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角浮生
繁体版

第三章 王牌手扶拖拉机手

    “我最牛!吨吨吨....”

    驾驶手扶拖拉机,龟速行驶在乡村小径上的杨平安,颇有一种舍我其谁之感。

    看着前方不远处,路中间站着一只尾羽鲜亮的大公鸡,正伸长脖子,准备对着太阳来几句的“喔~,喔~,喔~”,

    他此时倒也不怵这村里一霸,挑眉一蹬,自觉霸气侧漏。

    双方大眼瞪小眼,大公鸡歪了歪头,似乎觉得声音不一定有那个冒着烟,吨吨作响的东西大,缩了缩昂起的脖子,扑腾着翅膀走开了。

    此刻公鸡如果会说话,估计得骂骂咧咧吐槽一番:

    “这二愣子是谁呀?卷起裤腿,一脸叼样“

    ”还有人不知道你鸡哥是村里一霸吗?”

    “算了,谁声音大谁有理,鸡哥这次就原谅你了。”

    杨平安看着走开的大公鸡,无所谓的笑了笑。微闭双眼,脑海中想着自己就驾着拖拉机“飞驰”在中心城的宽敞平安街上,看着旁边驶过一辆又一辆的跑车,豪车,他抖了抖嘴了雪茄的烟灰,戴上墨镜,一脸睥睨,看着路过的豪车车主那一脸震撼表情……

    “平安,停一下,给柴油机水箱加点水”,看着架着拖拉机缓慢接近的儿子,杨父喊了一声,接着拎着装满水的水桶,慢慢地从河边的堤坝往上走。

    杨平安被这一声呼唤,从幻想中拉回了现实,睁开了微微眯着的眼睛,将拖拉机的操纵杆调至空挡,停了下来。

    “好的,这就来”,下车的杨平安,接过了父亲手里的水桶,往柴油机水箱倒水,顿时冒出一股热蒸汽。

    “来,把这个铁犁给装上,拧一下上面的固定螺丝。”杨父将扳手递给了放下水桶的儿子。

    如果杨平安没记错的话,家里的这个老式拖拉机,差不多有将近15年的历史了。

    像这种老式拖拉机后部有一个大铁架,可以固定各种农具,比如犁、耙、铲等。先要装上铁犁先将田里的土全部翻一遍,将底下肥沃的土壤翻到表面来,然后将换下铁梨,将铁耙固定在拖拉机的大铁架上,重新来一遍,将翻过来的大块泥土给打散。之后只要上肥料,水稻就可以肥沃松软的土壤里种植生长了。

    一切就绪,杨平安开着拖拉机下了田,拖拉机轰鸣着缓缓前行,犁铧翻起泥土,将它们整齐地堆积成行。他双手紧握把手,赤脚用力踩动脚下的转向轮,随着身体的侧倾,将拖拉机完美的掉过头来。

    春日的阳光洒在他坚毅的面庞上,汗水顺着脸颊淌下,滴落在新翻的泥土里,汇入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充满着无限的朝气与生机。

    他操纵着手扶拖拉机在泥土中来回穿梭,犁铧在地里翻卷出一阵阵青草夹杂着土地的芬芳。

    一个小时左右,杨平安终于将这田给耕好,将其变成一块块松软肥沃的耕地

    此刻在田垄旁,杨父将肩上扛着的锄头放下,接过旁边大伯递过来的烟,掏了掏兜里的打火机,“咔嚓”一声,给大伯点上,接着又给自己点上。

    ”要是平安早点回来就好啦,还能赶上今年的拖拉机大赛。“大伯吐了吐嘴里的烟,看着灵活侧身带动拖拉机转弯的平安,对着杨父道。

    杨父有些不置可否,”确实,早点回来就好啦,说不定还能拿到今年的拖拉机比赛的冠军”

    ”别人还不一定,你说平安,还真有可能”大伯脑海中想着村里的这些青年一代,或许还真没有在驾驶拖拉机方面比平安还好了在他印象中,17岁的杨平安,就已经是最年轻的拖拉机驾驶冠军大赛的亚军。差一点就赢了他年富力强的儿子。

    拖拉机比赛是这个村子里特有的比赛。一年之计在于春,每逢春耕,村子都会举行拖拉机大赛,到时会划出好大一片田地,并联合周边的几个大队,共同举办比赛。设置16-35岁的青农组,35-50岁的壮农组,50-65岁的老农组。拖拉机大赛是这群朴素农民的盛会。

    小时候在他和郭赐傲一起放牛的时候,还听父亲说过,在他年轻时,还不叫拖拉机比赛,那时候大家都通过拉牛来耕地,就叫种田比赛,不过那时的比赛是贯穿全年的,不仅涉及春耕的耕地、种植,中期的水稻维护,后期的稻谷收获,各个比赛环节,涉及一家老中青三代,充分考量大家的种植水稻的技艺。在那个粮食产量不高的年代,是靠最终所能收获的稻谷重量来决定冠军归属的。

    到了现在,一方面是稻谷的产量相较提升巨大,再比产量意义不大,另一方面,现代化耕种机械也走进了千家万户,牛的话也就那些山哇哇用着方便。

    耕”是一年之计的开端,村子里为保持传统农业生产中的“耕”,顺应时代的发展,所以现在改为拖拉机比赛了。

    正聊着,父亲侧耳倾听,好似捕捉到了什么。

    “儿子,圣昌,回家吃饭了”,站在二层楼顶上的杨母,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对着远处田地里的父子二人大声喊道。过了会没听到回应,又重复喊了几回。

    站在田垄旁的杨父动了动耳朵,用力吸了剩下的最后一口烟,捻了捻熄灭烟头。看着田地里在太阳照射下,浑身发光的儿子,挥手喊道“今天早上就到这里了,你妈回家喊你回家吃饭了。”

    杨平安点点头,熄灭了柴油机,朝着母亲的方向大声地回应到“妈,我们这就来,这就来~”,喊完还伴随着空旷的回音。

    接着涉过水田,刮了刮腿上沾着的泥巴。一抬头,他就看到父亲一脸轻松惬意的神情,感到有些惊讶。

    因为在他小时候的记忆中,平常父亲干活总是板着一张脸,几乎很少能看到父亲的笑容,老了,笑的也就多了。

    杨平安跟大伯打了个招呼,就和父亲一同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刚回到家,他就听到母亲的絮絮叨叨:“喊你们都喊了几遍了,儿子,来,赶紧洗一下,上桌吃饭了”

    洗完了手,杨平安拿着饭碗在桌上摆开,没看到杨玉的身影,对着厨房的杨母说道:“怎么没看到姐,不会还在睡觉吧?我去喊一下”。

    “别管你姐了,回来后就没吃过早饭,在大城市工作了,反倒懒得要死。怎么喊都不起来”

    “哈哈~,我去叫一下我姐”说着,杨平安蹭蹭的跑上楼,在杨玉的房间门口,大声喊道:“起来,快点起来了,再不起来老爸就要生气了”

    “哎呀,烦死了,我等会再下去。”隔了一会,杨玉慵懒的声音响起。

    直到早餐都吃完了一半,杨玉才施施然的下楼,素面朝天,一脸没睡醒的样子。打了个招呼,接着一屁股坐在父亲的对面的长条餐椅上,牙也不刷,就开始吃着面前盛满的粥了。

    “弟弟,你还挺有良心的哈,还给我盛好粥了”,喝着热粥,杨玉一脸满足的说道。

    杨平安看了眼穿着卡通睡衣的杨玉,吐槽道:“去,我才不想管你呢!”。

    “这次回来了,我们要不要计划去哪里玩一玩呀?”不理会弟弟的傲娇,杨玉偏头向杨平安问道。

    还未等杨平安开口,坐在他对面的杨母就抢声道:“你们俩可以去镇上中学后山的月老庙,那里近几年可火了。”说着还向自己的儿子眨了眨眼,继续道:“儿子呀,你看你什么时候带个女朋友回来呀?你看你表哥就比你大一岁,现在孩子都会跑了,趁着回来了,去月老庙拜拜!”

    “对,杨玉你也是,都30多了,也要成家了,我们再怎么理解你,还是希望你能成家的”杨父望着此时突然沉默,埋头干饭的杨玉,接过话头,语重心长的嘱咐道。

    “唉呀!知道了,我还希望老公能直接从天上掉下来呢”杨玉咕哝道,说着哗哗两口,将粥喝完,跑去刷牙,对杨平安说道:

    “行呀,弟弟,等今天你把地都耕好后,明天咱俩就去月老庙逛逛”,。

    吃完早饭,杨平安一手拿着一把椅子,走到庭院,一屁股坐下后,就开始惬意的享受酒足饭饱后的春日暖阳了。

    庭院倒是很大,前面的菜地上还种着李子树,一层楼来高,在他印象中这李子虽然个头大,但是贼酸,此刻盛开的花掉落了不少,洒下一地的花瓣,淡淡的花香随着微风弥漫。

    随后杨父也到庭院,点燃嘴里含着的烟,坐在杨平安刚才放在旁边的椅子上,吐出一口烟,对着看着李子花出神的儿子说到:“你的事我也不懂,你自己平安安安就好,外面遇到什么事,我们还在这呢,回来就好了。”

    “嗯嗯,知道了“,杨平安默默答道。

    他看着年近60的父亲被烟雾笼罩下,看不清的表情,只感觉眼角有些酸涩。印象中的父亲受教育程度不高,平常也不会对子女在言语上表达关爱,但只要是自己子女想要的事,父亲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力支持,做子女坚实的后盾,让家成为子女永远的港湾。

    …………

    结束了一天的劳作,杨平安正坐在床沿,捶着发酸大腿,虽然说经常的锻炼让他的身体素质极好,可终究是好久没有干农活了,今天这高强度的劳作还是让他感觉有些累了。

    他看着墙壁上火影忍者的贴画,叹气一声,本想着和郭赐傲来个视频通话的。

    但想着明天还要和姐姐去月老庙,那可得爬好久的山。

    起身打开一丝窗户,让外面昆虫的鸣叫,和零星的蛙声刚好能传进来,熄了灯。

    就这样,在这晚间昆虫的交响曲中,劳作一天的王牌拖拉机手杨平安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