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天下
繁体版

第十三章 立威

    其中尤其是与刘裕矛盾最深的尚书左仆射王愉及其子荆州刺史王绥。

    此时的荆州还未收复,仍然在桓玄手中,不过名义上是由王绥担任荆州刺史。

    荆州,强蕃也。

    扬州,都城所系也。

    这两个位置分别让给了太原王氏的王绥和琅琊王氏的王谧。

    刘裕没想到,做出巨大让步之后,这些人依旧轻视自己。

    “父亲不妨说出来,或许儿子对此事有些浅薄的见解。”

    望着刘义之好奇的模样,想起自己的小舅子臧熹说过,这个孩子不能当做一般人来看待他。

    于是就把朝堂上发生的事讲了一遍。

    刘义之听完思忖片刻,开口说道:“父亲推翻桓楚,重新建立了晋室的宗庙,这是立下的不世之功。而王愉及其子王绥是桓玄的亲党,在社稷倾覆时,他们没有丝毫的举动,反而得到了更高的官位。这一切不过是因为他们太原王氏的声誉罢了。”

    “父亲现在携带着挽救社稷危亡的功劳,人人交相称赞,将领士卒争先效死。在如此的威势下,他们还敢轻视父亲,再过一段时间,恐怕他们会更加的过分,若是这样,追随父亲的官员,肯定会转换到他人的门下。”

    “我听说养鹰的人,不会让它饿着,也不会让它吃的太饱,这是因为鹰吃饱了就会远离主人,如果它太饿,又会攻击主人。”

    “以儿子浅薄的见识看,父亲应当严厉打击王愉、王绥父子,以此来震慑心怀不轨的人。同时,更加厚待王谧王刺史,以此来向朝廷诸公显示父亲的仁德。”

    刘裕不可思议的望着儿子,没想到他能考虑的这么周到。

    因为,他的心腹刘穆之给出的建议是,以王愉、王绥为桓玄余党、将要谋逆造反为名,将王愉一家全部诛杀,以此来震慑那些豪门大族,树立威信。

    对于刘穆之的建议,刘裕一直在犹豫,毕竟数百年的门阀政治,那些世家大族的势力早已盘根错节,刘裕怕一旦这样做,会引起更大的动乱。

    其实,这是因为他生活的环境所导致的。未参军之前的刘裕,日子过的苦兮兮的,对于世家大族肯定会有些畏惧。而参军之后,又一直在行军打仗,对于政治斗争,接触的很少。

    这些世家大族,平日里就斗的不可开交,哪里会是铁板一块。对付这些人的最好办法,不是和他们玩政治,而是直接肉体消灭。只要瞄准对象,不扩大打击范围,再辅以拉拢分化的手段,便不会造成大的动乱。

    朗月高照,皎洁的月光如流水般洒满了整座院落,微风轻拂,花草树木发出沙沙的声响。

    刘裕思考片刻,不由得哂笑道:“上天给我赐下一个如此聪慧的儿子,我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翌日,都督扬州、徐州、兖州、豫州、青州、冀州、幽州、并州八州诸军事、领军将军,徐州刺史刘裕,以谋逆的罪名诛杀了尚书左仆射王愉及其子王绥。

    王愉、王绥伏诛,朝廷内外的公卿大臣为之震慑,朝堂上的散漫风气也随之得到改变。

    太原王氏,高门阀族,尚书左仆射,荆州刺史,说诛杀就诛杀,朝堂上的风气能不改变吗?

    对于刘裕,恐怕更多的官员由最初的轻视变成了现在的恐惧。

    四月,朝廷诸大臣正式奉武陵王司马遵为大将军,承制大赦天下,赦免除桓玄一族外的所有人。

    原本名义上的荆州刺史王绥被诛杀后,武陵王司马遵以宗室司马休之“才干贞审,功业既成”为由,令他监荆、益、梁、宁、秦、雍六州诸军事,领荆州刺史。

    无论是高门士族、还是司马皇室,都不希望荆州刺史之位落到北府军众人的手中。

    毕竟他们已经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果再控制住长江上游的强藩荆州,那么东晋王朝的权力将彻底被北府军众人掌控住。

    经过一番激烈的博弈,朝堂政局暂时维持住了微妙的平衡。

    细雨蒙蒙的江南,别有一番韵味。

    建康城外,眺望远山,依稀可以看见星星点点的村落,倚山而居。

    就在山脚下的宋家村外,围了许多人,乱哄哄的,夹杂着哭喊声。

    几名县衙的官吏,正拖拽一对穿着粗布麻衣的夫妻,想要将之带走。

    周围则是不少看热闹的村民,在那指指点点,说着什么。

    这时,从村口路过的一辆马车停了下来。

    有的村民听到动静,好奇的打量着,想要看看里面坐的是哪方神圣。

    车上,下来一男一女,穿着虽不是特别引人注目的靓丽衣袍,但仔细观察也能看出,布料上乘、做工精细。

    更何况,驾车的中年汉子,一副精壮模样,凶神恶煞,明显不是一般车夫。

    “敢问长者,这是发生了何事?”村口看戏的老者,没想到车上下来的少年郎直奔自己。

    支支吾吾的没有说清楚,或许是不想多事。

    而他旁边的年轻后生则是很有兴趣的讲了起来:“唉,这不是官府检籍吗,宋家的佃户是北方来的流民,要被遣送到侨州编上户籍,领取官田耕种,这两个佃户夫妻死活不愿去,才闹成这样。”

    “编上户籍,领取官田,这样的好事,他们为何还不愿意啊!”跟在刘义之身后的王灵薇听到这事,有些不解的嘀咕道。

    “好事?”宋家村的年轻后生听到这话,不由得嗤笑一声。

    “多谢。”刘义之听完,朝着年轻的村民行礼道谢。

    那人愣了一下,随后有些拘谨的笑了笑。

    听完之后,刘义之差不多明白什么情况了。

    于是对着王灵薇笑道:“编上户籍,对于朝廷来说是件好事,可对于这些佃户来说,他们并不愿意。”

    瞧着少女那水汪汪、明亮的双眸,刘义之接着又道:“编上户籍,朝廷可以向他们收取赋税,征发劳役,若是这些佃户不在户籍上,而是依附于地方豪强,他们只需要向主人家缴纳田租。”

    “你想想,若是现在户籍上的人口划去一半,而需要的赋税、劳役又不能减少,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少女眨巴着眼睛,柳眉舒展,开口说道:“那户籍上剩下的人,需要承担全部的劳役赋税。”

    刘义之听完,笑吟吟的摸了摸少女的发丝,调笑道:“不错,灵薇姐姐真聪慧。”

    而王灵薇则是嘟了嘟嘴,娇嗔的望了刘义之一眼。

    从两汉时期开始,直到如今,由于地方豪强的实力强大,隐匿流民的事情一直都有发生。

    而朝廷的做法自然是下令地方官员,清查户口。

    如果能执行下去,最理想的情况是,藏匿的流民被编上户口,成为国家的一员。

    人口增多,自然就能有更多的赋税。

    但对于地方豪强来说,他们有着大量的土地,需要有人帮他们耕种,官府清查户口,自然会损害他们的利益。

    若是碰上强势的地方官员,可能会认真执行朝廷政策。

    若是遇上和地方豪强同流合污的官吏,这项政策自然沦为了一张废纸。

    再加上地方豪强,盘踞一方,有的甚至家族中就有人担任高级官吏。

    总之,这项政策推行起来,主要是看朝廷的意志和官府的执行能力。

    西晋灭亡,大量的北方流民涌入江南,朝廷的应对方法是根据流民的籍贯侨治州郡,给予他们户籍。

    当然,也有不少流民主动投到地方豪强门下,隐匿下来,这样他们就不需要承担赋税和劳役了。

    还是那句话,赋税不会消失,只是摊派到了在户籍上的民众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