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清:从活捉皇太极开始
繁体版

第二十七章 漏的像筛子

    周启对读书的兴趣不是太大,不过最近却天天泡在文渊阁。

    即使给皇帝的奏本已经递了上去,也依旧废寝忘食。

    文渊阁里收藏了大量的典籍,从诸子百家到天文历史地理农政科学无所不包,而看的书多了,才发现古人的好东西不少,高度白酒不说了,那玩意早就有了。

    就连玻璃这种东西,也早就有了。

    到了明朝,权贵们已经不稀罕了。

    民间就有烧玻璃的,山东的颜神镇就有玻璃厂。

    周启觉的有时间得去考察下,玻璃可是好东西,作用并不仅仅只是器皿,温室大棚就能用上,比用布料做暖棚省事多了,只不知成本几何。

    这天午后到文渊阁,遇到了礼部左侍郎徐光启。

    老头六十左右,看着不是太精神,之前就在举行封爵仪式的朝会上见过一面,但没打过交道,这位可是大名人,明末科学家,也是最早将欧洲数学引入中国的学者之一,著有《农政全书》,翻译了《几何原本》,还造创了多种数学术语。

    周启对老头感兴趣。

    徐光启对他同样感兴趣。

    交流几句,都来了谈兴,徐光启是农事方面的专家,很了解农事,周启更是专家,农业技术知识上的深度不是这个年代的人能比的,难得有共同话题。

    两人谈了许久,正事都忘了。

    直到宫里来人,周启才去见皇帝。

    皇帝在暖阁接见了周启,除他没有别人。

    也算一次单独奏对。

    这时候的崇祯皇帝,英气勃勃的。

    后金第一次入塞就虎头蛇尾,还被周启捉了皇太极。

    造反的虽多如牛毛,但也大都不成气候。

    国事尚未糜烂不堪,崇祯帝也有信心将天下治理好。

    “爱卿所奏地方官如虎、吏如狼、商贾盘剥如厉鬼,是否夸张了?”

    “陛下,此非夸张之言,甚至比这更加严重。”

    崇祯皇帝不信:“卿不妨细言之!”

    周启就给他讲了讲地方官府的真实情况,官绅勾结侵占百姓田地,转嫁赋税,更有甚者草菅人命等等诸多恶行,有些是原主亲身经历的,有些是亲眼目睹的。

    说地方官如狼似虎,真不是夸张。

    皇帝听的脸色难看,他不傻,自然能判断这些都是真的,非是破虏侯在欺君,但这些东西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他,官员勋贵都在受益,怎可能告诉他实情。

    就连太监家奴,拿了好处也会粉饰太平。

    所有人都知道,不知道的只有皇帝而已。

    欺上瞒下,几千年的传统了。

    崇祯帝来回踱着步,心里很愤怒。

    过了好一会儿,才按下怒火,又问起番薯和玉米。

    周启就详细讲了讲这些作物的培植方法,好多东西奏本里没办法说的太详细,当面口述可就详尽多了,崇祯帝听的目露异彩,显然十分心动。

    虽然有些专业的东西皇帝听不懂。

    比如光合作用,比如营养成分对植物的影响等等。

    但这不妨碍崇祯帝迫切的想解决钱粮物资不足的问题。

    君臣问对一个时辰,周启才离开皇宫。

    崇祯帝思索一番后,又命心腹太监将周启的奏本誉抄了一份,将其中关于揭示地方官府的那部分内容去掉,只留下农事部分,然后发给阁臣讨论。

    眼下阁臣有四:韩爌、李标、钱龙锡、周延儒。

    青一色东林党,天启在位时,此党被魏忠贤砍的人头滚滚,压的喘不过气来,崇祯帝登基后,东林党总算等到机会,一举铲除阉党,把持了朝政。

    首辅韩爌,东林党大佬中的大佬。

    接到宫中来的奏本副本,一干阁臣们很是惊讶。

    之前听说那位新封的破虏侯整天在文渊阅查阅典籍时,一众阁臣们就够惊讶的了,没想到竟还给皇帝上了奏本,就更是惊讶,那位破侯也会写毛笔字?

    等到看完奏本内容,阁臣们都觉认知被颠覆了。

    这真是破虏侯上的奏本?

    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啊!

    然而很快,宫中又送来一份抄本。

    几位阁臣看完抄本,脸色都有点不太好。

    韩爌语气不喜不怒:“官如虎、吏如狼、商贾盘剥如厉鬼,将地方官员喻为虎狼,官绅乃是祸乱之源,不想这位破虏侯对天下官吏怨气竟如此之大!”

    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钱龙锡冷笑道:“黄口小儿,安敢妄言国事,此等粗鄙不知教化之辈,不过运气好,饶幸得功而晋封,竟如此不知好歹,真真是太放肆了。”

    李标面无表情:“简直胡言乱言,地方官吏虽多有不堪,但岂可一概而论。”

    周延儒刚入阁,还在熟悉岗位阶段,一言不发。

    ……

    破虏侯府,周启接到了邻居的拜帖。

    打开一观,多少都有点意外。

    拜帖是隔壁定西侯蒋维恭的,他才封侯几天,大明的勋贵一个都不认识,不过怎么也算邻居,人家给他下拜帖,串个门往来一下到也在情理之中。

    这种权贵间的来往,周启是两眼一抹黑,压根就不懂。

    好在还有懂的,魏勋这个大管家不是白叫的。

    给蒋府传了话,又等了三天,定西侯蒋维恭正式登门拜访。

    封建王朝,礼仪和规矩无处不在。

    勋贵间的来往,同样也是要合乎规矩的。

    就像两个大公司的老板会面,办公室要提前沟通,在哪里会面,哪些人参加,制定接待流程,参观路线等,得有一整套东西,而大明的规矩比这还要麻烦的多。

    或许等熟悉了,一些该免的就可以免了。

    但第一次会面,却只能隆重而不能随意。

    定西侯三天后登门,侯府这边也准备了三天。

    魏勋精神抖擞,拿出了管家派头,将府中四十多号仆役家将使唤的团团乱转,全部洒扫只是基操,就连仆役走路姿势不好看,都要反复纠正。

    周启什么也不用干,就看着。

    这种阵仗他不陌生,当年有大领导下来视察,他还拿抹布擦过树叶子呢,摆桌牌矿泉水都得拿尺子量,所以啊都是一脉相承,只不过古代的礼仪更加复杂。

    严格的规矩流程是对客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