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留学的我们现在过的什么日子
繁体版

第五章 有人出生在罗马,有人出生在马槽

    出发来美国前,董梅的父亲董刚交待她:“到了美国,不要总是拿自己的干部子弟身份说事,在那边尤其要低调。除了你卢叔叔,不要接受任何人的好处。卢叔叔的账我会还的。我也不奢求你学习成绩多出彩,乖乖地念完大学,拿到美国大学文凭,回来后你的工作我自有安排。”

    董梅眨巴着大眼睛说:“知道啦,爸爸!”

    董梅自小在蜜罐里长大,而且年岁越长,父亲职位越高,身边看到的全是笑脸,听到的全是恭维之词。从小住家属院里,偶尔到父亲的办公室,从进电梯开始,就不断有办公室的阿姨夸奖自己越来越漂亮了,居然会喊人了这么聪明懂事;到稍大一点后,父亲已成为公司数一数二的人物,那些阿姨们的溢美之词就更是一发不可收拾,能把旁边脸皮稍薄一点的年轻员工听得起一身鸡皮疙瘩,但那些年轻员工也会堆起满脸的笑容,问她要不要吃糖、喝水。

    董梅从小学习成绩不好,高考通过艺考,加上父亲的关系,进了某一线城市的一本大学。进大学后,本学院的苟院长是父亲的莫逆之交,同时也在父亲的公司担任独立董事。董梅在艺术学院的日子也算过得逍遥自在了,可以经常不用上课,满世界旅游,也不会有老师找自己麻烦。期末的分数也能混个及格。

    但是到了大三,董梅觉得这样开挂的日子没意思了。跟她爹闹着要出国留学,而且就要去美国。她爹没办法,通过苟院长帮忙,在美国某著名院校也申请到了入学资格,不过要从大一读起。

    临行前,来自各种亲戚、世交的红包让董梅发了个小财。这让董梅开开心心地登上了赴美的飞机,在公务舱里飞了十几个小时,抵达了大洋彼岸。

    卢叔叔带着两个手下亲自来接机。他身材适中,长得儒雅稳重,在中年男人中算是保养得很好的。他满脸笑容地接过董梅的随身行李,说:“小梅啊,终于等到你啦。路上辛苦啦。”

    董梅懂事地说:“卢叔叔好!好久不见啦。你还是那么帅!”

    卢叔叔哈哈一笑,指示手下把董梅的行李搬上一辆丰田七座车,把行李厢和后面座位塞得满满的。然后带着董梅上了一辆黑色奔驰,到华人区的高档饭店为她解封洗尘去了。

    与董梅的婆罗门出身相比,邓原的出身只能算作是吠舍。家里能往上翻到的族谱,全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到了邓原这一代,终于勉强吃饱了肚子,可以供孩子读书了。邓原也算是中了基因彩票,在比城市菜小菜中还要菜几十倍的乡村小学、县城中学一路第一考出来,上了全国闻名的重点大学。

    高考成绩公布那天,邓原白天还在自家地里劳动,为土地施肥。这种劳动方式跟千百年前相比没什么变化,把鸡鸭等家禽的粪便堆成一座小山,发酵一段日子后,再用人力把它运到需要改良的土地上,唯一有所进步的可能就是用的运输工具,从千百年以来一脉相承的粪箕、扁担,变成了重庆产的人力三轮手推车。烈日当空,粪便恶臭。邓原的汗水一滴滴地滴在这片让人又爱又恨的土地上。

    到了晚上查询到成绩后,邓原先是激动得一跳,然后默默地跑回自己房间,把每一科的分数抄进自己的日记本。最后,他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豪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十几年的寒窗生活终于得到了回报。穷人家的男孩子,在读书时会遭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可能只有体验过类似经历的人才会懂得。在一个乱糟糟的集体中,别的男孩子抽烟喝酒,泡妞打架,逃课上网吧时,邓原始终不随波逐流,坚守书本,不沾染恶习。相反他还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在这家县城中学首创英语角,让不同年级、班别的同学在一起练习英语口语;他还联合老师主动举办学习交流会,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倾囊相授;甚至他还把自己对每门学科的独特体会和学习方法,写成九套不同的册子(分别对应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在同学间流传。当时的小县城,上网还是少数人的习惯,不然他肯定发在某乎了。

    可惜不是每个人都懂得这件事对自己是多么难得的幸运。那几本册子在同学间传阅了一段时间后,一些混子同学把它们给撕了,还扬得满地都是。留着长发的陈武杰指着邓原的鼻子说:“写这么多破玩意,还不如考试时让我抄你的答案。再说,你能考得上清华咩?”

    面对这种挑衅邓原通常都是置之不理,让对方自讨没趣。这种不良青少年,缺的就是一个借口跟你起冲突,然后借机修理你一顿。他深信自己以后肯定是他们踮起脚都够不着的存在,何必在迫不得已要和他们处在同一时间空间的时候吃他们的亏。“且看十年后我们是如何相对吧!”更何况身为学霸,学校老师都在重点关注着,校霸们也不敢对他怎么样。

    到了大学后,邓原发现,除了成绩在这里变得平平无奇外,其它很多方面自己也比其他同学落后了不少。比如互联网思维,比如接人待物。邓原也没有气馁,很快就迎头赶上,在这所汇集了全国精英的高校也能每年拿到奖学金。

    转眼到了本科毕业,当他考虑是继续读书,还是出来工作时,在大学时认识的、已经在美国留学的黄一路师兄在QQ对他说:“来美国读博吧!”

    邓原说:“我硕士文凭都没有,还可以读博?”

    黄一路说:“我也是来了美国才发现的,读博士不需要硕士文凭,只要申请通过了就可以读,既不用交学费,每个月还能拿1500-2000美元的补助。”

    “2000美金?那岂不是比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工资还要高?”

    “是的。而且读了2年后就能先拿到硕士文凭,读3-4年通过答辩后就能拿博士文凭了。”

    于是邓原有了个新的目标:到美国读博士!

    幸好这时世界已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各种留学信息都能直接在各大学的官网上直接查询了,包括各专业有什么样的要求,学费/住宿费多少等,所以邓原这么一个农家子弟,也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所有想知道的信息,确定自己读什么专业,什么学校,如何申请。

    这也给邓原埋下了一颗感恩的心。“感谢伟大的互联网!以后我也要加入互联网行业,通过信息的自由传播,抹平所有由信息差造成的不平等!”

    大四毕业后,邓原把所有书籍寄回了老家,用自己4年大学兼职打工省下的钱买了最便宜的飞往美国的机票,登上了和董梅同一个赴美航班。

    只是两人那时并没有碰面。董梅早早通过公务舱通道优先值机和登机了,在机上优哉游哉地享受空姐的特别问候,和龙虾意面、煲仔饭等公务舱专用餐食;而同时邓原坐在经济舱最后一排,靠近厕所的位置,吃着最简单的经济舱飞机餐,听着身后厕所不断的冲水声和进出声,昏头昏脑地度过了十几个小时的飞行时间。

    他们两个的首次相遇,还要再过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