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清:从活捉皇太极开始
繁体版

第四十七章 肥胖也是罪

    不下来亲自走一趟,周启是真不知道大明的隐户有多严重。

    官田连年减少,官户同样在连年减少。

    可这年代没有计划生育,也没有娱乐活动,老百姓没事干就不停的造人,那么多新生的人口都去哪了?就算夭折率太高,人口的增涨速度也必然不低。

    就算有饿死的、病死的,人口也只会增涨。

    局部的天灾人祸阻止不了人口的增涨。

    除非遇到王朝末世那种大灾,不然人口就不可能停止增涨。

    大明立国两百余年,新增的人口都去哪了?

    全他娘的成隐户了。

    地都不够种了,可见隐户规模有多大。

    周启觉得这很扯蛋,真想把这些官员的心挖出来看看是什么颜色。

    而对成山卫的官员来说,这位破侯虏实在是另类之极。

    傻子都知道的问题,大家都心照不宣。

    可他却当面问出来,实让人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人去哪了?

    当然是成了大户家的佃户啊!

    傻子都知道的答案,这还用问吗?

    这厮该不会是收了银子还想抢大伙家业吧?

    一众官员心里腹诽,却不敢露色。

    好在周启也没继续追问,换他问题:“既然田亩不够,为何不组织开荒?”

    丁良叹息:“开荒投入的钱粮太大了。”

    周启就问:“让百姓自发开荒也不行?”

    丁良答道:“百姓皆不愿开荒。”

    周启不解:“为何?”

    丁良张了张嘴,又答不上来。

    余者官员眼观鼻鼻观心,似没听到。

    周启就看向那汉子:“百姓为何不愿开荒?”

    汉子有点犹豫,看看一旁几位官爷,不敢言。

    蒋秉兴给他解了惑:“侯爷有所不知,非是百姓不愿开荒,而是保不住田地,地方乡绅手段诸多,百姓开荒把地养熟了,还是会被大户抢走,是以不愿劳而无功。”

    周启释然,这可不就是荒田无人耕,熟地有人争。

    劳而无功,谁愿意开荒。

    换了自己也不愿意。

    周启没有为难这些官员,了解完情况后,就继续上马赶路。

    偶尔路过屯保,也会进去亲自看看。

    总的来说,情况和京城周边差不多。

    租种的佃户虽然日子不好过,但还能勉强过下去。

    那些官府户册上的百姓相对比较惨,跟京城百姓一样,两眼无神脸麻木,活的仿佛行尸走肉,小孩子饿的只剩皮包骨头,看人的眼神都绿油油的。

    每每思及,都让人不寒而栗。

    到了前千户所,防守千户郑智勇带着副千户和一众百户出城堡五里迎接。

    千户所建立在一座小山丘下,是一座不大的城堡。

    比卫城小的多,长宽就两三百米的样子。

    堡中街巷狭窄,道路明显打扫过了,只是打扫的不太干净。

    时不时还能看到垃圾堆。

    郑智勇是个五大三粗的胖子,逢人便笑,看上去挺和善一个人,只是他的五大三粗和胡明志又不一样,胡明志的粗是魁梧雄壮,而郑智勇纯粹是肥胖。

    话说自从来到大明,周启还真的没见过几个胖子。

    老百姓不用想,是绝对不可能胖的。

    肚子都吃不饱,挣扎在饿死的边缘,怎么可能胖?

    即使是不愁吃喝的勋贵之家,也少有胖子。

    能吃胖的,多半是体质特殊。

    当然,不愁吃喝是先决条件。

    周启跟郑智勇开了一个玩笑:“郑千户真的是养身有方呐,膘肥则体壮,回头我得跟你好好请教一下,如何才能养出一身膘来,好歹雄壮些!”

    郑智勇抹着汗赔笑:“侯爷说笑矣!”

    周启却一本正经的:“谁跟你开玩笑了,回头你写个方子,把你每天食几餐,具体吃的什么,喝的什么都写的清清楚楚,我也照着吃,看能不能吃的壮硕些!”

    郑智勇强打起欢颜,唯唯诺诺地应命。

    周启又补充了一句:“别胡弄我啊,要是我照着吃了还不雄壮,我唯你是问。”

    郑智勇笑不出来了,求救的目光看向丁良。

    丁良面无表情,意思很明白:自求多福吧!

    其余官员神色严肃,蒋秉兴等人则憋着笑,一脸的同情。

    这位千户也算无妄之灾。

    没想到肥胖也有错,会招致侯爷不悦。

    周启没去官衙,户册田亩等表面上的资料,卫城里就有,早就送到了他的桌案上,该看的早就看过了,没啥好看的,也不用走过场听汇报。

    直接去了校场,他准备检视军兵。

    事前没有知会,难免会有些忙乱。

    郑智勇只接到消息,这位年轻侯爷要下来巡察所寨。

    要去哪里巡察,察什么,都一概不知。

    虽然做了一些准备,但难免不太周全。

    校场不大,四四方方的,也就学校操场大。

    周启站在土台子上,一点不着急,耐心的等着。

    一干官吏聚在左右身后,也神色各异地等。

    丁良老朽不堪驱策,站了几分钟就有点站不住。

    奈何身份差距太大,又不能倚老卖老。

    只能强打精神,陪同在一侧。

    余者官员偷偷打量周启,只见得这位年轻侯爷面色平静,喜怒哀乐不显于色,也不知他心里在想什么,看着不壮硕,甚至还有点文弱,不免对其武勇有所怀疑。

    周启没有着甲,也没穿蟒袍。

    他今天就穿了一身素服,腰上挎了一把刀。

    还有一块象征着身份的玉牌。

    整个人看上去精神秀气,年轻有活力。

    等了大约半刻钟的功夫,就在丁良快站不住时,稀稀拉拉脚步声中,一群衣甲破破烂烂的军卒才涌进校场,吵吵闹闹的,军容军纪那是没有的。

    队列更是没影,乱的像是反窝的蚂蚁。

    放眼望去,最小的才十二三,最大的岁数不明。

    只是看那苍髯晧首,就知道岁数不小。

    周启脸色冷峻起来,目光也犀利起来,俯视混乱的人群。

    校场上渐渐安静了下来。

    郑智勇不时的瞥上两眼肃立台下,身姿挺拔的侯府家将,这些人从进了校场,就一直站在那,动都没动过,甚至连眼珠子都没乱转过,好似木桩般。

    只是身上那股藏不住的彪悍之气,引的人不时侧目。

    就算再迟钝也看的出来,这些家伙是悍卒。

    听说让莱州府头等了好几年,束手无策的五龙山匪就是被这些家伙旦夕而灭,想来辽东边军的精锐也不过如此,而与之相比,前所的军兵确实有些不堪入目了。

    郑智勇脸上也忍不住脸上露出了羞愧。

    等到台下彻底安静下来,周启才问了一声:“在册军兵多少?”

    郑智勇连忙道:“四百五十二人。”

    周启又问:“实到多少?”

    “这……”

    郑智勇望了望台下,不知该如何回答。

    周启倒没有追究的意思,道:“点名我看看!”

    郑智勇不敢拒,就连忙叫过营官点名。

    台下的军兵都好奇打量周启,原来侯爷长这个样子啊!

    早听说京城来了位侯爷,最近上头的大人们都全副心思的在接待这位侯爷呢,长这么大好多大头兵见过的最大的官也不过是指挥使大人,何曾见过京城的侯爷。

    那可是世侯啊,等闲谁能见的到。

    没想到却是个十几岁的小子,真是大出意料。

    点名很快结束,实到二百六十人,就算再加上不能离岗没到的,也不会超过三百。

    与兵册登记的人数相比,差的太多了。

    堂堂的千户所,竟然只有两百多个老弱残兵。

    边防废弛可见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