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从役使六丁六甲开始
繁体版

3.元符观

    车轱辘转动。

    碾过泥土,迅速将两侧的农田甩在后头。

    徐清回头看着来路,村子的轮廓逐渐模糊在视野中,再看前路漫漫,却是一马平川,世界广阔!

    胸中仿佛有狂雷在激荡。

    感受到胸口那强有力的跳动,一种从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感觉在徐清心中油然而生。

    觉醒了前世记忆,徐清自小不愿困居在那个小小的村落里。

    可是——

    难啊!

    祖祖辈辈都是在田里刨食的泥腿子,想要另寻出路,动动嘴皮子说倒是容易,一旦做起来那是千难万难。

    都说士农工商。

    农排第二,是大盛定鼎立国的基石。

    可任谁都能在他们这些农户上面踩两脚,骂声“泥腿子”,享受既得利益的家伙更是恨不得他们子子孙孙埋首田间,永不出头。

    想到这。

    徐清望着前路,眼中闪烁着莫名的精光。

    ......

    淮安府位于大江之北。

    隶属于南都管理,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日常车马、舟楫南来北往频繁。

    徐清和老张头驱车赶到淮安府时,已是半个月之后。

    这一路上走来,徐清只觉身心俱惫,自己那脆弱的身子骨都快要被颠散架了。

    中途有时还遇到诸如沿路村落拦路不让过、翻山有猛兽袭扰、下雨道路泥泞难行等等糟心事情。

    一步步走来当真是不容易啊。

    难怪有言“父母在,不远游”。

    这年头出一趟远门确实困难。

    好在终于到了。

    遥望前方,一圈巍峨耸立如山脉连绵的高大城墙拱卫着淮安县城。

    墙高约莫三丈来高,顶上宽可走马,一排排雄健威武、披坚执锐的军卒肃容挺立于城楼前,绣有国朝“盛”字的大旗迎风猎猎飞舞。

    无需入城,单从城门口络绎不绝的车流人影,以及还未至城门便隐约能听到的喧闹声,就可知淮安府的繁华程度绝不是徐家村和附近的宁阳镇可比。

    “我推荐你去的是一座符箓派的道观,道观不在城内,在县城之外的山头上,你是打算先去道观还是先去瞧一瞧淮安府的繁华景象。”

    赶了三天路,强壮如老张叔都受不住,面上多了几分土色。

    说话的声音也有点有气无力。

    “老张叔,先去道观吧,淮安府的繁华景象不急于这一时,以后再看也不迟。”

    相比见识这个世界大城的人文风貌,他更渴望能够早一步接触修行,踏上修行路。

    “好。”

    老张头含笑点头。

    不错,比他初次来时强。

    求道者首重根骨,其次是向道之心。

    根骨弱些不打紧,若是连意志都不够坚定,又何必费劲走上这么一遭呢?

    当初他愿意为徐清引荐,其中确实存了报答老大哥的救命之恩,但也是被徐清几年如一日,每日到隔壁村私塾蹭课的坚持所打动。

    身处微末,不是谁都一直保持奋进之心,更何况是一个小孩。

    “架!”

    老张头甩动马鞭,驱车绕过淮安县城,来到了距离县城两三里地的一处山头。

    ......

    道观坐落于山顶。

    江淮一带的山大多灵秀有余,少了一份磅礴巍峨的气势。

    山不高。

    但山路并不好走,一路爬上去也折腾得徐清够呛。

    等他气喘吁吁到达山门前的石阶时,两条腿不受控制的在微微发抖。

    “哎,累死我了!”

    徐清靠在路旁的大树大口喘息。

    喘息的同时,抬头前望。

    只见石阶尽头山门上的牌匾笔走龙蛇,银钩铁划,赫然写着三个鎏金大字——

    元符观。

    徐清正咀嚼着这个观名时,山门后忽然轻飘飘走出一名一袭玄蓝色宽袖道袍,身板如青松挺立的年轻道人。

    年轻道人面容白净,眉目清朗,衣服一尘不染,与徐清想象中的修仙之人形象完美契合。

    “俗家弟子张岳安见过静心师兄!”

    明明模样瞧着比那道人年长许多,老张头却在见到那道人的瞬间,率先向那人遥遥打了一个道家稽首,并口称师兄。

    语气中的恭敬钦佩溢于言表。

    眼前这个道人也确确实实是老张头的师兄。

    当初老张头入观修行时候,便是由对方传授其道法,引他上修行路的。

    如今十年过去了,道人风采依旧,容貌不显一丝老态,仿佛岁月在他这里没能落下一丝痕迹一般。

    “岳安师弟。”

    陈静心缓步走下石阶。

    他眼底带笑,气质温和儒雅,见之给人一种如沐春风感觉。

    “十年未见,师弟根基不减,看来下山后不曾有荒废过这一身所学。”

    老张头叹了一口气:“只是勉强保证气血不亏,想再进一步难如登天啊......”

    “我辈修道之人求的不仅是长生飞升,还有心中的清静。”陈静心出声宽慰道:“当然了,我等皆是凡人,心慕仙途无可厚非。”

    “所以为兄也希望师弟能够早日更进一步,他日我等并肩同行,共觅大道。”

    老张头闻声心中唏嘘不已。

    难啊...

    若非不甘心,他也不至于下山十年仍不成家,求的无非是保持精元不泄,期他日能够水滴石穿。

    晃了晃脑袋把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抛掉,随即把徐清推出来。

    “师兄,这是准备我推荐入观的弟子。”

    “小子见过道长。”徐清学着老张头,有模有样打了个道稽。

    静心双眸明亮有神,闻声目光在徐清上下扫了一会。

    “身子骨差了些。”

    “不过入门后传下修行法门,勤修勤练不辍,补上便是。”

    徐清闻言心下微微一凛。

    “师兄,人我就交给你了。”老张头拍了拍徐清的后脑勺,“本来想送进观里的,这里遇到师兄你我就不进去了。”

    “没脸见师傅。”

    老张头跟陈静心打了个道稽,然后头也不回的潇洒离开。

    石阶上,只剩下大眼瞪小眼的徐清和陈静心两人。

    陈静心没好气的看着走远老张头,转身看向徐清,脸上浮现一抹真诚的笑容。

    “师弟,先随我入观候着吧。收徒大会在午间,过了收徒大会才能正式成为我观弟子。”

    “是,师兄。”徐清打蛇随棍上,直接喊上了师兄。

    陈静心微微一笑,也没有反对徐清的称呼。

    两人联袂登上石阶,进入道观中。

    入山门后第一间大殿是三清殿,三清是道门最高神,几乎所有道门宫观都会有专门供奉三清的大殿。

    转过三清殿,便是供奉玉皇上帝的凌霄宝殿,再然后是供奉各路天曹神圣、仙官将兵的大殿。

    每个大殿门前都有一座大鼎,鼎中插满了一根根线香。

    香火烟气袅袅如薄雾飘散,特殊的香火味混着满山的草木清香,以及远处大江扑面而来的充沛水汽,闻之竟有一种让人神清气定的感觉。

    这山里的风水似乎有些特殊啊......徐清心有所感,不过也对,风水不行道观也不会坐落在此处。

    徐清和陈静心一前一后走过这些大殿,来到了元符观的后山。

    元符观大致分为前后两山,前山是香客信徒访山拜神的地方,后山则是弟子们日常修行的地方。

    香客信徒到此需止步。

    陈静心带着徐清来到了后山一块平整的空地上。

    “师弟,等下收徒大会会在这里举行。你先在这里候着,为兄还需去山门处接待来客。”

    “师兄你自去便可,无需在意我。”

    陈静心微笑着点点头。

    陈静心走后,徐清扫视了四周一圈。

    除了他之外,空地零零散散还有一些人,大多瞧着衣服华贵,脸色红润,不管男女,身材对比徐清,都略偏高大或者肥胖。

    只有少数几个跟他一样,穿着粗布麻衣,身材干瘦得跟枯柴一样。

    另外还有一点。

    在场的,似乎年龄都不超过十六。

    徐清这么多年来运转体内那股气息,也不是什么能力都没有获得。

    之前他看一眼便能知道踢斛的吏员是练过武的武夫,正是因为他掌握了一种类似道门“望气”的手段。

    不过没有传说中的“望气”那般神妙,只能通过人身散发的“炁”判断他们的年龄、身体状况等等。

    徐清在悄悄打量其他人的同时,其他人也在打量着他。

    能够在收徒大会前来到这里的,要不是淮安府周边的大户豪门,要不是下山云游的道长带回来的好苗子,最后便是出自元符观的山下弟子引荐过来的家眷。

    以徐清的衣着打扮来看,第一种可能性基本能够排除,重点是第二还是第三种。

    若是第三种倒无甚所谓。

    要是第二种的话,那修行资质必定相当不错,可以结交一番。

    徐清观察了一会没看出更多东西,随意找了个阴凉的角落呆着,拿出包袱里老娘做的葱花烙饼一点点啃起来。

    烙饼硬如木块,吃起来颇有嚼劲,但越吃越有滋味。

    其他人徐清不知道,反正他确实是这样认为的。

    当徐清吃烙饼吃得正津津有味时,冷不丁的,旁边忽然传来了一道好奇的声音:

    “兄弟,你手里那玩意真有那么好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