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不惊
繁体版

第六十二章 摇摇欲坠的平衡

    在立陶宛待的时间已经够久了,克里斯汀也到了要回华沙的时候了。

    “回去好好学习,认真上课,现在没什么要你干的了,”德雷克目送着克里斯汀走上了火车,转头对特米尔和丽莎说,“拜托你们监督她了。”

    “放心吧,殿下,”丽莎轻轻弯了弯腰,“我们一定会看好王储殿下的。”

    克里斯汀没什么想说的,德雷克在站台站了一会,火车缓缓驶出了车站,轰鸣着向华沙的方向奔去。

    德雷克刚刚回到立陶宛大臣府,就看到立陶宛大臣向自己跑过来。

    “殿下,”立陶宛大臣气喘吁吁地把一个信封递给德雷克,“这是刚刚到的,信使要求我立马交给您,让您过目。”

    德雷克接过信封,走到休息室里打开来,里面是一封长信。

    致德雷克殿下、王储殿下:

    自陛下同意放宽舆论管制以来,联邦内的新思想在井喷式地出现。其中独占鳌头的是重新恢复演讲的波兰王国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主席罗莎·卢森堡女士。虽然她的党派还没有正式申请建立,但她和我沟通过,并承诺会和党派商量此事。

    另一位颇有名气的思想家是米哈沃维奇,他创办了一份叫《民主月刊》的杂志,已经刊登了国内许多有名的民主人士的文章——包括我们的外交大臣德莫夫斯基阁下为其撰写的社论。

    应该说,两位陛下之前提出的思路是有效的——通过放开言论管制来缓解联邦内各势力的矛盾,再通过适当的引导让他们彼此对立,让他们把矛头对准对方,从而减轻当今联邦政府受到的政治压力。上周,在卢森堡女士的最新讲话中,已经出现了批判米哈沃维奇的内容,相信在不久后,《民主月刊》上也会刊登对卢森堡女士的反驳。

    然后是一些令我担忧的消息,也是我要向两位殿下求助的事情。

    因为王后近日旧病复发,卑职只能以内阁首脑的身份暂时接替全联邦的行政权力以及格兹的指挥权,在近日接到格兹的汇报后,有些事情非常令人生疑。

    4月12日,也就是卢森堡女士初来华沙的那天,她在华沙大学附近的车站遭到了军方的盘问。在华沙警察厅的干预下,军队才迫不得已地放人离开。这件事最初是由华沙警察厅长汇报给我的,前两天格兹进一步补充了其中的一些细节。

    首先,也是最令人生疑的是,从4月10日开始,军队就安排了骑兵和一些步兵在火车站以及华沙大学附近的车站巡逻——您知道,这是极不合常理的,军队没有在华沙内的执法权,更谈不上什么巡逻。

    更有意思的是,我通过华沙大学的教职工和卢森堡女士有过一次沟通,她本来确实打算乘坐4月10日的火车来到华沙,是因为党内有未尽的事宜,才改签到4月12日过来。

    而军方做的事情远不止此,在上周费利克斯·孔举办的左翼俱乐部晚宴上,士兵几乎是公然冲进俱乐部抓人,影响极其恶劣。在内务大臣和华沙市长的交涉下,参与此次行动的军队才同意放人。

    和卢森堡女士遭遇的事件不同的是,这次他们提供了一份解释,声称是接到了有关举报才开展的行动,并声称有人举报这个俱乐部里通外国,阴谋颠覆现有的联邦政府,是内阁和华沙警察厅失职他们才不得不行动的。

    以上的情况至少说明了两件事情,一是军方似乎在无视联邦的法律和政府的尊严。事实上,我曾因此事召见过国防大臣阿波卡利斯元帅,后者仅以“不知道”来回答这次质询,并数次要求内阁通过严格管制舆论的提案。好在毕苏斯基将军代表的总参谋部及时涉入,在军队内部积极处理了这几件事,并给了我一份完整的事件报告。不过令人担忧的是,虽然这系列事件目前以华沙的军区司令承担责任为结果暂告一段落,但报告中主要提到的是阿波卡利斯元帅在本次事件中的影响,请殿下细察。报告复件已附在信后一并寄出。

    二是,除了格兹外,军方,或者说国防部很有可能有一套自己的情报体系,但格兹目前没有这方面的任何情报。我已经责令格兹迅速收集有关这个情报体系的消息。

    很明显,也很可怕,两位殿下,我认为国防部现在已经不再可信,我请求两位殿下以王室的名义展开对国防部的调查,最好能劝说陛下亲自颁布敕令。

    同时,我请求暂时冻结毕苏斯基调任立陶宛军区司令的命令,让他留在总参谋部制衡国防部,以防阿波卡利斯元帅未来可能存在的其他动作。

    敬祝安好

    伊格纳西·扬·帕德雷夫斯基

    德雷克看完信,左手已经将信封揉成一团,手上青筋暴起。他深呼吸了好几次,才让自己平静下来,去看信件附来的报告。

    总参谋部的报告一如既往地简洁明了。全文字数不多,但却清楚的记录了本次事件始末阿波卡利斯元帅对华沙内军队的多个极具目的性的调令——明确表达出了本次打击华沙内各党派言论的行为是以阿波卡利斯元帅为首的国防部全体刻意推动的观点。

    反了!反了!德雷克猛地把揉成纸团的信封扔出去,一拳砸在桌子上,把身后的立陶宛大臣吓了一跳。

    德雷克再次深呼吸了几次,然后招了招手“来人,找个新信封,把这两封信装进去,送到王储殿下手里,”随后一个仆人走上来接过他手里的信,“她到华沙后六个小时之内必须看到这封信,否则你们好自为之。”

    仆人退了下去,德雷克转头走进了电报室。

    “给祝圣宫发报,电文如下:王储殿下考察立陶宛后,认为司令人选需再斟酌,建议毕苏斯基将军调往立陶宛的命令取消,”等电报员打完了第一条,德雷克继续说,“然后,再发一条,根据最近华沙军队变动,王储殿下建议任命亚历山大殿下为新任华沙军区司令。”

    “可是殿下,王储殿下不是……”电报员见克里斯汀不在,想再确认一遍。

    “啰嗦什么,赶快发报,”德雷克吼了一嗓子,电报员立马乖乖发报了,“她在车站和我说的。”

    说完,德雷克马不停蹄地离开了立陶宛大臣府,准备坐火车前往他这次巡查的下一站——比亚里斯托克省。

    在原定的计划中,第二站应该是维尔诺省,但是接到帕德雷夫斯基的信后,德雷克不得不临时更改计划,前往和华沙省相邻的比亚里斯托克省,如果阿波卡利斯真的在华沙闹翻了天,自己也能快速调动驻扎在该省的军队去控制局面。

    阿波卡利斯元帅的跋扈已经不是秘密了,在尚未独立的时候,他就以军队的二把手自居,甚至一度越过约瑟夫指挥军队。由于他和约瑟夫的关系极好,约瑟夫几乎也从不计较。

    但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联邦已经是一个国家了,一个有政府、有法律、有制度的国家了,不可能再由着阿波卡利斯的性子乱来。不论阿波卡利斯有多讨厌自由派,只要政府同意让他们说话,他们就能说话,甚至不能不说话。

    阿波卡利斯现在的行为不仅是在挑战联邦政府的权威,更是在破坏德雷克一直试图建立的平衡,这是德雷克无论如何也无法容忍的。

    是不是应该先给帕德雷夫斯基发个电报,表明一下自己的态度呢?火车上,德雷克看着窗外,脑子里还想着刚刚信件上的事情。

    不,不行,帕德雷夫斯基如果接到了自己的明确指示,很可能就会立刻去做,万一有问题,就几乎无法挽回了。而且,军方的动作格兹不可能察觉不到,是故意的,还是在关注更重要的事情?

    例如马上就要在德国举行的德波会谈,威廉二世提议在这次会议上洽谈有关两国边境的事宜,实际上就是谈但泽和东普鲁士的问题。

    德国人可以说展现了最大的善意,他们甚至许诺如果这次谈判能成功,他们将劝说奥匈帝国在领土问题上让步——反正奥匈帝国也管不好那些地。

    可是外交部不这么想,不知道他们哪根筋抽了,非要在和德国谈判之前知会英国和法国。其实如果是秘密知会,德国也不会说什么,毕竟波兰认英法当爹的事全欧洲都知道,儿子办事前请示父亲也是人之常情,但德莫夫斯基非要兴师动众地去英国当面拜见英国首相,这就让德国人十分不满了。

    德雷克不赞同和德国人交好,他认为德国人居心叵测,很有可能在未来对波兰下手。但既然政府做出了决定,在德国和俄国之间选择了德国,这条路就必须走到黑。如果现在变现出摇摆,只会给当前的国家局势带来更加不利的影响。比如德国和俄国站在了一边,联起手来瓜分波兰——不过目前形势还不至于如此恶劣。

    眼下,还是应该把格兹的负责人叫过来问一问,不知道卡莲走不走得开,即便卡莲不过来,也要找个负责人过来和自己汇报一下情况,让自己有足够的情报来思考下一步应该怎么走。

    “殿下,前面就是比亚里斯托克军区指挥部了。”一名仆人走了进来。

    “我知道了,告诉他们,我只是来传达命令的,传达完就走了,”德雷克看了看表,随后站了起来,“下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