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国之我为将
繁体版

第二十六章 改进造纸术

    “来人!去将黄老给我找来。”王轩躺在床上,对着门外的下人喊道。

    过了一会黄老急忙忙的跑了进来,跪下王轩的床前。

    “天佑主公,主公昏迷的这几天,可把老奴担心坏了。”

    “如今主公苏醒过来,老奴真是激动万分。”

    “不知主公召老奴前来所谓何事?”

    黄老恭敬的跪在地上说道。

    “黄老无须多礼,此番我叫你前来,是有一件大事交给你安排。”王轩躺在床上虚弱的说道。

    俩个时辰以后,黄老从王轩的房间走出,心里却被王轩之前所教导的东西震惊到了。

    原来王轩将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对竹纸的制作方法告诉了黄老。

    虽然这个时代已经有纸了,但是纸的造价太高,质量也不好,所以并没有普及。

    如果王轩制造出质量合格的竹纸,在卖给世家,绝对是条财路。

    因为竹简沉重,携带运输极其不方便。缣帛虽然轻便但是价格十分昂贵,如果不是极其重要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使用竹简。

    因为造纸的工艺并不复杂,所以王轩的脑海还是记得很清楚的。

    竹纸的制造有六个步骤:

    (1)斩竹漂塘

    当时竹子是造纸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盛产竹子的华南地区,尤其福建,是竹纸的主要产地。造纸的工匠通常在芒种前后上山砍竹(当时的“杀青”就是指砍竹做原料而得名),然后将截断的竹子在就地开挖的水塘内浸上100天,取出用力捶洗,使青壳和树皮脱掉,目的是让竹料软化。

    (2)煮徨足火

    将竹料拌入石灰水浸在木皇桶中蒸煮8个昼夜,经过碱液的蒸煮,原料中的木质素、树胶、树脂等杂质被除去。然后取出蒸煮的原料放入水塘内漂洗,再放进锅里浸石灰水蒸煮,如此反复进行十几天。经过反复蒸煮、漂洗的竹料纤维就逐渐分解。

    (3)舂臼:

    取出上述处理之竹子,放入石臼,以石碓叩打直至竹子被打烂,形同泥面。

    (4)荡料入帘

    取出煮烂的原料放在石臼里用力舂成泥面状,捣烂后的原料用适量的水调配,使纤维彻底分离并浸透水分,成为纸纤维的悬浮液,再倾倒入纸槽里面。然后用细竹帘在纸浆中滤取,纸纤维留在竹帘上形成一层泾纸膜。

    这道工序在造纸过程中是最费力的,抄纸的工匠站在纸槽旁重复着舀水、抬起竹帘。另外,捞纸时还得靠经验,抄得轻纸会太薄,抄得重纸又会太厚,完全凭工匠的手法。

    (5)覆帘压纸

    把捞过纸浆的竹帘倒铺在压榨板上,然后移开竹帘,这层泾纸膜便落在板上。慢慢堆叠起一层层的纸页,再以重物挤压,排出泾纸页中的水分。重物挤压之下纸膜也慢慢成形,成为一张张四四方方的纸张,每日每个工匠只能做300到500张纸。

    (6)透火焙干

    用两道土砖砌成砖墙的夹巷来焙干纸张,焙纸时先在夹巷内生火,由于砖块夹巷之间有空隙能让热气透出,因此用轻细的铜镊将一张张湿纸摊在墙上,从空隙中散发的热气使纸张慢慢干燥,干透后揭起来就是一张可使用的纸了。

    虽然造纸的技术并不复杂,但是指的是王轩的前世。

    王轩虽然将竹纸的制造法告诉了黄老,却并没有给出任何期限。

    只是叫黄老带人自行制作,不断摸索,争取在王轩伤口康复之前制造出竹纸。

    当然最重要的是技术保密,主要是靠技术挣钱。

    不过王轩还是很相信古人的智慧的,对黄老还是很有信心的。

    王轩心想如果竹纸制造成功,销路也是件令人头疼的事情。

    王轩打算伤好之后前往徐州为竹纸打开销路。

    毕竟自己现在好歹也是七品县令,找一些富商合作也不是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