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之梦启人生
繁体版

017章 原来如此

    穆旭来原西,是为了落实母亲回原西休养的事。于是他经由黄原负责组织工作的呼正文介绍,找到了田福军。

    呼正文和田福军是老朋友。

    既然休养,就要有个合适的环境。

    穆旭母亲穆秀英是高家沟人,穆家在原西县城有个院落,半亩大小,四孔石窑,东西厢房,位置就在南关林业站旁边,倚山望林,是个不错的好地方。

    但在六年前被人给占了,对方女婿就是县里负责文教宣传工作的李登云。

    李登云是原西坐地户,很有势力。

    所以想要回院子……需费些周章了。

    原本也不是非要不可。

    因为穆旭十六岁的妹妹也随同过来,田福军安排她在城关小学教书。城关小学隶属城关乡,也算变相插队了。

    在小学里分个窑洞做宿舍,母亲随着住过去,也凑合。穆秀英原本就是教师,有孩子们陪着,于休养也有利。

    反正也住不长,就四五年的事儿。

    母亲早晚是要和父亲一起的。

    这点穆旭很清楚。

    但那院子是母亲祖产,也是当年母亲与父亲结婚的地方,对母亲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如此就非要回来不可了。

    毕竟,人都回来了嘛。

    整天看着闹心,还养个什么病。

    然后机会就来了。

    穆旭在贺家湾做的事,呼正文说给了田福军。田主任主抓的就是农业,送上门的羊毛不薅是傻子,对不起自己。

    再说了,不薅白不薅呀。

    原西县农业本就问题严重,可谓积重难返,为了吃饱肚子,顾不得许多。

    说不得要压榨一下小辈儿了。

    于是,穆旭顺势提出条件:

    帮忙可以,但他要那院子。

    他原本是想教书混日子的,兼顾陪着母亲养病,待几年后那个父亲起复,把母亲往他那里一送,他就自由了。

    但既然知道了那房子的事,如今又有了送上门的机会……毕竟套不能白拉。

    至少……得喂口草吧。

    但田主任是个狠人,不见兔子不撒鹰,要成果,说这样他才能说服别人。

    于是,穆旭就来了双水村。

    田福军无非是想要个试点,那么从双水村开始,就是最好不过的了。

    石圪节的主任白明川是田福军的人,双水村支书田福堂是田主任大哥。

    都是自己人。

    这样办起事来才方便,成果也不容易外流。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比起这些,石圪节作为原西县有名的穷乡,反倒不是那么值得在意的了。

    反正起点越低效果就越显著。

    孙少安见到真神,那叫一个高兴,抱着穆旭的胳膊猛摇,“昨晚听陶大哥说了一宿,俺对穆专员才是‘久仰’哩,贺家湾一片干石山都能吃饱致富,我们双水村也一定能行的,穆专员,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你给盼来了。”

    “贺家湾?”田福堂奇怪。

    少安道:“柳林镇的贺家湾,村里少有耕地,几乎全是干石山,穆专员用五年时间,帮贺家湾在干石山上建了一大片果园,去年获得大丰收。”

    说着,他从兜里摸出一个苹果。

    “福堂叔,你尝尝,又大又甜,比原南县那边的苹果还好哩。”

    “石头山上建果园?”

    田福堂接过苹果,见上面还有些黄筋似的纹路,与旁的苹果截然不同,在衣服上随便擦了擦,当即咬了一口。

    “嗯,嗯?不错!好吃。”

    穆旭看两人投过来的热切目光,摇头道:“果子可以种,但那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毕竟树长大挂果也是需要时间的,桃三杏四李五年嘛,但以双水村的位置、地质、土壤、水源和气候条件,还有更为便捷的途径。”

    “那是什么?”田福堂急切的问。

    田支书这人,有他的独到之处。他对自己的利益从不含糊,对村里的利益也相当重视,属于“既要都要”的那种,常常为了双水村的利益,和别人争得你死我活,所以,平素也很受大多数村里人的尊敬与爱戴,有相当的威信。

    “种地。”穆旭道。

    “种地?”

    田福堂和孙少安面面相觑。

    穆旭道:“农业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有机的循环系统,农民从来不是只种地,农民是百业,种养结合才是王道。

    其实以黄土高原的地质条件,除过塬上和川道,并不合适大规模种粮,因为种粮需要重复耕作,会大规模频繁地破坏植被,对水肥土壤条件要求极高,但黄土高原的植被千百年来早已被破坏殆尽,已不堪重负,难以为继了。

    所以,以如今‘多开一个土窝窝,多收一筐白馍馍’的办法是不行的,广种薄收,越广种越薄收,越薄收越广种,持续下去就陷入恶性循环,难以为继了。

    是故,要想种好田,得先从水土保持入手,做好水的文章,这才是正理。

    比如脚下这水坝,就太矮了,存不了多少水,建议马上加高,否则一旦伏旱严重,村里怕是要颗粒无收了。”

    少安道:“穆专员这话说的对,这些年呀,靠天吃饭天不下雨,靠地吃饭地不出苗,实在是没办法了,水坝确实有必要加高,只是我也是个老庄稼人,以现在的亩产来说,种地是种不富的,穆专员是不是还有别的说法?”

    “好一个孙少安!”穆旭哈哈大笑。

    “你说对了,虽然是按种地的路子走,但致富不能单指望粮食,得指望这个。”他抬脚踢踢坝梁上的干草。

    清明节已过,草开始泛青了。

    “草?”少安怀疑。

    穆旭很肯定的道:

    “对,种草,种牧草,当然还有庄稼秸秆,拿这些搞养殖,用草换肉,牲畜粪肥高温积肥还田,形成大循环。待解决温饱以后,稳步推进退耕还林,改善环境和水土条件,同时发展林下经济提高副业产出,也提高收入……”

    孙少安的眼睛亮了,神色激动。

    “养羊?”田福堂大皱眉头。

    黄原上自古就有养羊的历史,但从没见哪里靠养羊致富的,走不通呀。

    穆旭自然是看出来了。

    “当然要换一种方法来养,咱养育肥羊,大规模养,从北面买半大羊回来育肥,三五个月就能出栏,再建个屠宰场,不说羊肉了,光羊杂和羊皮就能致富了,数量非常可观。”

    村支书和生产队长面面相觑,齐齐倒抽一口凉气,“那得需要多少草呀!”

    “现在有种技术,可以用庄稼青秸秆、青草、树叶等做青贮发酵饲料,能保存整年不腐不坏,味道微酸,牛羊很爱吃,如此,秸秆加上多年生的牧草种植,差不多就够了,种养循环也就建立起来了,再加上果林、药材……”

    孙少安一把抓住穆旭胳膊。

    “哪里有?”

    穆旭指指自己脑袋,“这里呀。”

    哎呀妈呀,宝贝呀。

    田福堂当机立断,“少安呐,去通知大队班子,村里来客人了,咱们为穆专员接风,也喊上你爸,这位陶同志和那女娃也来,大家一起庆贺一下。”

    不愧是田福堂,不但决断快,而且安排得周到,方方面面,井井有条。

    田润叶暗自嘀咕:咋几天不见,就成专员了咧?猴子爬树都没这么快。

    贺秀莲则是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

    田晓霞撇嘴,这人臭屁得很呐……

    孙少平却是只有佩服:竟还有这样的种地办法?!画龙点睛也就如此了,做这样的人方不负此生,村里有救了!

    但他对穆旭却越发的怀疑了。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穆旭对他以及他带来的这些变化同样看在眼里,对他也保持着同样的态度,所不同的是,穆旭知道原因了。

    因为外挂终于来了。

    就在刚才,随着少安他们陆续的过来,随着他说完那番话,随着田福堂一锤定音,安排完接风的事,穆旭左手虎口一热,一些明悟忽的涌上他的心头。

    他母亲的!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