侯百八垄。’

    大合山中,近年皇庭大兴土木,召夫百万筑一陵墓。大号天下引诸侯不轨。帝代天命,起伐。令大将柏齐,破了合纵连横之势。

    日后,帝下乃令齐。送葬诸侯于大合山。午下动工,今夕方毕。余部归…

    大诗人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今,夕阳下。

    大合山一往如常的宁静。

    山上的秋,山下的冬。

    从大山合向夕阳的远方。往下,大合山的石碑从大合山东一直绵延到大合山西。

    上山的小径上也无,——只灰白。当外面的世界还处在冰雪的原野中,这座山,或者说这片墓林,只余下灰、白的丧礼!

    秋已枯了。不远处山上的夕阳下,天地已合上了,夜的上上下下只是不可琢磨的轻雾。

    青色边幅的轻雾。

    大合山后紫竹林一株千年古树下一茅草屋。

    下一闲人,道:‘当年胡马卷八荒,风起苍黄。三千王将戎关道,左右弓刀。

    帝今日月戏作窗,岂是三皇?一钟敲醒人还笑,天老孤高。’”

    白驹过隙。凡尘世俗,万亿年后一山谷中,坐落着一十户人口的村子。

    这个村庄北近山水,下却是一片松林子。

    村户人世代起居,——男女老少,皆早起晚归。

    比邻山水,这村户人也没多出山过。

    据村长说“谷外之世,六合八荒,为当今圣上之地,又北蛮、西戎、东匈、南越。中土之地,人皆心机险恶,乃不外谷。”

    据村户王说,那村长姓孟名岗字少郊,年且九十。其人年少时多有心性,奇。因行于外世,数载归。这人颇有见闻,亦颇晓人心险恶。又因其一身本领高强,驱狼御虎,兼有德望,乃受任于上任村长姜氏。

    要说姜氏,于谷内可谓“与天无二”。从人入谷起,这姜氏一代受任村长职务,尚未失职。可这一代已绝后了。

    那姜氏行为古怪。时日无异,日夕时却手足齐舞,状若疯魔。人人恐见之。

    “颠三倒四…”那姜氏日夕时道。

    村户人人凡几,不解其言。一日正午,一个老和尚刚巧经过谷外,方观谷形,诧异之。入谷,但见一村背靠山水。

    村人见了老和尚,俱迎之。老和尚往山上一往,归时只道“这山上有妖,妖…”

    因此,——这村中年少之人,常闻其父曰“那后山有妖怪。我儿,莫进去那!”

    后山并不全是林子。

    那有一片如镜大湖。每逢秋风南下,便殷红如血。

    如一的是,夕阳西下,村户人总从这勺起的一勺水,当即饮入,后又回了去。

    下山时人必三步并作两步,如飞的奔走。

    日日农忙,村人不免劳心力了。后又听那王村户说起“这山上的水,——治病。疗伤。去疲劳。”原是如此。

    夜,人归夜鸦寂,日下门户闭。

    北川,孤城,一个经纶书生手持古卷,于烛灯下曰:“中土人皇,帝下八荒。

    乃吞六合,并立八王。

    西北古王,一力七王。

    尚、天、孤、高,谷、余、炀欤?…

    大合山下,三千王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