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冰河十四年
繁体版

第43章

    随着日军攻势的停止,马含章知道自己的计划完美生效了。之前的两次引诱让日军开始疑神疑鬼、举棋不定,现在他们选择了最稳妥的办法——放任中国守军撤退。

    这个计划能如此顺利,也是基于马含章对日军指挥系统的了解。他知道日军极度崇尚进攻,如果一支部队迟迟不能攻破阵地,那么这支部队的指挥官就会被视为无能。

    同时,日军又十分鄙视中国的军队,如果在和中国人的交战中出现过大的伤亡,指挥官同样会被视为无能。

    这样一来,对面日军的指挥官实际上就会进退两难。如果想减少伤亡,势必就会减慢攻击进度,但如果不计代价发动进攻,又会导致伤亡惨重。

    那么,对这支部队的指挥官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放任守军主动撤退。这样他们可以避免太大的伤亡,同时在规定时间内占领中国守军的阵地,向上级也能有一个不错的交代,至少这个战绩在纸面上是不算难看的。

    鬼子虽然狂热,但他们是来当强盗的,他们是自私的,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利益出现一些打默契仗的情况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不过,马含章可不打算就这么撤退了事。他虽然利用了敌人打默契仗的心理让己方更好的撤退,但不代表他会因此放弃一些给敌人添堵的机会。

    于是他一边安排轻机枪组的成员悄悄撤退并在后方建立新的火力支撑点,一边安排趁着撤退之前的时间,由剩余的少数人员在阵地上设置诡雷,准备给即将占领这条堑壕的鬼子送上一份惊喜大礼。

    没过多久,阵地上的诡雷就全部设置完成,马含章也带着剩下的手枪组成员开始向后撤退。

    由于原先的阵地上已经设置好了诡雷,后方的轻机枪组也重新建立了可以掩护他们的新的火力支撑点,加上步枪组同样做好了掩护准备,所以马含章并不担心最后阶段日军突然进行追击。

    不仅如此,他心中还有些希望日军能按捺不住前来追击他们,到时候利用后方的火力掩护,加上原本堑壕里的诡雷,配合手中火力强大的“二十响旁开门匣子”,还能趁机杀伤不少鬼子呢!

    可惜鬼子似乎被之前几轮打得有些畏首畏尾,竟然真的没有派出部队试图追击,甚至连象征性的火力追击都没有进行。

    等到马含章带着手枪组成员顺利撤到第二道堑壕之后,原本的阵地上突然传来几声爆炸的巨响。马含章知道是他们设置的诡雷起作用了。

    不过这也就是打鬼子一个冷不防,发现阵地上有诡雷的鬼子们马上就会开始小心检查这些新占领的堑壕,剩下的那些诡雷基本不太可能起到很好的杀伤效果了。

    不过没关系,马含章本来也没打算让每一个诡雷都能炸死炸伤鬼子,设置诡雷的主要目的一个是拖延日军占领堑壕的速度,另一个则是让鬼子心存忌惮,对占领堑壕产生犹豫。

    他的这两个目的可以说都达到了,日军士兵确实对堑壕内的一切都开始疑神疑鬼,他们也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检查堑壕的每一个角落。

    同样,得知了堑壕里有不少诡雷的山下文四郎在堑壕被检查完毕之前,也不敢带着参谋进入堑壕靠前指挥。这无形中又降低了日军的指挥效率。

    而日军大队长山下文四郎更是被马含章的这一“卑鄙”举动气的脸色发青、全身颤抖,一连骂了十几个“八嘎牙路”。其他日军参谋也被恶心的够呛,一个个脸色都像吞了大粪一般。

    鬼子们的心情越差,马含章的心情自然越好。要是鬼子军官能被气死一两个就更好了,可惜马含章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又过了快二十分钟,日军终于将整个堑壕检查完毕,排除了马含章等人设置的剩余诡雷。而日军大队长山下文四郎也终于将前沿指挥所从江边的芦苇地转移到了马含章的排部里。

    因为之前吃的亏太大,鬼子们一时间已经没有了继续发动进攻的锐气。战场就这样突然沉寂了下来。

    (这本书被编辑毙掉了,因此这是最后一章了。据说是因为安全问题题材不适合被收录,也就不可能签约了,这不是一个适合写这种题材小说的时代,我也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军事分类全是亮剑的原因。

    在此对一直以来支持本书的朋友表示深深的抱歉!未来我会尝试一下其他的题材,比如古代史、仙侠、玄幻什么的,这样应该就不会被毙掉了吧。)