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从役使六丁六甲开始
繁体版

12.功法

    法符最后停在了一个光团面前。

    光团之内是一块木头做的牌子,牌子的样式古朴,饰以雷纹和火纹,看上去存在的年岁应该不短。

    徐清睁开眼睛,一眼就看到了眼前的木牌。

    这就是最适合我的功法?

    徐清看着眼前这个木牌,脑海中那十二尊本名护法神灵形象忽然活跃起来,彼此之间仿佛在相互共鸣。

    徐清眸光微凝,伸出手指触碰眼前包裹在光膜内的木牌,瞬间,一道信息流涌入脑海——

    徐清盯着这门功法看。

    对此他倒是早有预料。

    既然元符观走的是思神炼养的路子,他体内又有十二尊本命护法神灵坐镇,那涉及六丁六甲的功法自然就是最适合他的功法。

    这门《敕令六丁六甲功图录》顾名思义,

    是以六丁六甲十二尊神灵作为观想对象,并以此护持人身三宝,行符降魔。

    最为根本的是一门六丁六甲护身法,兼纳相应的各种咒术、法符。

    徐清粗略一看。

    功法上除了创造者的描述外,还有大量修行此法门的后来者的批注。

    哪怕没有师傅言传身教,手把手带入门,单靠这些批注,也足够新人弟子修行入门了。

    更甚者,能够避免走许多弯路。

    徐清在找到适合自己的功法后,没打算在这里就开始深入研究,转身离开了藏法阁。

    在藏法阁门口等待的陈静心看到徐清这么快出来时,眼中微微有些惊讶。

    虽然各人在藏法阁中找到适合自己功法的时间无法定量,但有个惯例——

    天资越好的,在藏法阁呆的时间会越长。

    因为天资好,可选择的功法就会越多。

    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说,就是非诚勿扰那般,优质的嘉宾肯定更多人留灯。

    适合的功法多了,中间难免会有比对的时间。

    “师兄,劳你久候了。”徐清走到陈静心面前。

    “无事。”陈静心看着徐清,沉吟一下后还是提醒道:“不过师弟这么快就选到适合你的功法?”

    “功法的选择当慎之又慎,未必要局限在威力强大这一点上。”

    之所以有此一句。

    其实是陈静心怕徐清盲目挑选一些威力大的法门。

    这种事此前是有先例的。

    法符的指引作用不是万能,它只能一定范围内挑选出适合的功法,最终究竟选择哪一门,还得弟子自己去选择。

    而有一些弟子,选功法只图威力大,压根不考虑自身其他情况,这种前期在斗法上占优,但越往后,修行上就越吃亏。

    徐清愕然:“师兄,可是法符只指引我找到一门传承功法。”

    这下子反倒是陈静心怔愣住了。

    只有一门?

    陈静心眼中异色闪烁。

    看来徐清师弟除了心性过人,根骨体质上可能同样有所不凡...

    非如此,不足以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心性天赋可以归类于悟性上,毕竟说来说去,道门万般法门最终求得无非是“清静无为”四字。

    神通术法不过是附带的。

    因此心性天赋能够适配绝大多数功法,唯有某些特殊根骨体质,千百年未见得一例,故而适合的功法极少。

    陈静心感叹道:“法符只指引师弟找到一门功法,那说明这门功法一定极为契合师弟。”

    “师弟的天资本就惊人,如今又有极为契合自身的功法,如虎添翼,未来成就定然不同凡响。”

    徐清觉得这个陈师兄性子是真的不错,闻言面上笑容止不住的洋溢:

    “哪里哪里。全赖师兄的教导。”

    “我教师弟你什么了?”陈静心摆摆手:“客套话就免了,师弟既已入手功法,接下来肯定迫不及待想要一窥后面的风景。”

    “为兄这里有些心得,便说与师弟听听。”

    徐清闻言大喜过望。

    陈静心修行的功法应该跟他不一样,但是在大境界大层面上,除了那些另辟蹊径的外,绝大部分功法是想通的。

    “我们边走边说。”陈静心迈开脚步,“师弟,道门有辟谷之说,你可曾有听闻过?”

    “有!”

    徐清与陈静心并肩而行:“曾听说书先生说过,有大神通的修行者,每日不食人间五谷,只餐风饮露,食天地之气便能活命。”

    之前老天爷不赏脸,家里收成不好,一家人挨饥受冻的时候,徐清常常会幻想着自己真要是靠喝西北风就能填饱肚子就好了。

    饿过肚子的人都知道,那感觉是真不好受。

    “精气圆满,则人可食天地气机代替五谷而活。”陈静心点点头,“但做到这一步的前提,却是要先进补!”

    “这就是炼精一关,为什么又称为炼谷化精。”

    “至于怎么进补,里面也有一点讲究。”

    “一般是先吃后炼。”

    “吃必须要吃足、吃好,足是要保证每日饮食足够,荤食不缺,在观里这一点倒是不用太费心;

    好则是需要通过大药蕴养气血。

    正所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之后再靠炼,将服食的食物大药炼化,最终养出一具超越凡人的坚固色身。”

    徐清听着大致明白。

    以一个农家子朴素的角度来理解,修行其实跟种田没什么两样——

    一块地想要种庄稼,首先要犁田耙地,使得土地变成种苗生长的条件,这跟“筑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接下来土地开整好后,为了让种苗能够茁壮成长,须得下肥料,增加土地肥力,如此才能给种苗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而这一过程,对应的正是“炼精”一关。

    “师兄,温养气血的大药要怎么获得?”徐清问出了个关键的问题。

    “观里每月会提供给弟子三枚养血大丹,想要更多,有两个方法——

    一个是自己收集原料,付些费用,交由观里的炼丹房制作;

    一个是通过积功累德,用道功向观里换取。”

    “积功累德?”徐清再问。

    “是,凡入我道门中人,皆需多行善事,积累仁德。”

    陈静心解释道:“这不仅是因为我们是正道,当以匡扶天下为己任,还因为修行路遥且艰,行善事积累功德,对于我们未来的修行也有帮助。”

    “落实到具体上,其实就是完成观里的一些差遣事务,诸如降妖除魔、治理河川等等。”

    “盛朝疆域广阔,加之相比于普通人和妖魔鬼怪,修行者的数量终究太少,官府无法方方面面顾及,所以难免会求助于宗门。”

    “如此,师弟还有什么不明的吗?”

    “其他的大致明白了,但还有一个问题!”徐清问出了一个让他在意很久的问题:“师兄,修行具体可分为几大境界啊?”

    徐清有这一问陈静心倒不奇怪。

    “具体分为七境。一筑基、二炼精、三炼气、四炼神、五返虚、六合道、七大乘。”

    “其余各家,除了武道以九品划分,大致都是七大境界。”

    “另外,我们元符观分属符箓派,门下子弟可分为传度弟子和授箓弟子。”

    “筑基之后,经过传度大典正式拜入门墙的,即是传度弟子,至此可称‘道士’。”

    “再之后则是授箓弟子。”

    “道门中人行走世间,非授箓者不可称‘道长’,箓分五阶,正好对应着炼气到大乘五个境界。”

    “清楚了。”徐清谢道:“多谢师兄解惑。”

    陈静心摆摆手:“师弟不必如此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