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清:从活捉皇太极开始
繁体版

第三十五章 破虏侯可担此重任

    五天假期刚过,京城就发生了一件大事。

    袁崇焕被斩了,而且是凌迟。

    周启还专门去看了,那叫一个惨。

    一并被砍头的,还有好几个文官。

    诸如蓟辽总督刘策之类,皆是此前东奴入寇丢城失地不作为,或直接开门投降的,有的确实该死,也有罪不至死的,总之都被砍了,老实话说,有点兔死狐辈。

    虽然这些人都有取死的理由。

    但站在臣子的立场,皇帝这么喜欢砍头可不是好事。

    那些手握兵权的边关重将皇帝也不敢动,不然万一来个就地降奴乐子就大了,如祖大寿之流。但砍文官却一点都不手软,看来不管啥朝代,手里还是得有兵啊!

    手中无兵,就如一只鸡。

    皇帝说砍就砍掉了。

    和定西侯小聚了下,约好开春两家一起去踏青。

    周启去了一趟庄子,春节过完了,春耕也得准备了。

    都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但还有比这更加重要的。

    就是春种秋收,尤其是这个到处饿死人的年代,没有什么是比春耕还重要的,即使放在朝堂,春耕也依旧是皇帝和百官的头等大事,其他的事都要靠边。

    皇帝对周启提出的增产增收方案很上心,年前就发给阁臣们讨论。

    料想这些日子,应该已经商量出结果了。

    于是就将阁臣叫来,准备商下一下这事。

    暖阁,几位阁臣不是一起过来的。

    而是先后到的,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正巧有事不在办公室。

    为示尊重,皇帝给阁臣们赐了座。

    崇祯帝问:“破虏侯的耕植玉米及增产增收之议几位爱卿讨论的如何了?”

    四位阁臣正襟危坐,似已有腹案。

    首辅韩爌答道:“陛下,臣等已召集相关人员讨论了,此议甚好。”

    崇祯帝心情就愉快起来,最近尽是些烦心事,又刚处死了一批有大罪的官员,心情一直不怎么好,眼下总算听到了一个还算不错的消息,于是问:“具体如何实施?”

    韩爌胸有成竹地道:“引入西夷作物乃国之大事,不可不慎,臣等讨论的意见是,破虏侯所述皆未经验证,若在地方强行推广恐生错乱,万一有误恐生祸乱,可先择地试之。”

    崇祯帝点着头,此老成谋国之言。

    推广新农作物的风险有多大,没有人不清楚。

    谨慎是应该的,容不得乱拍脑袋。

    皇帝问道:“何地试种为上?”

    韩爌不答,看向了其他几位阁臣。

    李标答道:“州府不宜,可在卫所试之。”

    崇祯帝皱眉道:“卫所糜烂,如何当此重任。”

    李标早有腹稿,道:“卫所虽不足用事,但边镇之地屯垦历来皆以朝令为准,推广的阻力会很小,二者即使有欠收,承担的风险也比州府小。”

    崇祯帝想了想,觉的有道理。

    卫所屯垦,皆依令而行。

    让军户种玉米,阻力也不会太大。

    就算出了问题,也容易解决。

    地方州府就不行了,强行令百姓种植新作物,没有人愿意冒这个险,而且万一出了事后果也会比卫所严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以卫所为试点确实比州府强。

    崇祯帝想了想,道:“上朝议吧,尽快定下此事。”

    四位阁臣遵旨,互相望了望。

    次日朝议,勋贵们也参加了。

    举凡大事,就算皇帝和阁臣们定下方略,也要拿到朝会上讨论,听取臣工的意见,所谓兼听则明,涉及到国策,即使是皇帝和阁臣,也不能乱拍脑袋。

    就像三重一大,总要听听所有人的意见。

    免的一人智穷,思虑不周全。

    勋贵们一听是周启上的奏本,都惊讶的不行。

    蒋维恭好几次扭头打量周启,仿佛不认识他一样。

    有心询问,却不敢在朝会上造次。

    急的心里猫抓一样。

    推广新农作物,搞增产增收利国又利民,并不损害朝臣的利益,到是没有人反对,那些卸史言官们也比较老实,但具体怎么执行就有说道了。

    朝臣们提了不少的建议,有些细节确实是皇帝和阁臣没想到的。

    讨论了一个多时辰,基本达成统一目标。

    崇祯帝心情挺不错,最后问:“何人可担此重任?”

    有给事中出列奏道:“陛下,此议乃破虏侯所提,自当由破虏侯担此重任。”

    周启一愣,连忙看向崇祯帝。

    就见崇祯帝也看了过来,脸色有点发青。

    朝堂上一时间静了下来。

    百官眼观鼻鼻观心,仿佛什么也没发生。

    勋贵们惊讶的表情都藏不住,连连打量皇帝百官和周启。

    都是人精,瞬间就猜到了部分真相。

    崇祯帝脸色很难看,俯视着群臣道:“此等关乎社稷国运之重任,自当由朝中选派治世良臣任之,破虏侯不曾治理民事,无有经验,如何能胜此任。”

    有户部侍郎出列道:“陛下,破虏侯虽不曾治理民事,然观其对新作物的了解却远非臣等能比肩,正因为此举关乎社稷和国运,理该由破虏侯亲自担当为妥。”

    群臣纷纷附议,仿佛早就商量好的一样。

    崇祯帝脸色更难看,看向几位阁臣。

    钱龙锡出列道:“臣附议!”

    崇祯帝又看向其他三位阁臣。

    三位阁臣虽然没有附议,但也没有反对。

    不反对就是默认了。

    崇祯帝脸色都黑了,差点就憋不住怒火当场发作。

    不过最后还是忍了下来。

    百官皆同,皇帝还能怎么办?

    皇帝看向周启,沉声问:“爱卿可能担此重任?”

    周启沉默了下,出列道:“臣愿担此重任。”

    “准奏!”

    崇祯帝几乎是从牙缝里蹦出了这两个字。

    随后一言未发,直接起身离开了。

    随堂太监连忙喝道:“退朝!”

    然后便跟着皇帝离开了。

    堂下瞬间炸开,百官皆默不作声。

    勋贵们则议论纷纷,都觉的吃到了大瓜。

    蒋维恭忙凑到周启身边,一脸的吃惊状:“你怎的就把朝臣都给得罪了?”

    周启实话实说:“我在奏本中说了一些地方官员的情况,可能表述有点不太严谨,让朝臣觉的我是在攻击他们,目的也是为了让陛下选派良臣负责此事,并非有意攻讦。”

    蒋维恭不解道:“奏本直呈陛下,百官怎么会知道……”

    忽然想到什么,顿时说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