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道法开始成神
繁体版

第三十八章:论道,心境下(求月票,求追读!)

    良久李木开口道:

    “所谓虚极静笃便是致虚极,守静笃,此非修炼等级,而是心境,修为与心境是相辅相成,但不可跨越太多,若心境落后于修为便会邪火丛生,无法掌控力量,陷入魔之中。

    若修为落后于心静便会造成假大空......想要精自化气,气自化神便需要心境达到一定的层次。”

    说到此处,李木又是一顿,他想到修炼九转金丹法时出现了状况,当时是借助外物唤醒了自己,这是不是也是心境落后的原因呢?

    只是九转金丹法只叙说修炼不论心境,从而只告诉了解决方法。

    越想他越确定,便又道:

    “贫道修行时曾感觉‘天地山河,六合万物,皆于我身内’,这便是假大空的一种表现。”

    话出李木脑海中忽然闪过种种道经典籍,老子,庄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这一瞬间他仿佛进入了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情况,关于心境,虚静的问题瞬间想通。

    于是,他越发的自信,从三关说引导到虚静说:

    “庄子曾言虚内静外,虚便是对内心而言,虚内则是神魂的洁净,静对外物而言,静外便是无知无欲。

    致虚极,守静笃便是以无功利的状态去观察宇宙,览看万物,从而透过现象看本质,以达到本源的状态。

    只有无心无欲的状态,才能全面深刻地把握万物,才能进入虚静,那什么是无心无欲呢?”

    此刻,他虽是询问,却是自问。

    一旁的卫明金见李木发问,想要开口说道,但还未开口便被玄正一把拦住,用凌厉的眼神制止了对方。

    无他,此时道兄的状态极为像师父和师兄所说的顿悟,古有一朝顿悟,立地飞升之说,道兄顿悟虽然没有传言这么夸张。

    但顿悟可以大大提升修为和心境,这是做不得假的,而顿悟最恨的就是被人打断,这无异于断人道途,是生死之敌。

    李木询问一句后,又开始深思,而此时玄正已从听道的状态中退了出来,转而专心护法。

    卫明金被打断虽然不诧,但也不敢多说什么,可在想跟着李木的讲解听进去却是万万不能,无奈,他只能放弃转而开始思索起先前的三关说。

    倒是一旁的谢璇,此时却是随着李木陷入了深思。

    “所谓无心无欲,便是取消对立面,消除阶级,以平等的心态达到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和谐,那如何进入无心无欲呢?”

    问题又来了,李木眉头紧皱,虽然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但他感觉只要弄懂这个问题,自己便能进入另一番天地。

    此时,李木已不再是讲法,所论述的很多名词都是来自于后世,此刻他已无心理会谢璇是否能听懂。

    时间一点一滴流逝,不知不觉便来到了晚上,但李木和谢璇还苦坐,愁眉苦脸的,一旁的卫明金早早以军营有要事要办离开了。

    玄正守在花园的入口不准任何人进来,顿悟一事有长有短,短者不过四五息,长者亦有一年半载。

    良久,李木忽然想到庄子中的心斋,还有周敦颐的主静说,眉心忽然舒卷开来,他道:

    “那便是坐忘!

    所谓坐忘,便是忘掉一切存在,忘掉自己的存在,抛弃一切的知识经验,而当坐忘达到‘内不觉其一身,外不知乎宇宙,与道冥一,万念俱遣’时,便可进入无欲无求,便可进入虚静,便可致虚极;守静笃。”

    如此,李木终于想通了心境的问题,但又陷入了另一层困境,他来自后世知道光是想通不行,还需落实,就像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一样。

    所有人都知道知行合一,可又有几人能做到知行合一呢?

    于是他问:

    “那如何忘掉一切呢?”

    这问题一出,便是玄正也陷入了深思,他没想到李木顺着这条思路提出了这条问题。

    与此同时,在玄正也陷入深思时,其身上冒出一道金光将所有人笼罩住。

    一夜过去,三人苦思冥想,却是谁也没有想出答案。

    如何忘掉,虽然打坐时师兄让我静心,可也没忘记任何东西啊?玄正心想。

    谢璇同样如此,坐忘,无欲无求,虚静一连串的问题回荡在他的脑海内,他明白自己若是能想通这个问题,那自己便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困守自己已久的七品将再不是至浩。

    甚至可以说一句,若是跨过此步,便是天高海阔任鸟飞,他的前路将坦荡无比。

    可如何忘掉却困束住他。

    “不对!”

    李木突然否定道,他秉持着后世理科思维,这条路想不通便换一条路,于是他想到了一个人,一本书: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篇》。

    这不是道家典籍,也不是佛门经文,但却给了李木触类旁通,他瞬间想通了坐忘的问题。

    于是道:

    “昔日庄子曾言:疏漓五藏,澡雪精神,魏晋刘勰曾言: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

    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洽五藏,澡瀹雪精神。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

    “此虽不是道家典籍,确能触类旁通,所谓坐忘,即忘掉一切,重点不应该是忘,而应该是一切,只有达到通知万物,知晓天地万物的一切,才可以坐完。

    忘是自然而然的,不应该是刻意的,是达到极致的一种自然状态。

    如此坐忘便是通晓一切,而通晓一切便需要读万卷书: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

    进而行万里路!

    即将积累化为本能,化为本质,这便是坐忘,或者说‘行忘’!

    如此便可疏洽五藏,便能坐忘,从而进入无欲无求,从本质上来修行,进而进入虚静状态,达到览看万物的状态,如此便是心境。”

    话音落下,李木眉心的愁容舒卷开来,一旁的玄正也是脸色一喜,再无半点疑惑。

    谢璇更是如听到什么真理一般,捶胸顿足,面露狂喜。

    良久,三人睁开眼

    玄正和谢璇起身,对着李木深深一拜,李木坦然受之。

    不管是三关说还是心境说都让两人受益匪浅,特别是谢璇,更是照亮了他的前路,他随即道:

    “今日聆听道长讲道,方知我是我!

    道长之言,照亮我之前路,为我扫清积雪,如此之恩,盖莫于父母生育之恩,师长传言授道之恩。

    自此以后,谢璇定以恩师之礼对待道师。”

    说完,谢璇又是一拜!

    李木闻言,惊的立地坐起,连道:“万万不可!万万不可!今日之言不过讲道之语,如何能担得起大人的恩师之礼?

    更何况我不过一八品,如何能担的起?”

    那知,谢璇听完却是一顿,面露委屈道:“道师可是嫌我修为不过小小七品,不能侍奉于您左右?”

    顿时,李木头都大了,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在你面前露出委屈的表情只是想要称呼你为师父?

    这.....这.....他何曾见过这个场面,他只能求助般的看向玄正,却看到一张幸灾乐祸的光头。

    这秃驴,净在一旁看戏!

    玄正乐呵呵一阵后解围道:“道兄,无语忧恼,所谓达者为师,你今日之言不仅扫开了谢大人前路的积雪,更是给他指明了一条康庄大路。

    此之恩情足以称得上一声老师!

    我观谢大人在七品逗留多年,想来今日一朝言开,不久便能步入六品,自此以后前路广阔,便是二品三品也能染指。”

    玄正说完,又对着谢璇道谢道。

    “是啊,道师,我只愿此生能报答你的恩情。”谢璇委屈巴巴的说道。

    李木叹息一口,无奈的点点头,随后又瞪了玄正一眼,什么玩意儿,让你解围,你这是解围吗?

    怪不得叫秃驴!

    于是李木出去一趟,便多了个以师称自己的准六品大佬,还是个大唐官员!

    这叫什么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