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运农女:带全村种田致富吃大肉
繁体版

第十三章:大房子快有着落了

    饭菜已经上了桌,云锦正在盛饺子。

    “阿羡,你把这碗饺子给六爷爷送过去!”

    “把那个猪蹄和棒骨放篮子里带着,跟爷爷说声,吊他家井里。”

    六爷爷也就是老族长,行六,对云锦一家一直很照顾。

    老人家这辈子一儿一女,儿子死在战场上,儿媳改了嫁,留下一儿一女。

    女儿嫁出去之后,家里只剩两个老人带着俩孩子。

    不过因为以前是白云村的族长,又是现任族长的亲叔叔,为人正直,受人尊敬,家里有什么事村里人都会去搭把手,日子倒也过得去。

    云羡舔了舔嘴角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留下的油,挎上篮子接过饺子拔腿就跑。

    “喂,你慢点,别摔了!”

    云羡身影已经消失不见,只有声音远远地传过来,“放心吧,等我回来你们再吃,一定要等我啊!”

    夕阳透过云层,向大地洒下绛红色的霞光,袅袅炊烟伴随着徐徐清风,显得清淡而又舒朗。

    云锦心里有种前所未有的静,这一刻,她爱上了这里。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云家众人围在旧旧的临时木板桌上,看着眼前的佳肴不知如何下筷。

    “娘,姨,你们别只看啊,快尝尝!”

    家里长辈不动筷子,小孩是不能先吃的,云羡早就急得抓耳挠腮了。

    “阿锦,你这小脑袋瓜子怎么长得?也太聪明了吧,你姨我活这么大岁数,还没吃过炒菜,不,是见都没看过。”

    就是油放的她心疼。

    锦丫头炒这几个菜用的油,够他们一家子吃半年的。

    见都没见过?

    好像是,据她了解,这里的烹饪方式有煮、炖、蒸、烹。

    老百姓以前三种为主,“烹”是富贵人家十分流行的一种烹饪方式,也就是在蔬菜、肉类中加入油脂,在锅里煎熟。

    唔,倒是有点像现代的自助烤肉。

    云锦不确定的问了问:“县里酒楼也没有炒菜?”

    李晚霞尴尬一笑,那她就不知道了,普通老百姓谁去过酒楼啊!

    “酒楼一年之前是没有的,现在,应该也没吧!”

    普通百姓黎兰发言了。

    原来云向南在的时候,经常带黎兰出去开小灶,几个孩子都不知道。

    好嘛,果然父母是真爱,孩子都是意外。

    看着孩子们挪揄的眼神,黎兰不自在地夹起了一片土豆。

    听阿锦说,这土豆她以前在书上见到过,无毒,是可以食用的。

    为了保险起见,黎兰还把土豆切成小块喂鸡,确实没毒。

    本来还想着这东西跟土疙瘩一样,味道肯定不怎么好,可这一入嘴,她惊呆了。

    香咸软糯,混合着浓郁的肉香,实在是美味啊!

    再夹一筷土豆丝,唔,不放肉的也敲好吃!

    众人夹菜的速度越来越快,云锦眼睛越来越亮。

    天啦噜,她要发财啦!

    想想也是,现在铁锅还没普及,不过“烹”已经流行许久,“炒”估计也快了,古人的智慧可不容小觑。

    得计划计划,趁这段时间好好捞一笔,哦吼,她的大房子有着落了。

    嗯,明天就去县里考察考察。

    第二天,云锦到底是没去成。

    呜呜,昨天走的路太多,这会儿腿又酸又胀又疼,起不来,根本起不来。

    连早饭都是在自己房间吃的,可把大家心疼坏了。

    于是云锦被迫体验了一天云璟的日子。

    就连中午的黄豆炖猪蹄和骨汤面条,都是由她口头指挥,李晚霞实操的。

    别说,霞姨的手艺还真不赖。

    等娘亲做完月子,就让霞姨忙起来。

    都说十本种田文,九本猪大肠,卤肉卤大肠可以提上日程了。

    霞姨手脚利索爱干净,做吃食生意再好不过。

    酉时初(十七点),凉风习习,吹走了一天的燥热。

    云锦还是下了床,她觉得再躺下去人就废了。

    走出房门,云锦扶着篱笆墙慢慢走着,放松双腿。

    “阿锦在家呢,阿羡呢,快让他出来帮忙。”

    一道洪亮的大嗓门突然出现,吓得正在想事儿的云锦一激灵。

    云锦不着痕迹地打量了推车的中年汉子一眼。

    这是,她二伯?

    云老太育有四子。

    云家长子云向东,与云老太的娘家侄女赵秀兰结为连理。

    云向东有两子一女,长子云谚、长女云彩和次子云雷。

    云谚刚满十八岁,是白云村唯一的秀才,这也是村里人不愿得罪他们一家的主要原因。

    云家老二云向西和媳妇儿李桂花都是忠厚老实的,二人育有三女一子。

    老大云月,老二云星,老三云朵,最小的儿子叫云淮。

    李桂花一连生了三个女儿,好不容易生下一个儿子,却自幼体弱多病,所以二房一直不受云老太待见。

    云家老三便是云锦的父亲云向南,云老三出生时,云老太差点一命呜呼,他也成了云老太最讨厌的儿子。

    由于生云向南时伤了身子,时隔多年才生下云家老四云向北。

    云向北二十一岁,读书读了十来年,连个童生也没考上。

    但又自命不凡,乡下的姑娘看都不看,所以到现在也没成家。

    都说老儿子大孙子,老人家的命根子,云谚和云向北那就是云老太放在心尖尖上的人。

    老云家虽说颇有资产,可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就是因为家里的钱都用来供他俩读书了。

    确认来人之后,云锦放下警惕,如果说老云家谁还有良心,恐怕就只有她二伯一家了。

    不过云锦闹分家那天,二房一家都没在。

    “二伯,你来啦……”

    云羡对二伯云向西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之前不攒了些木头嘛,顺手做了套桌凳给你们送来。”

    看着侄子侄女亮晶晶的眼神,云向西挠挠头,憨厚地笑了笑。

    太好了,真是刚瞌睡,二伯就把枕头递过来了,云锦昨晚还想着找人做一套呢,她再也不想把竹筐和木板当桌子,用土砖做板凳了。

    推车上,除了一张大木桌和八个板凳,还有一个木桶,两个木盆。

    云羡一蹦三尺高,“二伯,你也太厉害啦,做的真好。”

    云向西一张脸黑红黑红的,笑道:“赶工急了点,虽然样子不好看,但绝对结实耐用。”

    哦对,云锦想起来了。

    二堂姐云月快嫁人了,二伯学过木工,便攒了些木头,给女儿做一些柜子之类的当嫁妆。

    隔壁村有个张木匠,和二伯是是师兄弟,平日里两人一起做一些桌椅板凳的卖给村里人补贴家用。

    但做嫁妆这事,云向西都是瞒着云老太做的,不然这些家具是云彩的还是云月的,可就说不准了。

    “二伯,这套桌凳得多少钱?我去给您拿。”

    能想着帮他们家做一套桌凳,云锦已是万分感激,哪能让二伯贴木头又贴时间的。

    云向西脸一黑:“怎么?你不当二伯是一家人了?”

    “不是,我……”

    “哎,你这小丫头……”云向西轻叹一口气,抬头看看天,眼中满是怀念。

    “且不说你喊我一声二伯,就是我学木工的银钱,都还是你爹给的……”

    那个时候他对木工很感兴趣,便想趁着农闲去找师傅学手艺,可云老太一听还要交钱便无情拒绝了。

    就在他心灰意冷时,是老三,跑到山上蹲了两天一夜,猎了头野猪,给他交了费用。

    永远记得,那个下午,太阳还有些刺眼,一身血的老三跑着奔向他。

    “二哥,钱我已经交了,你明天可要早些过去……”

    老三呲着牙,笑的比那天的阳光还要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