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朱雄英,最稳皇太孙
繁体版

第42章 更改宗室供养制度

    说到这,朱元璋无语的挥了挥手,示意此人退下。

    毕竟他想出的这个法子,简直愚蠢至极!

    “启禀陛下,微臣有事启奏。”

    朱元璋目光看去,发现开口之人,是监察都御史詹徽。

    詹徽此人,虽然今年才刚中秀才。

    但是此人有才智,刚决不可犯,勤于治事,所以被他朱元璋看重,这才直接提携此人为监察都御史。

    “詹爱卿,有什么话,尽管说便是。”

    “回禀陛下,微臣以为,宗室制度所存在的问题,不应当从源头抓起,毕竟如今的宗室成员才五十八人,哪怕过去两代,到第三代,也才一千四百五十人。

    而宗室成员人口增长,最重要的还是在第五代。

    所以微臣以为,理应从第五代抓起。

    陛下可以制定一个政策,宗室成员五代以后,朝廷不再供养之!

    至于这些人何去何从?朝廷也可以让他们自己选择。

    或者,朝廷可以将第五代成员,养至成年,然后将其下放,或者逐出宗室。”

    “只保留一些宗室老人即可!”

    朱元璋听到詹徽之言,双眼不由得一亮。

    嗯,这詹徽的想法,确实很不错,有点跟大孙的想法不谋而合。

    “嗯,詹爱卿,你这法子确实不错,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你先退下吧。”

    见朱元璋认可自己想的方案,詹徽面色不由得一喜。

    “众爱卿,对于詹爱卿此言,你们是否还有补充的地方?”

    “启禀陛下,老臣以为,詹御史这方案确实有不错的地方,但!!

    宗室成员,一直被大明朝廷供养,等他们完全习惯了如今的生活,到时候想将其赶出去,怕是很不容易。

    宗室是陛下创立的宗室,第一代宗室成员,自然会听从陛下之言,可是等过去第三代,第四代,到第五代时,这些宗室成员,得知自己成年后,就会被逐出宗室,那么他们势必会在那个时候,产生矛盾。

    所以老臣以为,既然要做,那完全可以从第一代宗室成员做起。

    陛下可允许第一代宗室成员,进行经商,从军,科举等。”

    李善长在这个时候开口了,有詹徽之言的前提下,他顺着这个思路,将一些问题慢慢填补。

    “父皇,儿臣以为,不管是詹御史之言,还是韩国公所言,都有道理,只不过,儿臣以为。

    “宗室成员,大明朝廷,可以允许他们经商,从军等,但是万不可让他们参加科举!!

    至少如今这一代不可!

    毕竟,宗室成员,如今都是亲王,郡王等。

    如若他们参加科举,获得官职,那么大明朝廷应该将他们安排在哪個位置?如若他们不作为,仗着自己亲王,群王身份,去地方上欺压百姓,那么当地的官员,是否会因为他们的权力过大,而不敢上奏书?”

    “所以儿臣以为,让宗室成员参加科举,此事需得慎重!!”

    “太子所想之处,也是咱认可之处。

    不错,宗室成员都是亲王以及群王,如果让他们入朝当官,势必会引起一些动荡,有能力者那还好说,就怕有的人,仗着自己的权力,去干那欺压百姓之事!”

    “关于宗室成员制度修改一事。”

    “拟旨,即日起,宗室成员,自第二代起,大明朝廷,可给予对方一定的选择权力,第二代宗室成员,可选择经商,从军,种地,卖艺等,但不可参加科举!

    如果要经商,朝廷可给予对方一定的启动资金,种地等,朝廷也可以赏赐一些土地....”

    朱元璋将今日早朝关于宗室供养制度问题所出现的弊端,一一进行修改。

    至于暂时没有想到的?到时候也可以慢慢改。

    如果他朱元璋在位时,有些问题没有修改,那么等太子朱标登基时,自然也可以进行修改。

    而且还有雄英在,雄英自然也不会看到大明因为这些问题的弊端,而不去做任何事情!

    所以这件事情,他老朱完全不用担心。

    “好了,如今的宗室制度问题,就先改到这,等咱以后想到了,再继续改。”

    “咱不希望,因为宗室供养制度问题,成为咱制定的一个亡国之策!”

    “标儿,通过今天这宗室制度问题,你给咱提了一个醒,由此咱也想到了一个问题。”

    “刚才咱帮你解惑,如今是不是轮到你帮咱解惑了?”

    在朝的文武百官,一听这话,内心顿时一动。

    好家伙,还没完??

    这分明是老朱和太子在挖坑啊!!

    今日宗室制度问题的更改,那些宗室成员,肯定会在背后议论今天所参与讨论这件事情的官员们。

    要是接下来的这件事情,也在朝廷中引起动荡,恐怕到时候会有不少人议论纷纷。

    “父皇,请讲,儿臣如若知道,定当告知父皇!”

    “其实这件事情,说来也很简单。

    自咱登基以来,为了能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咱每天都要处理一大堆政事,生怕一件事没处理好,而亏待了天下苍生,咱这半辈子,兢兢业业,不敢有任何停歇。

    可是这么多年过去,咱大明依旧有不少贪官污吏。

    虽然咱杀了很多,但是依旧避免不了那些心存贪心之人。

    所以咱想着,如若有一天,咱大明没有任何一位贪官,全都是为百姓们干实事的官员,那么咱大明将会是何等盛世。

    可是这样的想法,只存在于心中,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有利益就有那不要命的人。

    一文钱,你让人家干,人家看都不看你一眼,但是有一两银子,那么就会抢着干。

    而如果有一万两银子,这些人哪怕豁出性命,冒着抄家灭族的风险,他们都会去干。”

    “所以咱想着,是否有一个法子,能够避免这些官员们去贪污,又能好好的干事。

    每次一想到这件事,就让咱十分头疼,为何贪官污吏就杀不尽啊。”

    “李善长,你说说,该用一个怎样的法子,去约束这些人??不为这些利益而触动??”

    “启禀陛下,老臣,老臣不知....”

    李善长摇了摇头,一副告罪的模样。

    既然老朱说出了这样的话,他的心中肯定已经有了想法,甚至可能有了答案。

    而且这件事情还是处理贪官污吏,他虽然是韩国公,在朝廷中十分有威信,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最好的选择,那就是装着不知道。

    最好是什么都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